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統統降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罪已詔一下,天下再次轟動:此案在絕大部分臣民眼中與天子周復並無太大關係,最多不過是天子收回了當初的承諾而已。而由於此案而收回免罪的承諾,臣民大都並不認為是天子的過失,這鐵券又不是他的;部分老儒生雖然對天子有違父道頗有煩言,但這回被收掉的可是他們不信任的武人,高興還來不及,自然不會過於批評天子。

大多數臣民則是認為韓節過於驕橫、自尋死路,朝廷對韓家也盡了心,還特地為韓忠指婚,安排好他的生活,已經是夠優待的。

可天子卻下詔自責,還親向祖宗和上天告罪,把責任全攬在了自己一個人的身上。

此詔一下,不少奏章又如同雪片一般飛向宮中,這回大家都是認為天子對自己太過嚴苛,想勸天子不必如此自責。可所有的奏章還是如石沉大海一般,天子又一次不加理會,這回臣子們倒沒了怨氣,而是感動。

就韓節一案在大宋成為第一話題的時候,不甘寂寞的金主迪古乃又來新招數了:徹底改革朝廷舊制,將大權收歸皇帝一人掌控。

為了收回軍權,迪古乃果斷的撤消了全面掌控軍隊和全部軍事的都元帥府,設立樞密院主管軍事。當然不是僅僅換個名稱而已,樞密院“主管軍事“只是主管了軍隊的調動和作戰。至於將領的升職、後勤等雜七雜八的事,都被後來迪古乃重新整合的唯一中央機構“尚書省“給拿去了,這樣就使得軍隊和將領受制於朝廷和皇權。

有意思的是,南北兩個互相敵視的皇帝,都不約而同的使用了“部分分權”的方式,來總結了解決軍隊和將領對國家的威脅。

隨後,極有魄力的迪古乃再次對朝政進行了調整:把三省中的中書省和門下省給廢掉了,連原來相職之一的“平章政事”也同時廢除。尚書省主官尚書令以下,依次是左、右丞相、尚書左、右丞和參知政事。這又和南方的大宋來了個不約而同:大宋天子周昚當年的改革是把三省合成了一個“中樞省”,相位比金要少,總共只有五個。

同時,為了限制職權過於集中的尚書省權力,迪古乃又加強了御史臺的職權,把它升到了和六部一級,僅次於尚書省。所有的言官全部劃歸御史臺,還在地方上設“按察院“,並授於言官們聯名彈奏之權,以監察尚書省和御史臺內部,這點又和大宋相似。

這回倒是不用奇怪,因為這樣的監察設制就是迪古乃從大宋搬過來的,整個兒一個周復創立的國家監察系統全盜版,不過是改了個名字而已。還好不是現代,否則以大宋皇帝周復的精明,一定會找迪古乃收一筆數目不小的版權費。

朝廷改制基本完成之後,迪古乃又重新設定了所有機構各級官員的員額和品級,各部的編制內官員沒有一個過百人的,嚴格限定不得出。

至於那些已經封過了的官位和爵位怎麼辦呢?

沒多久,一道能把死人給氣活了的旨意頒行天下:總和自家宗室過不去的金主迪古乃,這回要降的是“爵”和“官”,反正一個都沒能跑的了。

當其衝的是“王爵”,無論死活、無論大小,所有的王一塊兒降級。

連迪古乃最仰慕的祖父兀朮也不例外,從越國王一下被降封為金源郡王,這王號還是和幾乎所有的開國元勳共用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迪古乃懶,或是根本沒想到去起什麼新的王號,大家都一樣,用傳說中女真人的源地為王號,一下子製造出了二十幾位“金源郡王”。

也不知道兀朮在地下知道自己這個寶貝孫兒的作為,是不是會被他氣的跳出墳墓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還有不少死人、活人們連王爵都保不住,直接降格為“公”。這公的稱呼就更不像話,迪古乃連起的興趣都沒有,直接用被降了格的倒黴蛋的名字標註。

然後,被取消了“爵”的是倒了血黴的女人們。

第六節

過去有“妻憑夫貴、母憑子貴”的說法,女人雖然不能在朝廷做官,但只要嫁了個好丈夫、生了個好兒子,就能指望得到朝廷不同級別的“誥命”,噹噹誥命夫人來過個癮。

可現在,迪古乃一道“百官不當封妻”的旨意把這個希望給打了個粉碎。唯一的一個好處是官員們用不著再頭痛,喜新厭舊的時候可以輕易休掉沒有了“誥命”封號的正妻了。

最後,自然還少不了在世的各位重臣和非重臣們,迪古乃還特地設了個專門負責降“官“的官衙。已經故世的和還沒死的一樣,原來封賞官位的“官告“(就是後世的任命公文)全被收走,還的時候統統降級!

大金的朝廷經過這樣一番的整頓,從此倒是幹淨利落的很,既精簡又高效。經過了上述調整,迪古乃真正的做到了他的第一宏願:“國家大事,皆自我出”,大宋天子周復可是羨慕死了。

結果,正在頭疼官制改革的周復乾脆也來了個“揚之棄之”:學習好的、放棄不合理的,把大金的官制構架大部分搬到了宋朝,也把亂七八糟的官位、爵位給整理了一番。

只是,周復沒有如同迪古乃一樣,把已經冊封的也給改了,已經封過的就不再動。另外,還增加了“平民功爵”,把之前的只有偶爾對有特長之人進行獎勵的爵位分為四等,規定只要是對朝廷有功之人,就可以得到功爵。

雖然一些老儒對周復居然想起來學習他們眼中的蠻人十分不滿,更不滿意皇帝居然打算將過去只封給官員和功臣的爵位,去封給他們看不起的平頭老百姓,可卻說不服周復,只好任由他去。

得罪了大部分宗室、臣子還不到半年時間,新年一過,性子急躁的金主迪古乃又向漢化行進了一步,特地下旨:從此女真人和原遼的各個少數民族,在公開場合都必須以漢名相稱,不得再稱各族的本名,這本名也就是孩子出生時命名一下,之後就只能在自己家才可以用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