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王淵部向六安進發的同一天,七月十二日,杜充和劉光世,也同時向壽州出師了。

劉光世是最東邊的一路,沿著合寨鎮、夏塘鎮、史源鎮,幾乎是一條直線,直奔壽州州城下蔡。

與往西走不同,這個方向上連著幾天天氣晴好,太陽也不是太熱,天上飄著朵朵白雲,將日光遮住不少,雖然少不了夏天的悶熱,但穿透白雲和原野而來的陣陣涼風,原野上鳴叫的野雀,漫無規律綻放著的野花,都在展現著淮南大地上的勃勃生氣。

與王淵一樣,劉光世也選擇了坐轎。劉光世懷著一種十分愜意的心情坐在由涼蓆遮蔽起來的大轎裡。他好似沒有意識到是在行軍,是踏入鐵與血的肆掠而與死神打交道。劉光世將之視為一種大規模的遊獵,是一次安逸的,旱澇保收的春遊踏青。

這次軍事行動最困難的部分——擋住粘罕的主力,已經交給王淵這個逃跑名將,這次他是主將,他若逃跑,還能怎麼推卸責任。

而圍攻壽州,劉光世將主將的地位讓給了杜充,自己帶著從鄜州帶來的劉家軍最後的班底,以自己敏銳的戰場感覺,絕不會吃虧,還能撈到最大的功勞。

劉延慶家是西軍六路中崛起的新貴,因為投靠了童貫的門路,劉延慶得以超越一干西軍老將,成為种師道之後的第二人,在某段時間還壓過種師中一頭。

雖然經過劉延慶、劉光國、劉光弼父子的揮霍,劉家父子的老家底就剩下劉光世手下這一支,但精兵猛將——對劉光世忠誠的精兵猛將都還在,劉光世藉此成為大宋朝前五的軍事力量。

而且由於呼延庚吸引了朝廷太多的注意,劉光世扎在京師邊上,有藩鎮之實而無藩鎮之名,有實利而無虛名之禍。他不聲不響,討平了京東路李昱,把隊伍擴大成三萬人。

現在,以前姚古麾下有夜叉之名的猛將王德為他作為開路先鋒,有劉延慶留下的老班底互為在他周圍,作為鷹犬。

他進軍的路線最直接、最平坦、最隱蔽,同時也最安全。別人拼了性命為他火中取栗,而他在悠然自得中摘取頭功。

劉光世身邊帶著十二名劍姬,各個戎裝靚麗,雜在貼身侍衛裡,圍繞在他左右,以解除征途寂寞和滿足他的枕蓆之需。這十二名佳麗,各個劍術高超,媚功卓異,有一器多用之效。

不盡人意的事情只有一件,杜充給他撥付的軍糧只有五天之量,而在劉光世一路上沒有什麼縣城,只有幾個鎮子,鎮子是沒法一夜之間就準備好供給三萬大軍的糧草的。

因此劉光世每過一鎮,就縱兵大掠,除了收集糧草,和買糧用的金銀珠寶,還把男子拉做壯丁,女子也徵發隨軍。合寨鎮、夏塘鎮、史源鎮均成廢墟。

劉光世安坐在三十二抬的大轎當中,這大轎周邊的厚帳皆已撤去,替換成透風又遮光的涼蓆,冬天用的暖床也鋪上了涼蓆。在床的前面,擺著一隻大木桶,劉光世如同洗澡一般,坐在盛滿水的桶裡。

兩名劍姬穿著清涼的小衣,給劉光世打著扇子,任他調笑。

大軍在七月十六日到達淮河岸邊的淮南市集,下蔡縣就在順著淮河的上游。淮南市集本來是南北方通商的一個重要交易地,即後世的淮南市所在,往日商賈雲集。自完顏賽裡佔領壽州,派兵洗劫這裡之後,此地只剩下一片破屋爛瓦。

劉光世把中軍大帳就安頓在這裡,整座營地擺做一個“回”字形,寨中有寨,劉光世從京東收服的義軍和叛軍在外圍,劉家軍老班底五千人在內層。

王德遠遠的派出哨探,打探壽春和下蔡方向的情況。在得住杜充還未到達壽春的訊息之後,劉光世就將全部的軍務交給王德,自己躲在豪奢侈靡的大轎裡,日夜宣洩。

從表面上看,劉光世的大營十分平靜安逸。淮河中波光粼粼,如同激盪的熱血,顯得分外耀眼。這裡恬靜閒適,和平安寧,好似離開紛亂的戰爭和殺戮非常遙遠。

而沿著淝水一路向北的杜充,心中遠沒有劉光世那麼輕鬆。

雖然杜充從大名逃跑,放棄相州,掘開黃河等等罪名,都被趙諶這個最高統治者抹平了,但隨時都會被有心人翻起來。如果他一再失敗的話,趙諶還有沒有興趣繼續保他也是疑問。

在廬州的時候,他聽說被趕走的許翰在群臣之間傳遞著他的壞話,說他:“虛榮矯飾,無真才實學,不足以當一面之寄。”

這讓杜充大為惱火,又頗為驚懼。他無時不刻不在擔心,自己運籌帷幄的外表下,無能的實體被趙諶發現。在出發前,杜充特地打造了一輛馬拉囚車,由巨大的柞木柵欄製成,周圍用鐵條箍起來,像一個裝載猛獸的囚籠。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陛下請看,這就是臣為完顏粘罕和他的幾個兒子準備的囚車,下面那些索虜只好串成一串,跟在囚車後面跑。”

“粘罕有四個兒子,你這只有一輛囚車?”

“說不得,只好把爺五個都關在一輛車裡。”

趙諶笑得開心,向一旁童穆和黃彥節連連點頭:“好,好。杜學士真有氣吞胡虜的氣勢,朕率領龍武、龍衛兩軍,就跟在杜學士後面,只要學士一聲招呼,朕就讓兩軍前去援助。”

號炮三聲,韓世忠作為前鋒,昂揚的踏上征程。

大軍沿著淝水前進,蒐羅來的船隻運送著糧草、輜重、甚至盔甲兵器。步軍只是背了個包袱,空手行軍,的確輕鬆不少。這也算杜充身為主帥,為大家掙來的福利。

東、西兩淝水之間的一塊小平原,最是平坦,宋軍就依著東淝水前進,在經過瓦埠湖之後,淝水陡然變急,在壽春的南面,兩淝水交匯成一條河之後,水流就更急了。

今天已是七月十五日。韓世忠到了岸邊,仔細觀察。如果一切沒有異樣的話,他就要渡過淝水,靠近對岸的壽春了。

這時,夕陽已經餘暉將盡,對岸煙雲蒼茫,壽州方向,還升起了縷縷炊煙。有十幾只小船,用長纜系在岸邊,任水流自由盪漾,整個對岸,是一片安寧祥和。

韓世忠命令遊騎,往上游陝石山方向查探,一面做渡河準備。這時,杜充遣人上來問:“為何停下?”

韓世忠道:“淝水從陝石山上下來,當湍急才是,可這河水這麼慢,末將懷疑上游有人阻斷河水。”

杜充的隨從去後,不一會,杜充帶著幾員將領趕來了:“今晚一定要到壽春城下宿營。”

韓世忠指著沙灘邊的溼痕:“相公您看這溼痕,離水面有兩丈遠,這是堵水後水面下降才會這樣。河水不但渾濁,河面還有漂浮物,我擔心索虜在上游堵了水,準備放水淹咱們。”

聽到這話,杜充和他身邊的將領都愣住了,杜充小心的走到河邊,警惕的向上游張望了一番,彷彿洪水轉眼間就會到來將他卷走一般。

辛企宗也看到了河邊的水痕,“相公,韓將軍老於行伍,他的顧慮有道理。”但他一句“老於行伍”卻讓杜充的臉扭曲了起來。杜充最忌諱的,就是被別人看破他不通兵法。若不是這樣說話的是辛企宗,他已經發作了

辛企宗本是劉延慶的部下,經過汴梁之戰,辛家兄弟現在算自立門戶了。辛家僅存的辛企宗、辛道宗、辛彥宗三兄弟,手下有一萬人,佔了杜充直轄下屬的一半。

戚方一聲不吭,瞪著一雙眼球,在眾人臉上來回打量。他當然是杜充怎麼說,他就怎麼做。但韓世忠說的明顯有道理,他也不敢貿然附和杜充。

這時,剛加入杜充麾下不久的張俊說道:“我看韓統制的膽子,只有這麼小一點。”他伸出小拇指一比劃,“韓統制,你若是害怕,就到後面押運糧草去。別在這裡礙手礙腳。草原上的蠻子,知道水是往下流的嗎?哈哈哈。”

張俊,本是西軍的小軍官,汴梁保衛戰中,他在外圍被金兵擊潰,退到了京東一帶,劉光世平李昱,張俊就率部加入了劉光世麾下,但自成一體。

張俊為人非常刺頭,軍紀又壞,所部號稱“自在軍”,劉光世也十分頭疼,這次出發之前,就用張俊交換王德,張俊就到了杜充手下。

杜充對這個生人也不信任,安排他押運糧草,張俊早就心有不忿,這下表現出來。

韓世忠呵呵一樂:“在西邊的時候,就聽過張統制的大名,咱們見著了金賊,再比試個高低,咱老韓先過河了,反正淹水也得有一會,淹不到老韓頭上。”

韓世忠手下找來幾條粗大的麻繩,隨即韓世忠率先下水。

杜充見自己的軍令被執行了,心裡稍微舒坦了一些。半個時辰後,韓世忠渡完。

天色已經變黑了,杜充罵道:“若非潑皮韓五耽誤時間,現在已在對岸宿營造飯了。” 他傳令全軍,“打起火把來。”

本週有封推,大家也幫我宣傳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