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初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也不知趙楷是如何勸說趙佶的,只過得兩日,趙佶就命人傳召穆栩入宮。

在宮中內侍的指引下,穆栩從晨暉門進入,一路經過大慶殿、文德殿、紫辰殿等外朝宮殿,向著後宮群玉閣而去。

說起北宋的皇宮來,其中還有頗多典故。據說趙匡胤建立大宋不久,便覺得開封城作為運河樞紐,又無險可守,再加上皇宮是由節度使府邸改建而來,太過狹**仄,便生了遷都洛陽的想法。

但由於當時的開封府尹趙光義大力反對,及至發生斧光燭影,趙匡胤暴斃而亡,此事便不了了之。

趙二這廝卻不知道,他的一點私心卻害苦了他的後世子孫。從宋真宗到宋哲宗這六位皇帝,要麼是如宋仁宗一般十三子全部夭折,要麼就是如宋哲宗一般沒有子嗣。

而究其原因,皆是因為這座皇宮在最初改建時,地下引水和排水的管道,大部分用的乃是鉛管。

後世就連小學生都知道,鉛是含有毒性的,人若是接觸久了,勢必會影響健康,可宋時的古人,瞭解這一點的卻並不多。這就造成了北宋的皇帝或是短命,若是少子。

當然,這其中除了開國時的趙匡胤兄弟外,就只有趙佶這一個例外。拒不完全統計,趙佶一生共生有八十個子女,乃歷代皇帝之冠。

大家可能會奇怪,為何趙佶這廝不止沒有少子的困擾,反而會和種豬一樣,生出一窩子女來呢?

其實這都是因一個道士的緣故,話說趙佶繼位之初,擔心自己和兄長宋哲宗趙煦一樣沒有子嗣,導致帝位旁落,便向道士求助。

當時有一個名叫劉混康的道士,向其進言道,“皇宮的風水不好,地勢太低,所以子孫不旺,如果陛下能在皇宮的東北方修一座山,將來一定能子孫興旺。”

東北方在周易八卦中為“艮”,卦象為少男,亦有多子之相,趙佶對劉混康言聽計從,就在皇宮的東北處建了一座山,這便是鼎鼎大名的艮嶽由來。

其後由於趙佶大部分時間居住在艮嶽之中,所以他也就避免了缺少子嗣的煩惱。

如果讓穆栩用後世眼光來看,他覺得那個叫劉混康的道士,八成是瞭解金屬鉛的特性,因而才借風水之名來忽悠趙佶。

畢竟在中國古代,那些道士除去修仙煉丹之外,往往還都是兼職的化學家,最早的火藥便是這些人鼓搗出來的。

就在穆栩神遊天外之際,不知不覺已至群玉閣外。內侍讓穆栩在門外等候,他自去通報不提。

不多時內侍去而復返,傳來趙佶口諭,命穆栩入內覲見。

穆栩收拾好心情,隨著內侍進入閣內,但見道君皇帝趙佶居中端坐龍椅,正和立於一旁的鄆王趙楷說笑,父子二人瞧來心情著實不錯。

不過穆栩此時的注意力卻不在他們身上,只因他方一進入閣內,就聽出東首屏風之後,傳來微不可聞的女子嬉鬧,以及環佩觸地之聲。

只是稍一思索,穆栩便猜出那屏風後面,必然藏著趙福金和她的一眾姐妹。

他對此恍若未覺一般,大步來到趙佶身前幾步遠,躬身下拜道,“臣定襄節度使穆栩,拜見吾皇萬歲!”

趙佶聞言立時喜形於色,對趙楷玩笑道,“穆卿家還是會這般說話,朕都有些擔心,他日後會花言巧語,哄騙朕的五姐兒了!”

趙楷一邊給了穆栩個大事已成的眼神,一邊嘴裡回應道,“兒臣覺得穆大人說的不對,父皇乃是神霄玉清王下凡,自該福壽無期,萬年都是說少了的!”

“三哥兒何時也學會這般油嘴滑舌了?”趙佶看似在責怪趙楷,可臉上的笑意卻怎麼都隱藏不住,可見他對這話是多麼中意。

穆栩見此情形,便適時配合趙楷道,“鄆王殿下說的不差,是微臣失言矣,該說官家壽與天齊才對!”

趙楷立時跟著附和起來,口中不斷插科打諢,把個趙佶樂的不時哈哈大笑。

過了好一會,趙佶才止住笑意,擺手道,“且住,還是說正事要緊。”

接著,他視線落於穆栩身上,說道,“卿家應該已經猜到,朕今日宣你來的目的了吧。”

穆栩故意作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樣,期期艾艾道,“臣…微臣多少猜出來一些。”

看到穆栩這個樣子,趙佶果然將心裡的擔憂去了大半,搖頭失笑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此乃人倫大事,卿不必害臊。”

“是,官家教訓的是。”

“朕召卿家前來,是有話要叮囑於你。本來按照朝廷的規矩,帝姬是不該遠嫁的,但卿家與茂德有緣分在前,又有鄆王說情在後。

因此,朕經過再三考慮,最終才說服太后及一眾臣公,為你二人破例一回。望卿家日後忠心報效朝廷的同時,也能善待吾兒。如若不然,朕可是要治你之罪的。”

穆栩趕忙拜了三拜,嘴裡鄭重道,“官家大恩大德,微臣沒齒難忘,自當結草銜環,以報君恩。臣也可以向官家保證,必定不會讓帝姬受一絲委屈。”

趙佶滿意的點點頭,繼續說道,“三日後乃黃道吉日,自有朝廷禮官前往府上宣讀旨意,並商議婚期,卿可先回去準備,莫要失了禮數。”

穆栩自是滿口應了,又悄悄看了眼屏風方向,這才行禮告退而去。

待穆栩離開之後,趙佶笑著朝屏風道,“人已經走了,你們幾個丫頭莫要躲了。”

話音剛落,就見趙福金在趙金奴等幾個姐妹的簇擁下,滿臉羞紅的走了出來。

趙佶看著女兒一臉嬌羞之態,不禁打趣道,“這下遂了你的心意,可還心滿意足?”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趙福金跺了跺腳,嗔道,“父皇怎的也和姐妹們一樣,取笑起女兒來?”

趙金奴插言道,“不知是哪個方才滿眼擔憂,生怕父皇為難自個的情郎。這會時過境遷了,竟又倒打一耙,反怪起了父皇!

依我說啊,父皇莫不如再將那穆栩宣來,好生訓戒一番,好給某個人漲漲記性。”

趙佶假裝思考半晌,回道,“金姐兒說的不錯,想來穆卿家此時尚未走遠,為父這就將他喚回來,如何?”

趙福金雖知道這不過是玩笑之語,但還是急忙來到趙佶身邊,抱著他的胳膊不依起來,直到其答應作罷方才罷休。

不提正享受天倫之樂的趙佶,且說穆栩方一回到應國公府,就立即命人請來樂和等人,向他們開門見山的說起,趙官家要招他為婿之事。

幾人事先並未聽到任何風聲,此刻得知這個訊息,自是一片譁然。

作為穆栩的鐵桿心腹,武松最先回過神來,當即就向穆栩表示了恭喜,柴進、林沖幾人連忙跟上,柴進還問道,“不知寨主將迎娶哪位帝姬?”

穆栩先謝過幾人好意,然後答道,“乃是官家五女茂德帝姬。”

得到這個確切答桉,旁人倒還罷了,作為熟知大宋宗室情況的柴進,則道,“聽說茂德帝姬乃京城第一美人,寨主此番可是賺到了!”

穆栩擺了擺手,嘴裡自謙了幾句,不經意間發現樂和皺眉不語,便問,“樂兄弟可有話說?”

樂和忙回道,“屬下是在想雲州之事,自寨主南下之後不久,遼國就幾次三番出兵居庸關和飛狐口,想復奪失地。

雖說都被我軍打退,但想來遼人不會輕易放棄。再有就是雲州等地乃是新佔,畢竟人心未穩,寨主還是該早日回去才是。”

穆栩情不自禁的點頭認可此話,沉吟道,“我又何嘗不知這點,只不過大宋朝廷辦事太過拖拉,到今日都未確定北伐日期。如今又遇到此事,只能再等待一些日子。至於雲州等地安危,我相信許軍師他們不會令我失望。”

聽到穆栩如此回答,樂和只能選擇閉口不言,如果繼續再說下去,就有不信任許貫忠等人的嫌疑。

最關鍵的是,樂和其實並非是真的擔心雲州等地的安危,他對許貫忠的能力極為認可,方才那般回話,不過是臨時找的說辭而已。

樂和真正擔心的是,以茂德帝姬的身份,若嫁給穆栩,那定然會佔據正妻之位。

要是穆栩已有子嗣還則罷了,但偏偏直到今日,他都未有一個兒子承歡膝下。如此一來,但凡將來茂德帝先一步生下嫡長子,那日後難免會徒生波瀾。

君不見哪怕英明如唐太宗,曾多次感慨,“李恪此子英果類我!”,但卻始終不敢傳位於李恪。論起裡頭緣由,問題還不是出在李恪生母楊氏身上。

誰讓那楊氏乃是隋煬帝楊廣之女,李世民和滿朝文武,自然擔心李恪一旦繼位,會有復辟隋朝之舉。

即便李恪沒有這種想法,可他母親楊氏,以及那些隋朝舊臣,卻未必不會生出此種念頭。

茂德帝姬一旦將來給穆栩誕下男丁,那情況將與李恪何其相似,而且同李恪相比,此子還會有個先天優勢,那便是嫡出名份。

樂和本想就此事提醒一下穆栩,可話到嘴邊卻又咽回了肚裡。一來是他顧忌柴進等人在側,不好冒然提起。二來是他忽然想到,此事事關穆栩私事,他要是插手,恐惹其不喜。

在心裡思慮再三,樂和還是暫時打消了這個念頭,準備待返回雲州之後,和許貫忠等人私下商議一番,再決定如何行事。

穆栩可不知就這麼短的時間,樂和便想的那麼長遠,已經在考慮他未來繼承人之事了,他此時正興致頗高的詢問柴進,朝廷賜婚公主的具體程式。

可惜柴進知道的並不多,反而出主意道,“寨主若是怕出了岔子,索性去請個禮官回來就是。”

穆栩一想也是,便道,“那此事就交給柴兄去辦,如有需要,你自做主便是。務必盡心辦理妥當,免得又給那些大頭巾藉口發難。”

柴進抱拳回道,“寨主儘管放心,小可一定竭盡所能,將此事辦的風風光光,不使我梁山丟了顏面。”

武松突然插嘴道,“哥哥,你目下已被朝廷冊封為定襄節度使,咱們再以梁山自居,是否有些不妥?”

穆栩一愣,隨即徵求起幾人意見,林沖第一個出言贊同道,“末將覺得武兄弟言之有理,如果再以梁山相稱,難免依舊給外人一種,咱們還是草寇的感覺。”

柴進和石秀皆點頭認可,樂和則道,“屬下也同意武兄弟的想法,正可藉此機會,一正上下風氣,免得將來讓寨主難做。而且如此還有個好處,寨主再收攬人才,也有了大義在手。”

穆栩當然明白樂和口中的,讓他難做是什麼意思,說來他很早就在刻意澹化江湖兄弟那一套,只是有些效果不佳。今日既然手下主動提出來了,那他自是順水推舟道,

“也好,就依眾兄弟之意,你等自今日開始,稱我為使君即可。待回到雲州正式開府建牙,我會給各位分封具體官職,大家以後在公眾場合,便以各自官職相稱。”

幾人對視一番,隨後便躬身下拜,異口同聲見禮道,“屬下見過使君。”

穆栩回了半禮,道,“各位免禮。”

待大家重新坐定,就聽穆栩又道,“適才聽到樂兄弟提到招攬人才,我忽然想起一人,或可將其招來,與我等共圖大業!”

林沖到底算是東京人士,穆栩剛一開口,他就脫口而出道,“寨…使君說的莫不是城外安仁村的聞教授?”

“林兄也聽過聞煥章此人?”

林沖解釋道,“使君有所不知,這聞教授與家嶽乃是舊識,因而小人對其頗有耳聞,只不曾親自見過。”

“其人風評如何?”

“見過他的人都道,其深通韜略,善曉兵機,有孫吳之才調,諸葛之智謀。想來即便有吹捧之嫌,但也絕非浪得虛名之輩!”

穆栩頓時喜道,“好,那我當親自前往拜訪,請他出山助我。”

當下,穆栩便留了樂和在府上坐鎮,柴進與武松去準備接待賜婚使節所需,他本人則帶上林沖、石秀,點了十名親衛,攜帶各色禮品,直奔城外安仁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