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九章:自有公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邴夕含接過來,微微一怔:“這是我當年送給朱皇後的,如何在太后您的手裡?”

“是靖康陛下交給我的,朱後過世以後,這小布袋就留在了靖康陛下手中。陛下要我對你說謝謝,這裡面的東西幫過不少人。”韋太后看著這個小布袋,概嘆不已:“他一直希望能重回大宋,只是,也知道朝廷為難,想請你提醒一下官家和朝中重臣。”

“我會的。”夕含心中實在是說不出是什麼滋味,當初好心幫人,如今卻不敢如當年一樣無所顧忌,已經是身不由己了:“就請太后在此稍住兩天,我們姐妹出去辦點兒事,回來後,再奉請太后起駕歸宋。”

“你準備去哪兒?”太后有些莫明其妙,邴夕含既然是來迎接她回宋的,怎麼會中途還要跑掉?

“請太后諒解,我是去給我父親上墳,他就葬在離此不遠的一個小山村。此次回宋,我怕以後再也沒時間來祭奠他了。”邴夕含傷感的回答。

韋太后聽說是要去祭奠邴陽德,立刻接道:“原來,你是要去祭奠我大宋的忠臣,哀家也一起同去吧。”

邴夕含一驚,連忙同甜兒一起起立行禮遜謝:“臣等不敢,太后為君,臣父為一臣子,怎能要太后親臨祭奠?!臣下父女受不起這個禮。”

“好孩子,快起來。先帝早已後悔當初的所作所為,可已經過去的不會再來。”太后連忙伸手把夕含和甜兒拉了起來,感慨的說道:“哀家就算是向一名忠貞之臣致敬,也是應該的,我還要感謝邴陽德邴大人養育了兩個好女兒。哀家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除了官家,其他的都沒能活到今天。到現在,連個孫兒都還沒有……”

看太后哽咽起來,夕含和甜兒扶著她重新坐好,然後輕聲說道:“太后不要過於的難過,這都是金人造的孽,我家也只留了我和妹妹兩個人。”

“夕含、甜兒,如果你們不嫌棄哀家,就認哀家做奶奶吧,這樣你們姐妹和哀家都有個照應。”韋太后看著身邊溫柔的陪著她的夕含和甜兒,突然提議。她這並不是突奇想,而是因為現在大宋的局勢。

韋太后人在大金,但並不是對大宋現在國內的情況一點都沒有瞭解。

大宋自“中興”之後,理學盛行,那些士林中人要求婦人守貞,甚至認為貞節重過性命。這也是因為靖康之變之中,無數女子被金人**,大宋的的后妃、貴婦有多少被金人搶去的,只怕算都算不清楚。

再加上兩國之間戰爭不斷,女子成為戰利品的機會大大增多。無力保護自己妻女的男人們為了臉面,乾脆要求女人守節,免得自己丟人現眼,這才導致了理學中講究貞節到了變態,直到認為貞節大過一切,女子為了保住貞節就得去死的地步。

韋太后在金人手中數十年,到底換過多少主人,只怕數都數不過來,還在大金生育了兒女。這必然成為一顆埋藏的釘子,不知何時就會惹出大麻煩。雖然她是當今天子的生母,只要當今仍在,就不會有人敢於指摘她,但萬一當今天子故世、或是因她的原因連累自己孃家,她都無法安心。

尤其是,這次金人扣留韋太后索要賞賜,羅汝楫拒不付款,更加深了她對未來的不安和擔心。

邴夕含與朝中的不少重臣都有著很深的交往,以邴陽德和邴夕含父女的功業和威望,想要保住自己的孃家,還是有可能的。

當然,韋太后的提議,也的確是出於膝下子孫空虛的寂寞,畢竟她對現任陛下、自己名義上的孫兒還是很不瞭解。

“這……娘娘,您是當今的親生母親、大宋的皇太后,我不過是個官家冊封的名義上的公主,高攀不上。”邴夕含前來迎候韋太后的目的就是要把她也拉到自己這一邊來,以當今皇帝孝順的個性,關鍵時刻韋太后絕對能起作用。可卻沒想到,太后居然有這麼一個提議,姐妹兩個連忙行禮辭謝。

“你們也看不起哀家,也覺得哀家丟了大宋的臉面?不想有這樣一個無恥的祖母?”韋太后的眼圈立刻紅了起來,不過此時的傷心應該不是做戲,而是真情的流露。

和邴夕含、邴甜兒姐妹相比,不要說愧煞女人,就是男人也沒幾個能比的上的。韋太后原本就擔心那些老古板容不下她的失貞、失節,看邴夕含姐妹拒絕,心中更是難過。

“太后您誤會了,我可沒這個意思。丟了大宋臉面的是那些沒用的男人,關根本做不了主的女人什麼事。”邴夕含頓時明白韋太后難過的原因,立刻解釋:“我不敢接受,是怕那些老古板又要在一邊嚼舌根。如果累及太后,這就是我們的過錯了。”

邴甜兒看太后有些不明白,便也接著解釋道:“我們姐妹以女子身份指揮軍事,現在還位列朝堂,那些老古板早就嚷叫著要把我們趕下來了。太后剛剛還朝,我姐姐是不想把您也給卷進來,省得他們又要囉裡囉嗦,”

“你們擔心的要是這個,那哀家倒也不怕,至少現在哀家還是官家的生母,若他們敢用這種事向你難,哀家一定會護著你們的。”

“謝太後……哦,不對,是謝皇祖母。”夕含立刻機靈的拉著甜兒跪下,向韋太后道謝。

韋太后趕緊把她拉了起來:“不是叫你不要多禮了嗎,以後祖孫相處,總這樣會煩死人的。來,你們姐倆陪哀家坐坐、說說話。”依舊是矮房、樹林和後面高高的山脈,父親的葬處卻不知道在哪裡。邴夕含和甜兒陪著韋太后來到了吳村,下了車輦,在村口茫然的望著。

後面還跟著負責陪同的金人官員和士兵,連越國王兀朮和軍師哈迷蚩也跟了過來,現在正在一邊看著她們。

幾個在村口玩耍的小孩子看到來了一大隊人馬,便轉身向村裡跑了回去:“有客人來了,來了好多人嘍。“

沒過多久,一位大概有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帶著幾名年長之人從村裡走了出來,那名中年人疑惑的看著面前大宋和金人旗幟混雜的隊伍,走上前行禮:“我是本村的村長,不知諸位貴人來我小村有何貴幹?“

“何叔,我是夕含。“邴夕含立刻認出了面前的中年人正是原大宋御醫何雨,他已經變老了太多,立刻迎面走到了他的跟前行禮。

“夕含?“那位中年人驚訝的仔細打量了她好一會兒,才伸手扶住夕含的胳膊,激動的全身打顫:“真的是你,你回來了?“

“是,何叔,我回來看我父親了。“夕含強壓著自己的眼淚,轉身向何雨介紹:“來,何叔,來見過大宋韋太后。“

何雨立刻上前躬身行禮:“小臣見過太后。“

“哀家聽夕含說過,你一直守著邴卿的墓地,勞煩你了。“太后客氣的向他點還禮,誠懇致謝。

“這是小臣的本分。“

“甜兒,見過何叔。“夕含招手叫甜兒過來,向何雨介紹:“何叔,這是我妹妹甜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見過何叔。“

“好、好,夕含一個人太孤單,有個姐妹能有個照應。“

“何叔,這是大金昌平王兀術和軍師哈迷蚩,你們以前見過面的。“邴夕含指著兀朮和哈迷蚩介紹道,看到何雨驚訝的表情,苦笑了一下:“我說過,要等收回幽雲十六州才來為父親遷葬,但現在宋金和談,我也只能先前來祭奠我父親了。“

“這事你倒是不必太過介意,時世無常,並不是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的。夕含、甜兒,跟我來。“何雨一邊領著他們向村後走,一邊說道:“當初邴大人還在的時候,就跟我們多次說起這變幻的時世,他說過,只要你努力了,至於結果,並不一定是由人來決定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既是勇氣,也不妨看成是犯傻。“

“既明知是在犯傻,那邴陽德還拚命的抗擊我大金軍隊何為?“跟在後面的兀朮聽到這話一呆,實在是想不明白,忍不住**來問道。

“邴大人早就說過原因了,是你們太過狠毒!若讓你們佔了天下,五代十國時漢人的悲劇就會重現。若不是如此,你們也早就奪了天下。メち“何雨此時已經帶著他們來到了村子的後面,他抬手向前方一指:“這就是邴大人最後的安身之所。“

看著眼前那和後面的山脈已經連在一起的高大山崗和上面生長的十分茂盛的樹木,不要說是邴夕含了,就是韋太后、兀朮和哈迷蚩他們、還有隨行人員全都是張口結舌。

“這不是一個山坡嗎?我父親的墳頭怎麼會變得如此高大?“夕含驚訝的追問。

“公道自在人心!這句老話一點也不假。我留在這裡為大人守墓,也就在這個小山村定居了下來。後來,戰亂結束,這附近的人們能逃得性命的相繼回來。當然會有人向我問起,這墓中之人是誰?我只能簡單回答是抗金的志士。從那以後,就常常有周圍的百姓自覺的來為大人掃墓,來的人都會給墳頭上培培土。土堆漸漸的大了,怕被雨水沖塌,又有人在周圍和上面種上了樹木。就這樣十數年下來,大人的墓最終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