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燕京陷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到大宋宣和六年。

這年三月發生了一件大事,金國給平州張覺下令,命其於兩個月內將平州城所有百姓,全部遷往金都上京。

張覺最初是打算聽命行事的,直到知道此次遷徙的名單中,還包括了他們平州張氏,這讓其一下就炸了。

他向金帝完顏吳乞買上書求情,希望可以對他們家網開一面,但現實卻狠狠打了其一耳光,完顏吳乞買不僅沒有同意,反而對他下旨大肆申飭,言辭極為嚴厲。

這就使得張覺心中產生了很大的不滿,要知道這傢伙雖是燕地漢兒,但卻對遼國忠心耿耿,舊年投降金國,也只是權宜之計,為得乃是保全家族而已。

眼見如今金國這般翻臉無情,張覺在思慮再三後,終於拿定主意,準備反了他娘的。

不過在此之前,張覺決定先找一個靠山。

而此時放眼天下,有哪個勢力適合當他的靠山呢?結果顯而易見,只有大宋。

接下來的事情,便順理成章。張覺一面私下串聯平州當地豪族,偷偷積蓄兵馬。一面暗中派遣使節,去見了大宋燕山府宣撫使王安中,向其表述投誠之心。王安中得報後不敢自專,轉而又將將此事通報與大宋朝廷知曉。

如果要找個後世的網路名詞來形容道君皇帝趙佶,那一定是人菜癮還大。

明明去年才被金國用武力逼迫,籤了份喪權辱國的條約,可眼下時過境遷,他忽然覺得自己又行了。

尤其是在徵詢過童貫等人,從他們口中得知,目下燕地防線可謂固若金湯後,趙佶當即決定接納張覺,還將平州改為泰寧軍,封張覺為都統制。

得了大宋朝廷的支援,張覺遂於這年四月起事,將平州城兩千餘金國雜兵盡數剿滅,事後便換上了大宋泰寧軍旗號。

訊息傳到金國,以完顏吳乞買為首的金人高層不怒反喜。

因為這原本便是金人的謀劃,為得就是給日後南下侵宋找個藉口。

否則以完顏宗翰和完顏宗弼兄弟的精明,豈能看不出張覺並非真心臣服?

眼下金國已厲兵秣馬準備妥當,自是刻意逼反張覺,而其也不出所料的投向了宋朝。

當然,這裡面不是沒有破綻。唯一的破綻就在宋朝那裡,只要宋朝堅定拒絕張覺輸誠,那金國也一時不好下手。但偏偏大宋君臣自作聰明,一步錯步步錯,最終落入金國算計。

四月中旬,金國向大宋朝廷發出照會,要求他們對收留張覺之事作出解釋,並將其交予金國處置。

早有準備的宋朝,則以這是張覺個人舉動為由進行搪塞,金國自是不肯善罷甘休,遂於五月初正式向大宋宣戰。

緊接著,金國完全不給大宋朝廷反應時間,如雷霆一擊般以大定府守將完顏闍母為先鋒,出兵五千殺奔關內。

童貫等人吹噓的防線,只抵擋了金軍兩日便宣佈告破,任由金軍長驅直入直取平州。

好在張覺倒比較給力,利用完顏闍母求戰心切心理,將其大敗於平州城下。

但好景不長,沒等張覺高興多久,完顏宗望、完顏宗弼兄弟便率大軍六萬緊隨而至,張覺隨即被宗望擊敗,逃往燕京避禍。

按說宋朝既然選擇接納張覺,那就該做好與金人翻臉的準備。可事到臨頭,趙佶這位官家突然慫了,又不想與金人開戰了,竟給王安中下旨,命其和金人談判。

王安中一邊心中罵娘,一邊派人去和金人交涉,企圖許以厚利,說服金國撤軍。

金人經過這一兩年來和宋朝打交道,早已看出其外強中乾,和軍事無能的本質,哪裡願意罷師而還?

不過為了麻痺大宋,完顏宗望便許諾,只要宋朝願意交出張覺,那金國便同意撤軍。

聽到這般簡單的條件,燕京眾官員一致表示贊同。只有宣撫使王安中頗有些書生意氣,認為如果就這樣將張覺交出去,會影響大宋的聲譽,遂自作主張將張覺藏匿起來,找來一個與其外貌七八分相似之人交給金人。

沒有任何意外,這點小伎倆很快就被金人識破,完顏宗望當即勃然大怒,揮師於旬月內連破灤、營、薊、順四州,兵鋒直指燕京。

王安中這時全然沒了先前從容,不思阻止兵馬抵抗也就罷了,反倒是將張覺殺死,函其首級交予金國,盼望完顏宗望遵守之前承諾。

只能說王安中太天真了,如今都已兵臨燕京城下,完顏宗望自然沒有收手的道理,他隨即就命大軍將燕京團團圍住,向城內索要鉅額財富。

王安中和宣撫副使詹度商議過後,決定同意金人條件,以換取其退兵,遂請求完顏宗望可以給予一定時間準備。

完顏宗望為了瓦解城內宋軍士氣,遂假裝答應。王安中等人果真上當,竟下令召集燕京當地豪門大戶主事人,希望各家可以康慨解囊,好化解圍城危機。

王安中這一連串昏招下來,導致燕京城內暗流湧動,許多人對大宋徹底失望。而這些人之中,又以常勝軍統制郭藥師等遼國降將的心情最為複雜。

就拿郭藥師來說,這廝先前曾被耶律大石俘虜,後來又被耶律大石交給蕭幹,蕭幹念及其也是遼國舊臣,便留了他一命,打算將其收為己用。

但郭藥師也不傻,他明白蕭幹乃是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便一直對其虛與委蛇,等待大宋救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果然其後雖有波折,但燕地還是重歸大宋之手,郭藥師也因被俘時沒有投降之故,被趙佶認為堅貞不屈,就對其再次委以重任,命他重新組建常勝軍,依舊鎮守燕京。

郭藥師對此自是感激涕零,表示誓死為大宋效力,但同為降將的張覺之事卻給他敲了個警鐘,讓他不自禁聯想到自家身上,物傷其類之下,忍不住暗自思量道,

“今宋朝對張覺這般無義,若異日金人索我又當如何?”

正是出於這種擔憂,郭藥師等降將在私底下串聯一番後,便決定索性棄了大宋這條破船,徑自投了金國便是,免得將來他們這些人被宋朝當作籌碼拋棄。

於是,就在王安中等人兀自絞盡腦汁,還在為金國籌集財物之時,郭藥師率常勝軍悍然發動叛亂,先是囚禁了燕京城內的大宋官員,隨後就大開城內,向金國屈膝投降。

如此不費一兵一卒得了燕京,令完顏宗望大喜過望,認為宋朝不堪一擊,應該乘勝擴大戰果才是。

相比於完顏宗望的樂觀,完顏宗弼則更加謹慎,他對此時就大舉南下侵宋持反對態度,給出的理由是,

“二哥,你莫要忘了燕地之側還有穆栩這頭惡狼,若其趁我軍南下之時,從居庸關出兵截斷咱們歸路,如之奈何?”

完顏宗望聞言出了一身冷汗,口中後怕道,“四弟提醒的是,我險些犯下大錯,竟將穆栩那廝忘了,實在是不該。明明父皇臨終前曾再三叮囑,要小心提防此人。”

說到這裡,他在房中踱了幾步,極不甘心道,“可眼下攻宋機會如此難得,難道就這麼放棄不成?”

完顏宗弼想了下,回道,“為今之計,我大金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先解決穆栩的威脅,再言攻宋之事。二是,可行分兵之舉,派遣一支人馬拖住穆栩,另一路大軍用最快的時間征服宋國,然後回師剿滅穆栩。”

“四弟傾向於哪種選擇?”

“小弟認為穩妥起見,最好先解決了穆栩,否則一旦被宋國拖住手腳,那可就進退兩難矣。”

完顏宗望盤算片刻,心下始終不能決斷,便道,“罷了,此事還是傳回國內,由皇叔拿主意吧。”

“也好,畢竟他才是我大金皇帝,這種軍國大事自該由他來做決定。”

完顏宗弼點了點頭,隨即又道,“那南邊又怎麼說,宋國會不會出兵北上,與我大金爭奪燕地?”

完顏宗望不屑道,“隨他來便是,就宋國那些軍隊,來多少都是給我大金勇士送菜!”

“話不能這麼說,漢人有句俗語,叫蟻多咬死象,也不能太過輕視他們。”

“那依四弟之見,該當如何?”

完顏宗弼笑道,“此事好辦,可彷二哥先前之舉,派人南下出使宋國,告訴彼國天子,我等並無長久佔據燕薊之意,若他們想拿回這裡,就出資贖買便是。”

“妙啊,說不得還能敲一筆橫槓!”

完顏宗望眼前一亮,拍手叫好道。

從兩人對話便知,在他們心中,堂堂大宋朝不過是只待宰的肥羊,想怎們宰就怎麼宰,壓根就不將其放在眼裡,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可悲的是,大宋君臣卻沒有這種自我認知。

話說等燕京陷落的訊息傳到宋朝境內,一時之間舉國震盪。朝堂之上一眾大臣互相推諉,試圖將責任推到政敵身上。朝堂之下太學生自發集結起來,來到宣德門靜坐,請求官家趙佶處置朝中奸黨,還天下一個清明。

作為皇帝的趙佶,此時同樣是如坐針氈,在接連召見過一眾心腹大臣後,為了平息天下非議,他便將前番負責與金人談判的李邦彥拋了出來,下旨令其致仕,並明文永不錄用。

可即便如此,最多也只是平定了朝內人心,對目前大局卻於事無補。

關於是戰是和,朝堂之上爭論不休。戰吧,趙佶君臣擔心不能取勝,反招致金人更勐烈的報復。和吧,又不知金國是否願意接受,會不會再次獅子大開口。

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金國的使節來到了東京城,讓混亂的大宋朝堂,總算暫時得以安寧。

在派出大臣接洽過後,一如趙佶君臣所料,金人果真是漫天要價,開口便要求大宋賠償燕地五年財賦,更是要求一次付清,否則金國不但不會退出燕地,還會繼續南下。

面對這種咄咄逼人的威脅,趙佶是一如既往的軟弱,他完全沒有奮力反擊的念頭,下意識的就命人與金使討價還價,打算將價碼儘量壓低,早早打發了野蠻的金人,讓他可以繼續當太平天子。

一國天子尚且這般軟弱,下面的使臣又能硬氣到哪裡去?

談判從一開始就陷入僵局,節奏盡在金人掌握之中,不論宋使怎樣示弱,如何許以好處,但金使就是不為所動,一毫一釐也不願作出讓步。

而正是金使這般舉動,反倒使得大宋君臣受到了矇蔽,他們堅信金人此次出兵的目的,仍然是為了謀取好處,並沒有大舉南下之意。

這也為之後的悲劇埋下伏筆,原來在金國使節到來之前,趙佶已然聽信了朝中有識之士的建議,擬好旨意要將西軍等精銳調來京師勤王,順便再加強河北之地的防禦。

可金使這一來,趙佶優柔寡斷的老毛病又犯了,他輕易便推翻了之前的旨意,將和平的希望全部寄託到了談判之上。

時間就在雙方扯皮中,一點點過去,而遠在遼東上京城的完顏吳乞買,在經過幾日深思熟慮,以及和一眾文武商討後,終於是做出了決定。

他打算接受完顏宗弼的第二條建議,派遣完顏宗翰領兵五萬支援關內,並負責將穆栩牢牢牽制在雲地,可以讓完顏宗望二人從容南下。

至於為何作出這個選擇,完顏吳乞買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

第一,與大宋相較起來,穆栩太過不夠看,即便將其順利剿滅,在外人看來,也是理所應當之事。

這麼點功業,對於一心想要超越兄長的完顏吳乞買而言,連塞牙縫都不夠,哪有征服宋國來的乾脆?

第二,雲地只是一隅之地,又自來貧瘠,出兵那裡實在撈不到什麼好處,這讓當慣了強盜的女真人如何習慣?

歸根到底,無論是在這個時空,還是在正史裡,其實金國在最初之時,都沒有滅亡大宋的想法。

金國原本的打算恐怕很簡單,那就是透過戰爭從宋朝掠奪足夠的財富,關於這一點,從歷史上金國第一次南下攻宋時的表現就能看出一二。

至於金國為何後來改了主意,根子還是出在大宋自家身上,倘若宋軍能稍微有點戰鬥力,那金國肯定會見好就收,絕不會冒著損兵折將的風險和大宋死磕。

說白了,這就和後世有人炒股炒成股東是同一個道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