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援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蘇俄入侵遠東之後,財政部長王正廷就作為北京方面的特使,前往歐洲尋求幫助。『『,

李海頓專門在霍夫堡皇宮接見了王正廷一行。說實在的,蘇俄首先發起進攻是他沒有想到的,這個世界早已經被他攪得亂七八糟,遠離了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不過歷史的發展總有其規律可循,現在的世界局勢只不過是由於英國的衰落進而演變成了德美爭霸,美國人過早地站到了前臺,而德奧聯盟所控制的歐洲大陸卻想主導世界,竭力想把美國人排除在世界事務之外。

由於中國同德奧同盟形成的準同盟關係,美國人為了維持亞洲地區的力量平衡轉而支援日本,這與冷戰時期的形態很象。唯一令李海頓感到意外的是,美國居然放棄了反g立場,為了牽制德奧,甚至開始大力扶持蘇俄。

看來為了自己的利益,什麼意識形態之類的爭執都會成為鬼話。

從地緣關係上來說,中國的強大確實極不利於俄、日,如果中國崛起,蘇俄就永遠別想要再得到遠東、而且隨著中國的國力不斷增強,日本的生存空間也必然受到壓制,除非日本人放棄目前得到的一切,放棄爭霸大陸的野心,才有可能與中國和平相處。

所以,日本人更急於打斷中國的崛起程序。

但蘇俄首先衝到了前面,是讓李海頓判斷錯誤的地方,看來“專政”國家的行事方式確實不能以常理度之。

由於日本人也卷了進來,為了應對戰爭,北洋政府計劃把陸軍擴充到350萬,但每年國內的步槍產量只有60萬,這些裝備需要德奧的支援。幾十萬件輕武器並不是太大的問題。但飛機、坦克、汽車、大炮等重型裝備,特別是與軍工有關的相關工廠裝置的援助卻需要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克朗的資金,這讓李海頓感到有些為難。

他還是需要把德國人也拉下水。

遠東的戰爭實際上是歐洲勢力與美國勢力碰撞的結果,如果失去中國,德奧只能退出遠東,勢力範圍被壓縮在歐洲的北非。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必然會在競爭中敗給美英一系的海洋國家同盟。

這是德奧最不願看到的結果。

問題是德國,德國皇帝對於國家政策的影響力可沒有奧匈皇帝那麼大,不過財政大臣奧格斯堡、帝國銀行集團總裁沙赫特,魯爾礦業集團的艾米爾.寇道夫,鋼鐵巨頭弗裡茨蒂森和艾伯特.伏格勒等財團巨頭都支援向中國提供援助,在這十幾年裡,德國的這些工業巨頭們已經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利益。軍火大王克虜伯?馮?波倫一哈爾巴赫更是在積極地遊說國會透過一項對中國的援助法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軍隊方面,魯登道夫元帥和海軍總司令雷德爾表達了積極干預的態度,但陸軍大臣勃洛姆堡卻不願過去摻和到遠東的事務之中。

在李海頓的遊說下。德國方面同意向中國提供一筆6億馬克的無息貸款,並同意中國政府在德國發行不超過20億馬克的政府債券。而奧匈方面決定向北京提供首筆10億克朗的無息借款,用於在奧匈購買軍備物資,同時維也納銀行財團承攬了替中國政府在歐洲發行50億克朗的戰爭債券的業務,並由銀行團出資6億克朗,認購了首批債券。

由於德奧財團本身在中國有著鉅額的投資,本身就存在著緊密的經濟聯絡和巨大的商業利益,在這些財團的推動下。德奧政府很快與中方達成了一系列的援助協議。

當然,大部分的對華援助是以機械、化工和軍工產品的形勢來完成的。

雖然此舉引起了日本方面的強烈抗議。但德奧方面卻聲稱這只是對華的正常貿易的一部分,根本不理會日本的抗議。牛哄哄的德國和奧匈方面自然不會認為日本人有膽量挑釁他們的權威。

與此同時,應中方的要求,奧匈方面大大增加了前往中國的軍事顧問團規模,使在中國的軍事人員人數規模超過了3萬人。為了增強在華的影響力,德國方面也派出了2萬多的軍事顧問人員。來幫助中方迅速地重整軍備。

飛機飛行在中國南部的上空,在八月的天氣裡,這塊土地顯得分外平靜,但戰火也許很快就會燃燒到這裡。

第39戰鬥機團沿著湘越鐵路線飛往桂林機場,向下可以看到一列列綠色的軍車沿著狹窄的鐵路線穿過被分割成一塊塊的綠色稻田向前緩緩蠕動。機群飛過山川、河流、樹林,廣西的境內到處都是起伏的山川,很少有大片的平原地帶,猶如一幅漂亮的油畫。

德國製造的bf109是一款效能不錯的高速截擊機,唯一的缺點是航程太短,在廣西方面特別要求下更換了更大油箱之後,它的航程也僅僅剛達到了900公里,比奧匈的f-5“獵隼”要差了一半。不過其作戰時的爬升率要優於奧匈戰鬥機,如果用於防禦,其效能要優於f-5戰鬥機,但在遠端轉場時它的弱點就體現了出來,39戰鬥機團需要在桂林轉場才能飛往南昌,而裝備奧匈f-5戰鬥機的第40戰鬥機團卻能夠直接就飛到南昌機場。

第39航空團在桂林機場補充燃料,庫科奇在這裡遇到了德國的軍事顧問卡恩,得知上海的形勢已經顯得十分危急。

日軍在東北發起了全面進攻,在錦州,關東軍突破了大凌河防線,並且在海軍的支援下在葫蘆島一帶登陸。東北邊防軍只能向朝陽、赤峰和山海關一線後撤。但在齊齊哈爾,東北邊防軍粉碎了日軍的進攻,取得了江橋保衛戰的勝利。日軍只能調整兵力,暫時停止了在黑龍江一線的軍事行動。但在黑龍江以北,由於遠東軍的主力都集中在葉尼塞河一線,日軍沿江而上,基本上沒遇到什麼抵抗,已經進佔了漠河。

在上海,中國方面只有陳樂山的陸軍第4師駐防淞滬,總參謀長蔣作賓下令調江蘇的陸軍第6師和第19師緊急馳援上海,但江蘇軍務督辦齊燮元擔心自己的實力受損,故意拖延行動。

進攻上海的日軍顯得十分驕狂,以兵力只有八千人的海軍陸戰隊首先向吳淞發起進攻。八月十三日下午,日軍的先頭部隊與第四師首先在吳淞口發生戰鬥,其後,在上海城區也圍繞著虹口的日本租界區展開了激戰。

戰鬥的規模迅速擴大,中日雙方都開始向上海進行大規模的增兵,停泊在長江口外的日本軍艦開始炮擊吳淞炮臺,陳光遠下令浙江護軍使孫傳芳調遣陸軍第10師增援上海。(未完待續。。)u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