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民心如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六萬多人走在十米寬的道路上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規模?

以前修路挖河的時候,因為大家都在忙著幹活,沒有那個閒情逸致。

可是如今返回渝州的時候,渝州的城門守衛,可是著實見識了一番。

甚至為了讓這些俘虜快速的透過,陳展特意將渝州城的南北城門直接開啟。

然後兩排的士兵,筆直地站在渝州城的一條主幹道兩旁。

大量的渝州百姓,閒得無聊地,也跑過來看熱鬧。

然後所有人就看到了一群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雍朝俘虜,排成五排的縱隊,蔓延了將近兩公裡長的距離。

好在作為西北最大的軍事要塞,渝州城長款都已經超過了二十多裡的距離。

否則,還真讓這支隊伍橫貫了南北兩個城門。

這個規模,都不是讓渝州地百姓感到驚訝的。

最讓他們感動驚奇的是,兩年前那一個個身強力壯的大漢或者高撞女漢子。

不過是區區不到三年的時間之後,一個個竟然瘦弱地彷彿憑空掉了十多斤肉一般。

一時之間,原本還準備看熱鬧的渝州百姓,竟然心情複雜地一片沉寂。

“孩子,回家好好過日子,別再和我們打仗了!”

忽然一個人群中的老大娘,臉上帶著十分復雜的神情,朝著俘虜隊伍當中一個瘦骨嶙峋的少年喊了起來。

“嗯!”

扭頭看到了老大娘那複雜的目光,哪位少年一股悲傷的情緒湧上心頭,差點痛哭出來。

旁邊一個家裡長輩的婦女,摟著他的頭,轉身給大娘鞠了個躬,然後安慰著孩子慢慢向前走去。

看到這一幕,不管是渝州的百姓,還是雍朝的俘虜,一個個心裡都極其地複雜。

要說因為眼前的淒涼一幕,讓大家就放下仇恨,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雙方打了數百年的戰爭,無數的先輩,都將屍骨埋在這座城市北面地那片草地上。

可是如果說見面就要咬對方一口?

那也要看雙方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形勢。

如今這樣連一點反抗力量都沒有,且一幅悽慘模樣的情況,大家的心裡就非常地複雜。

並非是聖母地憐憫,而是對於世道的控訴。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之所以是對方能夠如此的悲慘,而不是自己一方。

那是因為前有曹亮,後有陳展,這對翁婿可以說完全就是渝州的保護神。

看著雍朝的俘虜隊伍終於走出了渝州城,當渝州城的大門再次關閉之後,顯得空曠的街道上,忽然一個中年大漢喊了起來。

“曹將軍威武,陳將軍威武,折衝府萬勝!”

雖然聲音不太美妙,而且喊的撕心裂肺,沒有一點美感。

但是大半道街聽到了這個漢子的聲音之後,彷彿觸動了某一個開關一樣。

然後,從這條街道開始,波浪一樣地蔓延了整個渝州城,都匯聚起了一個聲音。

“曹將軍威武,陳將軍威武,折衝府萬勝!”

“曹將軍威武,陳將軍威武,折衝府萬勝!”

“曹將軍威武,陳將軍威武,折衝府萬勝!”

“萬勝!萬勝!萬勝!”

“……”

所有的百姓心裡都非常地樸實,隨著甘州、冀州那十室九空的悽慘訊息傳回到渝州之後。

以往因為戰爭而心裡悽苦的渝州人,此刻卻感到非常的幸運和自豪。

同樣是北方的州府,甚至他們還被中原人稱之為西北蠻子。

但是面對著實力和數量更為弱小的雍朝軍隊。

甘州和冀州卻像是一個面對大漢的弱小姑娘一樣,被揍的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要知道渝州的人口可是堪堪超過甘州的一半多一點。

雖然冀州的人口因為面積的原因,和渝州差不多。

但是渝州面對雍朝皇帝御駕親征的二十萬大軍,依然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可是這兩州呢?

一個被困守城池,連城門都出不來。

另一個更加乾脆,直接望風而逃,任人宰割!

什麼叫差距,這就叫差距。

如果說渝州百姓過去有多埋怨命運的不公,現在就有多感謝命運的照顧。

或許他們常年困擾於戰爭,但正是這血與火的考驗,讓他們擁有了和敵人抗衡的力量。

也正是因為戰爭的頻繁,使得他們擁有了連線兩代都英勇無比的統領。

甚至青出於藍勝於藍的陳展,竟然憑藉著一己之力,讓整個渝州都開始展現出一幅欣欣向榮的繁榮勢頭。

擁有敢於反抗和不屈服的勇氣的渝州人,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加美好的日子在等待著他們。

所以,在對比了隔壁兩州的悲慘景象,他們對於曹家和陳展的感激之情,就更加的深厚。

可惜的是,渝州百姓的濃濃擁戴,陳展卻沒有聽到。

此時他率領著三萬的大軍,已經在趕往交易地點的路上。

因為之前為了朝廷的號召,左右騎兵營已經帶走了三萬的騎兵。

所以陳展只能帶著,前後兩營由步兵轉化而來的騎兵。

這三萬人經受騎兵地訓練也不過是兩三年的時間,就是所騎乘的戰馬,都還是陳展從大草原上搶回來的。

不過,哪怕面對著三倍於己方的兵力,這些渝州的士兵,依然面無懼色,一幅平靜神態。

雖然坐在戰馬上,但是每一個士兵所配備的裝備,依然是步騎相結合的長刀,小盾加弩弓。

經過了陳展的改良之後,如今折衝府所配備的弩弓可不是過去的單箭弩弓,而是五連射的單臂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甚至每一個士兵身上都掛著五個箭矢匣子。

可以說光是齊射的話,眼前這三萬騎兵,幾個呼吸之後,就能夠將十五萬支弩箭都宣洩一空。

而這也是陳展這次敢於帶三萬騎兵過來的底氣之一。

而另一個底氣,當然就是陳展的個人勇力和軍陣地結合。

受到上次渝州大陣折損了三分之二的悲痛教訓之後。

後來陳展專門和曹亮研究了一個,配合陳展強大個人武力的步兵軍陣。

新的軍陣,將以陳展的個人勇力,加上三千精銳長刀兵為箭頭,呈現一個三角的進攻勢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