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器械丟掉也無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三面炮擊仍然表現的很節制,但神射軍也因此沒有將神臂弓、三弓床弩等器械搬上城牆。

堡牆上再次恢復平靜。

神射軍中軍。

“投彈還有多少?”張應登問道。

“稟都校,約七千。”

張應登沉默著點頭,不到三天,就用掉了三千多霹靂投彈。在最後蘇博山最後一次補給前,平西堡中約有一萬餘枚霹靂投彈。

“俺看西賊炮火少了,許是要集中起來。”

“韓參軍所言有理。”

“投彈還是要節省。”張應登說道,“西面那個壕溝,韓參軍有何主張?”

“在下等人商議,可以修造一種長梯。”

“跨過去?”

“對。”韓參軍補充道,“如果突圍成功,器械丟掉也無妨。”

張應登若有所思。

遠處白雪皚皚的山頂,閃映著夏日光輝。

陳安平臉色漲紅,他擔心自己墜馬,用力攬住韁繩,雙腿已經有些僵硬。

多吉才高興的策馬過來,大聲說道:“陳將軍,俺女婿帶了酒來。”

“那倒好。”陳安平覺得自己笑容吃力,“要到了?”

“對。”多吉才猛地點頭。

陳安平身後的宋軍,逐漸得知了這個好消息,傳出了星星點點的歡呼聲,大部分人十分疲憊,他們迫切需要休息。

自從陳安平未能說服陳安平撥糧,他就連夜趕回撫羌城。他與蘇博山都很清楚,如果不能出動足夠多的宋軍,那麼至少也得減少一部分夏軍,否則解救神射、鐵林二軍,只能紙上談兵。

陳安平提出派吐蕃降兵迂迴偷襲党項人東京道地區,尤其是作為兵站糧倉的肅州與甘州。蘇博山雖然認可這個方略,但並不信任吐蕃降兵,如果迂迴偷襲的時間過長,那就失去了意義。

陳安平回望身後的驍勝軍第二營諸軍士,譚士弘並不在其中。

他主動請纓主持這次迂迴出擊後,蘇博山便令多吉才率一百餘人作為嚮導,幫助他與

驍勝軍翻越祁連山,潛入甘州。

而驍勝軍第二營出發前只一千二百餘人,此前被党項人圍攻,死傷不少。

這次奉令開拔,抵達蓋顏部不久,許多軍士都頗感不適,包括營都指揮使譚士弘在內,共計三百餘人難以繼續,其餘軍士也很惶恐,以為招惹神異。

陳安平博覽群書,便講說其中道理,這是因為吐蕃之地有“氣障”,並不似瘴癘般傳染人,若是退出吐蕃之地,立時便即恢復。

軍士們得知原委,倒放下心來。多吉才也幫著維持,一面舉行誦經法會,一面宣揚吐蕃之地有神靈護佑。而他多吉才,正是虔信神靈的善士。

軍中士卒,對這些講說並不反感,陳安平卻不願如此。他將譚士弘等人託付蓋顏部照料,便即繼續開拔。

這也在多吉才料中,往年漢人行商來此,有的人很喜歡聽他誦經,有的人則很不耐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山路險峻,“氣障”仍在,陳安平不願退縮,即便身體不適,仍堅持進軍。如今終於抵達阿乞買部夏季草場。

阿乞買部乃青唐吐蕃北部的小部族,青唐覆滅後,阿乞買與葛察、沙魯海、蓋顏四部結盟自保。

但前番党項宗親過境招募番兵侵宋,四部便一同出兵,後來沙魯海部、葛察二部首領被賀蘭牧雪行軍法處決,引發番兵叛亂。

其中最先給梁廷賓報訊的便是阿乞買部首領思訛六渾。

而與多吉才緊隨蘇博山前往撫羌城不同,思訛六渾在賀蘭牧雪所部潰滅後,並不打算為宋軍效力,他藉口擔心党項人報復,先一步返回吐蕃之地。

陳安平抵達蓋顏部時,還遇到來蓋顏部採買食鹽的阿乞買部長老。

正是從他口中,陳安平才知道阿乞買部在祁山下有夏季草場,而今那裡主事的正是思訛六渾的兒子,多吉才的女婿塔吉黑多。

塔吉黑多長的高大壯實,皮膚黑亮,顯是擦了油脂。在夏季的吐蕃之地,這是一種奢侈的行為。陳安平見他衣著講究,飾物精緻,便將自己的一副飛鶴繡金玉帶相贈。

塔吉黑多果然十分高興,而聽說陳安平是漢人中最有學問的人之後,他的表情又變得很敬重,翻出許多舊經卷,請陳安平解讀。

雖然陳安平想儘快開拔,但塔吉黑多的熱情還是讓他待了三天。

而絕大部分驍勝軍第二營軍士,也逐漸適應了“氣障”,有的還炫耀自己的射術。

這倒讓他們更受歡迎。

第四天,塔吉黑多又來找到陳安平。

“陳將軍,”塔吉黑多的漢話說得不好,“我們準備了一份禮物。”

陳安平聽了好幾遍,才明白對方要送給他禮物,他連忙推卻,卻被塔吉黑多帶到了大帳。多吉才與副都指揮使郭孝友也在,他們旁邊站著一個樸素瘦小的吐蕃部民。

“這是阿柴。”塔吉黑多紹介道,多吉才也幫腔解釋。

帳中陳安平和郭孝友聽後,大喜過望。

據說,塔吉黑多五天前向佛祖禱告時,已知多吉才與陳安平一行要來。他便派出阿柴與阿岡兩人,各乘獨木舟順流而下,探查党項人佈置。

阿柴至娘娘峽而返,阿岡還繼續前行。

陳安平與郭孝友無意追究塔吉黑多的說辭,他們對阿柴帶來的情報更感興趣,郭孝友甚至想叫來行軍參軍。

由阿柴口述,將那些党項人的佈置畫出來。可惜阿柴並不會說漢話,甚至連計數也不太擅長。

他隨身攜帶一根繩子,像是牲畜毛髮編成,上面打了很多結,而結的樣式,有的重複,有的不同。

陳安平與郭孝友商議後,只能帶上阿柴當嚮導,並指引斥候將沿路的“障礙”拔除。

次日拔營,除陳安平外,宋軍共有八百二十六人成行,加上阿柴和多吉才率領的吐蕃兵馬。

共計九百三十九人,馬一千六十四匹。此前三天中,約一百餘驍勝軍兵士,因飲酒而病倒。

朝陽下的黑河,波光粼粼。右岸的陳安平一揮手,宋軍分作兩路出發。

臨風白馬紫金襪,傍水青山笑黃沙。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