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百姓苦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那麼……”

陳展的臉上露出了異常遺憾的表情,隱隱之中還帶著幾分譏諷和嘲弄。

“那麼,你能告訴我,大乾哪一個普通百姓,有能力將一個縣的糧食收購起來,然後販賣到其他的地方?”

“而那些能夠買下一個縣百姓的糧食的人,有什麼資格稱之為普通的民?”

“以這種官府主導的這種模式,頂多只是滋生腐敗和貪汙,但是絕對談不上與民爭利。”

“因為老百姓也不是傻子,如果官府收購的價格,比隔壁縣的價格要低上很多,那麼你認為老百姓會把糧食賣給官府?”

說到這裡的時候,陳展嘆息了一口氣。

“所以說,我最討厭所謂的德治主張了。”

在一眾人震撼莫名的目光注視下,陳展無限沉痛的表情浮上面頰。

“皇家和讀書人所謂的德治簡直就是最大的謊言!”

“因為所謂的德治,根本就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

“你們也都是經過系統學習的讀書人,那麼你們能不能告訴我,德治的標準是什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德治需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才能夠稱得上賢明的標準?”

“德治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就能夠稱得上聖賢明君?”

“而這些標準是誰制定的呢?不過是那些文官和皇權爭奪之後妥協的結果。”

“文官代表的是誰?官僚階級!皇權代表的是誰?最高統治者!”

“但是……誰代表了百姓呢?沒有人啊!”

長長嘆息了一聲,陳展的目光之中流露出無限的悲憫,對於百姓的同情和憐憫,也是對於前世自己的同情和憐憫。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個世界上最痛苦,最無奈,最可憐的,莫過於那些普通的百姓。”

“他們甚至連開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因為……他們都被你們給代表了!”

“你們自踏入官場之後,有沒有去田間地頭,去詢問過百姓,他們到底想要什麼?”

雖然陳展沒有對眾人說出一句重話,沒有對著任何一個人痛罵。

但是在場的人,卻感覺到,陳展的任何一句話,都是指著他們的鼻子在唾罵。

看著眼前的氣氛有些僵硬,作為縣衙裡的最高長官,劉望不得不硬著頭皮緩和氣氛。

“將軍,請恕下官才疏學淺,實在找不出,能夠讓整個縣百姓參與進來的富裕活動。”

陳展也只是一時感慨,他也知道,有這種想法才是正常的,畢竟他們從小就是如此學習的。

所以聽到劉望的詢問之後,當下也收斂情緒,立即和劉望討論起來。

“在這個方面,就需要你平時多看多想,不要拘泥於自己的才學,多在村莊巷道之間尋找一下。”

“比如渝州城外西北的地方多丘陵地帶,實在不是種莊稼的好地方,藤蔓叢生,道路溝壑。”

“那麼這些藤蔓和雜草有沒有什麼用處呢?有!”

“咱們渝州本地,尤其是安縣很多百姓,把那些藤蔓編制成為簸箕,籃筐,甚至平整土地的藤耙……”

“因為渝州地處大乾西北,所以咱們這裡的藤蔓結實堅韌,且曬乾之後彈性十足,不會輕易變形,”

“我詢問過南部、東部的商家,哪裡的藤蔓細膩清脆,和渝州完全不同。”

“這就是獨屬於我們渝州的特色產物,如果在官府的引導下,把編制的東西再多樣化。”

“比如書箱,藤條編制的桌子,椅子等等。”

“價格低廉,結實耐用,何愁其他州的百姓不會喜歡?”

“對於安縣來說,這簡直就是上天賜予的,土地里長出來的黃金啊!”

陳展的話,為眾多安縣的官吏,展開了一幅絢爛多彩,從沒見識的畫卷。

尤其是正為資金發愁的劉望等人,光是聽著就已經有了雙眼放光的衝動。

正如陳展所說,這簡直就是野地裡面撿黃金的行為。

此時此刻,眾人對於陳展的敬佩,已經高山仰止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至於什麼與民爭利的話題,那和他們有半個銅板的關係麼?

那是朝廷應該考慮的事情,更何況,正如陳展所說,他們只是引導百姓走向富裕,並非是謀財求利,何來與民爭利之說。

就算是之前心中有些擔憂的文燕,此刻也將顧慮拋之腦後。

事實證明,在巨大的利益和誘惑面前,任何原則和堅持,都不過是妥協的結果。

“雖然下官自認沒有資格,但是此時此刻,卻只能厚顏替代安縣乃至渝州的百姓,謝過將軍!”

面對劉望的感謝,陳展呵呵笑了起來。

“作為安縣的父母官,只要你心有百姓,那麼你就有資格代表安縣的百姓,咱們不用那麼較真,是吧!”

“那下官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看得出來,只要不犯原則性的錯誤,陳展絕對不會給人臉色。

所以眾人的情緒也輕鬆下來。

面對這樣一個務實認真的上司,雖然苦一點累一點,卻不用勾心鬥角,不用提心吊膽。

眾人也首次感受到陳展這種做事風格的好處。

而就在陳展正絞盡腦汁,為了渝州的發展出謀劃策的時候,他在州學所做的演講,卻在遙遠地京城,掀起了一場出乎意料地風暴。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簡直就是至理名言啊,如今文風鼎盛,只知其所以,不知其所以然的書呆子是越來越多了,真應該讓他們好好品味一下這句話!”

“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句‘知行合一,致良知’,雖然短短地一句話,卻高屋建瓴,開一家之言啊!”

“那句盡信書不如無書,也說的頗為精彩,沒想到一向窮鄉僻壤的渝州,竟然出了一隻雛鳳啊!”

國子學府作為大乾文風最為鼎盛,大家最為密集的地方,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讓文壇震顫的存在。

可是今天所有的博士們,都聚集在議事大廳當中,興致勃勃地討論著陳展的那篇演講。

對於文人來說,欣賞一篇愛不釋手的文章,簡直就是最大的享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