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守城且不說,先說出兵,我北洋六鎮,固是雄兵,但河北的金兵卻不輸於我等。”張憲皺眉道,“走最快的道路,從真定,入太行,一定剛過滹沱河就被人堵住了。”

“六鎮一出,河北金兵定然侵巢而出,前有阻截,後有偷襲,只怕我軍會被困在河北。”

“那便不救了嗎?”

折月嵐心底也在問這問題,但她不動聲色,看張憲這個行軍司馬怎麼處理。

張憲道:“這樣吵吵嚷嚷,成何體統,中軍官,取地圖來掛上。”

折月嵐見過呼延庚帶在身邊的地圖,見到大幅的河北河東簡圖並不驚訝。只是這地圖是用毛筆繪製,紙張又大,又有些寫意的筆法,遠不及呼延庚身邊的地圖精細了。

“從真定走井陘?”步鹿孤樂平叫了一聲,“也不是不行,只消走水路,從滹沱河過去可也。”

滹沱河橫貫河北,穿過太行山,直達五臺山下,以紅巾水上的實力,並非不可行。

“既然要走水路,”邱穆陵仲廉沉吟道,“為什麼不走黃河。初春枯水,滹沱河有些地方只怕行不了船。”

“大兄去河東,就是走黃河,只是聽聞在陝州,完顏婁室這虜酋正在圍攻李彥仙,我大軍從旁路過,斷不能瞞過老賊。”

“完顏婁室這老賊不來便罷,若是敢來,便將他一鍋燴了。”

“那便是完顏訛裡朵,完顏兀朮,完顏撻懶,完顏浦路虎,完顏婁室,完顏粘罕,完顏銀術可,全都被你招惹上了,咱們紅巾成了眾矢之的。”

“又怕他何來。”

眾人吵吵嚷嚷,各抒己見。張憲一直默不作聲,折月嵐心想:“張憲終究年幼,壓不住局面,全無上官的體統。”

這時,突然聽到“啪”的一聲厲響,張憲在上首一拍驚堂木,眾人都安靜下來。張憲道:“列位將軍的想法,都不無可取之處,本司將制定行軍方略,請各部遵照執行。”

各將領都站了起來,抱拳領命。

折月嵐見狀,有些忍不住了,她說道:“唉,路線還沒定,出多少兵也沒說,糧草軍械更無著落,怎麼就要散會了?”,

張憲站起身來:“嫂……三娘子,軍務本不當與外人言。但三娘子地位不一般,張憲與三娘子說之。我紅巾軍務,戰訓教肅,衣食宿行,決於行軍司,各部依令而行。方才張憲了無頭緒,才召列位將軍相商。”

“張司馬,非是吾不信你,只是戰陣之事,你一人想錯了怎辦,豈非將大軍都送到虎口裡去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三娘子,宣帥曾言,要相信專業參謀。”

張憲不再理會折月嵐,宣佈散會了。

折月嵐心中氣惱,真想把宣撫使的印信拿出來,讓張憲瞧瞧。但轉念一想,自己這麼做,就是仗著呼延庚的權勢壓人,他人定然不服。且先看張憲的方略如何吧。

眼下已是建炎五年初春了,攝政王趙括從明州登船逃走後,一直渺無音訊。

岳飛帶著近萬士卒和家屬,在蘇浙大敵大地上遊蕩,他空有抗敵之心,卻不能提供最低限度的衣食之類,供土兵們辭舊迎新之用。

因飢寒所迫,有的兵士甚至違令私出搶掠。小吏李寅向岳飛建議移屯常州宜興縣。宜興知縣錢諶等人聞知岳飛之威名,也特地移書岳飛,歡迎他率軍保護縣境,並說縣裡的存糧足供一萬軍人吃十年。

宜興縣東臨太湖,北通常州,西面又逼近建康府通臨安的大道,確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軍事基地。

二月,岳飛統軍進駐宜興縣,將兵營屯紮在縣城西南的張褚鎮。

原江、淮宣撫司水軍統制郭吉轉當土匪後,也盤踞於宜興縣。岳飛派人投信,以好言撫慰,約他共同抗金。郭吉卻急忙帶一百艘船,滿載財物逃跑。岳飛聞訊後,命令部將王貴和傅慶領二千人追擊,俘獲了郭吉的幾乎全部的人和船。

王貴是湯陰縣人。傅慶是衛州窯戶出身,他原是劉光世部將,在馬家渡之戰後追隨岳飛。兩人都是能征慣戰的勇將,成為岳飛的左右手。扈成被殺後,統領龐榮率領殘部投奔郭吉,此時也乘機歸順岳飛。

在宜興縣境,尚有三支土匪。馬皋和林聚各有幾千人,岳飛派遣辯土勸降,得到了成功。另一支土匪,頭目號稱張威武,不肯投降。岳飛單騎闖進他的巢穴,乘張威武掠愕之際,將他斬死,並收編了其全部人馬。

在內禍外患交迫的歲月裡,廣大民眾的生命財產朝不保夕。居然進駐了一支與眾不同的軍隊,對民間秋毫無犯,這不能不使宜興人民喜出望外,交相稱譽,人們用樸素的語言稱頌岳飛,說:

“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難。”

甚至很多外地人也爭先恐後,移居宜興縣避難。按中國古代的隆重禮節,宜興人民出資為岳飛建造生祠,以表達大家感激之情。古代的祠廟用於尊崇先賢、祖宗,以至神仙鬼怪之類,為活人營建生祠,乃屬特例。

知縣錢諶寫生祠敘說,“察人之情,猶以未至,皆欲影象於家,與其稚老晨昏欽仰,如奉省定而後已”,故將岳飛畫像“摹刻於石,庶廣其傳”。當地民眾簡直將岳飛尊奉為神人。

岳飛對待河北、河東等地的金人籤軍,一貫採取正確的政策,將他們視為自己的骨肉同胞,不歧視,不苟待,儘量做爭取工作。於是“嶽爺爺”的聲名遠播,成千上萬的籤軍爭先恐後地前來降附。

在降官如毛、潰兵似潮的逆流中,岳飛卓爾不群,他以必勝的信念,頑強的毅力和恰當的措置,發展和壯大了自己的隊伍。這個二十七、八歲的青年統制開始擔任主將,他按照自己的意圖和風範,塑造一支抗金勁旅。岳家軍當時尚不是一支大部隊,無力挽狂瀾於既倒;但在江南的抗金戰場上,已不愧為中流的砥柱。

就是在這樣的局面下,岳飛收到訊息,三河宣撫使呼延庚率軍輕兵冒進,突入河東,被圍困於平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