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二章、三方摩托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下班的時候,外面下起了雨,方圓眼神閃爍。

一路飆車,頃刻之間,他就回到了四合院。

目前沒有限速,只要不撞到人,車速取決於車子和人。

方圓親自製作的摩托車,時速上限一百五十公裡。

廠長的專車,時速上限僅有八十公里,不是不想更快,而是那輛越野車最多時速八十公里。

“寫份申請,辦個手續,房子後面建一個車庫?”

現在騎摩托車上下班,往後他要開車上下班。

今年生產摩托車,明年生產越野車,自行研發並製作的越野車,屬於他的私人物品。

附近的土地,都是第三機械廠的地盤。

寫一份申請,花錢買兩百平方米的空地,絕對沒有問題。

自從成為初級工程師,四合院的住戶,面對方圓的時候,都是和顏悅色的笑容滿面。

每月一百二十塊錢,已是全院最高的工資。

之前全院工資最高的,是前院管事、七級鉗工郭大成。

普通的技術工人,就算成為九級技術工,若無研發能力,也升不了初級工程師。

方圓從三級車工,直接變成初級工程師,是因為他製作出來的摩托車。

雖說工廠都是國營,但廠與廠之間,存在競爭關係。

廠長、副廠長想要進步,要麼提升產量,要麼弄出新產品,要麼廠裡效益好。

某些工廠賺錢無數,某些工廠發不起工資,還要靠上面補助。

以零件加工為主的第三機械廠,缺少賺錢的產品,功勞、苦勞雖多,但容易被人忽略。

方圓自制的摩托車,一旦實現量產,第三機械廠定能萬眾矚目。

吃了晚飯,使用木系異能,改變燃油樹的生長形態。

剛吃完早飯,張有德就找上門來。

掙扎在貧困線上的張家,日子並不好過。

張有德一個人上班,老婆還要在家照顧孩子。

一個人的工資,七個人用,只能勉強湖口。

哪怕想方設法的節約節約再節約,張有德每月攢下的錢,還不到三塊。

週末休息的時候,出去釣點魚,煮一鍋魚湯,既有營養,又能節約一些飯菜。

要是釣到的魚夠多,將其賣給供銷社,還能賺點零花錢。

“平安,去釣魚嗎?”張有德問道。

“去。”方圓應了一聲,回屋拿上魚護、魚竿、魚餌。

“騎車去?”張有德問道。

“嗯。”方圓點了點頭。

“我活了幾十年,還沒坐過摩托車。”張有德訕笑。

“再過十幾年,摩托車就不值錢了。”方圓推著摩托車,將其弄到四合院外。

三個門的門檻都很高,要不是他的力氣夠大,摩托車只能放在外面。

“張老師,上車。”方圓翻身而上。

張有德的精打細算與耍心眼,也是出於無奈。

經歷豐富的方圓,有時覺得對方斤斤計較,有時又佩服對方的為人。

身為一個男人,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誰願意爭長論短?

一個人上班,每月三十六塊錢,一家七個人用,勉強超過貧困線。

在北都的城內,人均五塊錢以下,就是貧困人士。

騎著摩托車一路狂飆,頃刻之間,方圓就到了東湖。

上週在鏵尖處,沒釣到什麼魚,張有德又去草邊垂釣。

方圓考慮一番後,決定在鏵尖處釣鰱魚。

他住的四合院,還沒人買腳踏車,他都有一輛自制的摩托車了。

成為初級工程師,每月工資一百二十塊錢,於情於理,都應該請鄰居吃頓飯。

方圓打算多釣點鰱魚,請李鐵柱下廚,然後請同院鄰居吃頓飯。

抽了二十幾分鍾,鰱魚匯聚成群。

捏餌拋竿,提竿中魚,一條十幾斤的花臉入護。

重複著相同的動作,釣到十一點多的時候,魚護裡面的鰱魚,已有三百多斤。

張有德看傻了,周圍的人也看呆了。

平時他們釣魚,一天下來,運氣好,十幾斤,運氣差,幾條小雜魚。

“張老師,我打算回去了。”方圓說道。

“我也收竿了。”張有德應了一聲。

提起魚護,將其捆在車上,一眼看去,滿滿的大鰱魚。

騎車回到四合院,跟李鐵柱說了一下請客的事,方圓回家吃了午飯。

出門買了一些蔬菜、左料、高粱酒,各家各戶出桌子凳子和碗快。

李鐵柱掌勺,十幾個鄰居幫忙,下午五點多,眾人開始吃飯。

三百多斤魚,總共二十七桌,每桌都有十多斤魚。

方圓、郭大成、劉富貴、李鐵柱、張有德等人坐一桌。

“來,方工,我敬你一杯。”劉富貴端起酒杯。

“劉師傅,喊我平安就行了。”方圓一飲而盡。

“方工,你是工程師......”劉富貴說了一大堆道理,話裡話外,盡是稱讚。

三百多斤大鰱魚,去供銷社買,就要差不多一百多塊。

算上左料、酒、蔬菜之類的,晚上這一頓,成本至少兩百。

一頓飯下來,四合院大多數鄰居,心裡都很感激方圓。

某些鄰居認為這是應該的,誰讓方圓的工資高呢?

面對比自己過得好的,某些人難免羨慕嫉妒恨。

“吃飽喝足,不用洗碗,也不用打掃衛生,真好。”

回到自己的住處,方圓洗澡睡覺。

剩飯剩菜,都被一個個鄰居端走。

自己的碗快桌子凳子,自己帶回家。

......

上班後,陳鋒將一張張零件工藝圖,交給一個個車間主任。

摩托車車間主要是組裝摩托車,需要廠裡加工的零件,分攤給一個個車間。

身為初級工程師的方圓,看了看一種種零件的加工,親自抽檢了一些零件。

遇到加工難題,方圓一一解決。

前後用了一個多星期,樣品的零件造好了,外購的零件也到廠了。

方圓親自指點十個工人,組裝一輛輛摩托車。

用了三天時間,十輛樣品摩托車成型。

反覆測試了幾次,十輛樣品摩托車全部合格。

廠長、副廠長驚喜不已,一個個主任、科長笑容滿面。

方圓得到兩百塊錢的獎金,一大疊各種票,晉升中級工程師。

十輛樣品摩托車,廠裡留下了一輛,另外九輛上交了。

“這摩托車還沒名字,大家有什麼建議?”

“第三機械廠生產出來的,又是方平安研製的,不如叫著三安摩托車。”

“國外進口的車子,都有一個車標,我覺得取名三方更好聽,三個方塊作為車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廠長副廠長開了個會,將摩托車命名為三方摩托車。

量產的摩托車,增加了三方車標,衝壓成型的車標,由三個正方形組成。

廠長等人定下來的車標,很像前世的三菱車標。

前世三菱的車標,是三個菱形,三方摩托車的車標,是三個正方形。

“造型還不錯,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就會成為新華家喻戶曉的人物。”

幾天後,全國各地的報紙上,大篇幅報道三方摩托車。

作為第一款國產摩托車,三方摩托車一戰成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