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自打上次王稟拒不奉命撤軍之後,已經過去了一個月,在這一個月裡,朝廷使者往來賓士,除了王稟直轄的部隊,其餘宋軍已經全部撤回了江南。

駐守淮西的劉光世最為過分,自己撤退不說,還以堅壁清野為名,將沿途的城鎮洗掠一空,丁口也被遷往江南。在淮東的王稟部,已經成了一支孤軍。

自打下達撤退命令以來,揚州行在便沒有向天水大營送來一粒糧食。王稟找來幕府監軍黃潛善,請他向行在催糧。

黃潛善道:“殿帥,眼下軍糧匱乏,還是撤軍為上。”

雨水如幕,王稟指著窗外,問道:“四五月,梅雨天,黃樞密,你讓我在這天氣裡撤軍?”

“攝政王早就讓全軍撤往江南,你不尊均令,落得這般困局,怪得誰來。”黃潛善不客氣的說,“老夫也要回揚州覆命,殿帥,好自為之吧。”

王稟面色如鐵,走出房間來,細細的雨絲落在他的面龐上,連成水線淌下來。雖然在黃潛善面前說得硬氣,但淮南的局面是越來越艱難了。出發時八萬大軍,王淵、張俊、戚方、辛企宗等部相繼敗退,側翼劉光世撤走。王稟傳令,在天長聚將。

王彥、岳飛、韓世忠、陳粹等將領遵令而來。在大堂之上,王稟道:“奉朝廷軍令,我等要退往江南。”

“退往江南?”諸將們都發作起來,“這是為何?”

“俺們的一番苦戰,豈不是白費了。”

“淮南的百姓怎辦?”

王稟滿意的看了看諸將的反應,伸手往下壓了壓:“稍安勿躁,且聽本帥吩咐。眼下內無糧草,外無強援,是非走不可,但明明有力相持,卻放棄淮南,任誰來都是不甘。吾等雖撤,卻不能讓金賊好受了。”

王稟取出一支令箭:“大軍若撤,金賊定然追趕,吾要一員大將,在沿途設伏,將追擊的金兵殲滅,不知誰人可擔此任,立此大功?”

眾將面面相視,誰都聽得出來,雖然號稱大功,其實是為大軍斷後,定然陷入以少敵多的境地,接下此任務,必定抱有必死之志。

岳飛正待上前,站在他上手的陳粹邁上一步:“某願往。”

岳飛緊跟著上前,喊道:“末將願往。”

王稟捻鬚微笑,“吾知陳子夫,嶽鵬舉,並稱無敵,此事就交給子夫去做,鵬舉,我有一件大事,教你去做來。”

“殿帥,飛絕非貪生怕死之輩,飛願為大軍斷後設伏,讓陳統制去做大事。”

“軍令如山,豈容你挑挑揀揀?陳子夫接令。”

陳粹邁步上前,接過了軍令。王稟又取出一支令箭:“岳飛聽令,著你保護江北父老,撤往江南。”

看到岳飛臉上不情願的神色,王稟道:“此事卻是最難,不僅要警惕金兵的襲擾,還要約束部下,不得驚擾百姓。我麾下諸將中,唯以爾部軍紀最佳,也只能派你去了。”

岳飛領命。

“王彥韓世忠聽令,本帥雖奉命撤軍,卻與金賊沒有了結,著爾等在長江北岸,各選駐地,不時北上襲擾金賊,待得有利時機,大軍再行北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二將亦遵令。

“報,宋人在天長設伏,孛堇陣亡,攜帶的輜重也被宋人奪取,籤軍也被遣散。”

完顏訛裡朵一拍桌子:“宋人真是無信,說好了議和,卻在天長伏擊我軍,待我點齊兵馬,”說到這裡,完顏訛裡朵環視一週,“可惜梅雨天道路泥濘,不利我軍推進。真是便宜了南蠻子。”

完顏兀朮微微一笑:“南蠻諸將,早已被我大金打服,只有這王稟,倒是個麻煩。不過在揚州,宋人生了內亂,未聞內部不靖而有立大功於外者。來呀,我們與南蠻子議和的信物也送到了,這就將他送到揚州去。”

議和使臣耿延禧已經跟隨趙構遷往金陵,這天卻聽說金營給他送了一個人來,他誠惶誠恐的去看,發現轎子裡坐的,是他的老爹耿南仲,自打建炎元年北上議和,就被金人扣押了。

父子二人抱頭痛哭,耿南仲道:“兒呀,為父未曾想,能夠生離塞北,金人有什麼條件,你都答應了吧。”“孩兒已經都答應了,只可恨王稟作祟,陽奉陰違,與金人作難。”

“孩兒,金人厲害呀。”耿南仲想起他在塞外所受的苦楚,不由得身上一陣顫抖,“當勸康王,速速了結王稟,以促和議。”

耿延禧去拜會攝政王趙構,趙構道:“喜聞耿相公歸來,本王當設宴接風,待相公休息幾天,再請到朝堂議事。”

耿延禧卻抽抽啼啼,拜倒在地:“罪臣請大王救我闔家性命,也救一救江南的百姓。”

“快快請起,這是為何呀?”

“罪臣一家,已經擔起莫大干係,力促議和,可惜殿帥始終在江北與金人拒戰,沿江的諸多城鎮,也未交割出去,若是和議破裂,金人定然追究罪臣全家。”

“愛卿休要驚惶,待本王處置。”

趙構問汪伯彥意見,汪伯彥只知讓趙構反覆下令,命王稟撤回江南,王稟回奏,大軍早已撤回,不知江北與金賊作戰的是何人。

黃潛善獻計:讓王稟剿滅江北的盜賊。

王稟回道:和議已成,過江剿賊,恐與金人生了誤會,反而壞了和議。

趙構心中焦急,生怕王稟這番攪動,真的壞了與金人的和議,偏偏王稟不把話挑明,汪伯彥、黃潛善這兩個文官的水磨功夫,居然鬥不過一個武夫。

正在僵持間,杭州知府秦檜到了金陵。原來趙諶的聖駕已經過了蘇州,就要過錢塘江到杭州了。秦檜上書請問迎駕的諸項事宜。但趙構忙於與金人和議,一直未能顧得上答覆。

趙諶雖然一路遊玩,走的慢,但終歸是快要到杭州了,秦檜等不及,只好自己跑到金陵來了。

趙構見到秦檜就非常親切,他還記得在靖康末年,秦檜彈劾李綱,差一點就讓趙構在朝堂站穩腳跟的事情。自那一次以後,秦檜已經站到了趙構的船上,再也下不去。

趙構沒有說杭州迎駕的事情,而是把和議的難題和盤托出,看秦檜有什麼辦法。

秦檜道:“區區一武夫爾,又有何難,一面金牌,便了結了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