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意外迭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治下發生屠城,而且還在新元帝自認地太平時代。

這簡直就是,對於一直自詡是明君的新元帝,最大的諷刺了。

而且還是那種好不加掩飾地赤裸裸地諷刺。

畢竟只有那些野蠻未開化的人,才會做出如此禽獸行徑。

可是大乾都見過數百年了,哪怕就是被他們趕到北方的雍朝,都沒有出現過這種劇烈的慘劇。

可是事情既然出現了,那麼事情必然會被捅出來。

思前想後,新元帝終於決定任其被爆出來,然後利用短暫積起的威勢,把這件事情抹平過去。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程德祿站在御座一旁,扯著尖銳的聲音,在大殿上呼喊起來。

隨著程德祿的話,大朝議頓時拉開了序幕。

以柳承宗和六部尚書為首,一個個都站了出來,積極地談論著無數的方法對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看著大家都在熱火朝天地討論著政務,以往最為喜歡收集資訊,關注政務的新元帝,此刻竟然罕見地出現了走神的現狀。

不時地看向柳承宗的位置,新元帝知道,昨天蘇青可是拜訪了柳承宗一趟,以兩人的關係,新元帝不相信柳承宗會無動於衷。

所以一大早,新元帝就已經模擬好了,將會遭遇的問題和困境,正好用來應付柳承宗和其他幾個人的質詢。

但是越等柳承宗越不開口,這簡直就是在煎熬新元帝的性命。

在新元帝已經等的不耐煩,大朝議即將結束的時候,柳承宗依然沒有站出來的時候,新元帝終於松了口氣。

不過事實證明,新元帝放心的太過於早了。

就在大朝議的最後一項議程結束,程德祿都已經踏出了腳步,即將宣佈朝議結束的時候,戶部尚書潘和志卻從隊伍當中站了出來。

“啟奏陛下,微臣要彈劾武郡王趙猛,縱兵行兇,圖戳我大乾無辜百姓,竟然進行慘無人道的屠城之舉……”

看到潘和志站出來,然後直接就揭開了鍋蓋的時候,新元帝的雙眼急劇的收縮起來。

並且第一時間將目光轉向了臺階下的柳承宗,但是他驚奇地發現,柳承宗也是一臉震驚地扭頭向著潘和志看了過去。

這……這是怎麼一回事?

難道這不是柳承宗主使的?

以柳承宗的地位和聲望,新元帝不認為柳承宗有裝模作樣的必要。

可是如今柳承宗意外的表情,卻流露出來了。

這只能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潘和志的彈劾,柳承宗根本不知道!

就在新元帝心中震驚的時候,潘和志的聲音依然在寂靜的大殿之中迴響。

“自前周之後,已經一千多年的時間,沒有出現過如此慘無人道的行徑,可是如今在我大乾,竟然有如此野蠻的禽獸之舉,著實讓人震驚,希望陛下嚴查到底。”

“希望陛下能夠給朝堂的諸位大臣,給天下黎民百姓一個滿意的答案。”

隨著潘和志的聲音落下,整個大殿上一片的寂靜,所有人都震驚地看向潘和志,看向同樣驚訝的柳承宗,看向面無表情的新元帝。

屠城,這就代表著,整個縣城沒有一個逃命的倖存者。

那麼上萬的百姓,為官的縣令,所有人都已經橫遭圖戳。

這個訊息實在是來的太過於猛烈,以至於大部分的官員都沒有反應過來。

“請陛下嚴查!”

“請陛下嚴查!”

“……”

就在一片寂靜當中,戶部的官員,兵部的官員,一個接著一個,都站了出來,紛紛響應潘和志的彈劾。

看到大殿上瞬間群情激奮的架勢,新元帝不得不開口接過了話題。

“真有此事?潘尚書可有證據,要知道誹謗一位郡王,罪名非同可小!”

“陛下,經過和順縣的縣令調查,安平縣已經化為一片廢墟,而在事發當晚,也只有武郡王麾下的一名中郎將,王立鶴達到過安平縣……”

“潘尚書!”

就在潘和志把和順縣縣令奏章上的話說出來,再次希望透過推斷來訴說事情的時候。

新元帝立即就提高了聲音,彷彿非常痛心一般。

“朕想潘尚書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要知道屠城地罪名,可不是隨便就能捏造的。”

“僅憑一個縣令的推斷,就妄下判斷,是不是太過於不負責了呢?”

說完之後新元帝還特意扭頭看向了前排的柳承宗,彷彿不經意地開口詢問起來。

“不知道柳丞相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就在潘和志站出來的時候,柳承宗就已經非常震驚了。

雖然,他知道蘇青一直希望針對於新元帝,希冀重新奪回文官的壓制勢態。

但是時機把握卻非常重要,尤其正如新元帝所說,彈劾一名郡王失職導致部下屠城,沒有鐵證如山的東西,僅憑一個縣令的推斷,著實是自找麻煩。

而如今的柳承宗,已經過了需要赤膊上陣的階段。

一心求穩的他,原本以為,經過了自己地否認,那麼蘇青就會有所收斂。

哪裡想得到,在今天的大朝會上,不僅蘇青沒有放棄,而且還將潘和志拉下水來。

面對新元帝的詢問,柳承宗只能公事公辦的站了出來。

“啟奏陛下,微臣同樣以為,凡是都要講究證據,尤其是千年未有之屠城惡事,絕對不能輕易的妄下結論。”

“所以微臣建議,派遣欽差,前往冀州,就此事進行專門的盤查,然後給天下一個結論!”

“如果真如潘尚書所說,那麼陛下必須嚴懲,以儆效尤;如果和順縣令捏造事實,那麼也請陛下為武郡王正名。”

讓大殿上所有官員感到驚異的是,以往總是一條線的柳承宗,此時竟然一幅公事公辦的態度。

完全沒有為潘和志說話地想法,一點也不以潘和志和自己一個陣營而有所偏頗。

聽到柳承宗的話,新元帝懸起的心終於落下。

或許他不相信趙猛麾下將士的行為,但是他對於柳承宗的能力卻異常信任。

能夠讓柳承宗如此客觀公正的說出辦法來,那麼就只能證明,潘和志的手裡必然沒有證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