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舌尖與故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Lemon》火了,音樂之王這個馬甲也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這首歌的熱度還沒過去,宮村便再次收到了來自“音樂之王”的作品。

歌名《Loser》.

依然是千島語歌曲。

另外一邊,秋田美穗,也收到了來自“音樂之王”的訊息。音樂之王說給她寫一首歌。介於《Lemon》的質量,秋田美穗很爽快地答應了音樂之王。她也成功拿到了《My All》.

拿到這首歌的瞬間,她就已經瘋狂愛上。

……

華夏。

《舌尖》第一期在緊張的籌備後,終於迎來了播出。

這是許放第一次做美食節目。

青果影片在此之前已經放出了一些拍攝的花絮。同時許放、白雨萱、許曉柔也都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宣傳了《舌尖》。

因此《舌尖》一播出就受到了無數粉絲的追捧。

值得一提的是,《舌尖》也將同時在千島、鹿島和搖光區播出。

許放策劃的《舌尖》主打的是“發現世界美食”。

節目前期的重點肯定是華夏美食。到了後期,華夏美食都拍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拍一下千島美食,世界各地的美食。

節目一開播,粉絲們便聚集在青果平臺。

“為許放而來。”

“哈哈哈許放他們在蓉城錄節目的時候,我們在一家餐廳。偶遇了呢。”

“羨慕可以和許放偶遇的。”

“額……在街頭聽了許放唱的《成都》”

“這一期的主題是辣!

看著標題瞬間就點進來了。”

墨雪、辛然兩閨蜜都是吃貨。

對於不差錢的他們而言,夢想就是吃遍世界美食……儘管這個夢想過於遠大了。

但沒關係,現在可以跟著《舌尖》……先過過眼癮。

墨雪、辛然買了一堆零食,一邊吃零食,一邊看電視是她們的祖傳節目了。而且她們確信,看美食節目,肯定免不了嘴饞,所以先備好吃的。

免得看著餓得慌。

點選《舌尖》開始播放。

《舌尖》一開始就是整個蓉城的航拍畫面。鏡頭從高處往下拉近。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然後鏡頭隨著鏡頭轉向一條美食街、菜市場,人聲鼎沸,人間煙火。

這時候讀白也隨之響起。

“每個地方都有獨一無二的飲食密碼,口味偏好。這種口味簡單家常,卻一脈相承。無需繁複的技藝,炫目的配料,卻在入口瞬間便能喚醒故鄉的記憶……”

鏡頭從許多美食製作的畫面上掠過,切換。

“在蓉城的街巷裡,就隱匿著這樣一些味覺記憶……他們心無旁騖,數十年專攻一種味道。在歲月的堅守中,用一個個老味道,鎖住了蓉城人的味蕾和情懷……”

鏡頭拉進到一家麻辣燙店。

這家名叫“李二麻辣燙”的店鋪是藍星蓉城生意最火爆的麻辣燙店。

蓉城人說,吃麻辣燙就要吃李二,皇家的味道……確實,李二,人家可是皇帝,現在開麻辣燙店。那可不是皇家的味道嗎?

《舌尖》才剛開播,但彈幕已經密密麻麻了。

“臥槽!

才剛開始就已經有味道了。”

“麻辣蓉城。”

“我知道這家麻辣燙!”

“每次回家都會去吃……看到這裡突然就想家了。真的是家鄉的味道啊。”

“看到這熱辣辣的紅油,就已經流口水了。”

《舌尖》的鏡頭跳轉到“李二麻辣燙”的後廚。

老闆李二和他的老婆周大姐,以及家人們正在忙活著,準備著食材。

“李二家最受歡迎的是牛肉,每天要準備一萬多串。在牛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欠粉和調料,攪拌和勻,用竹籤串好後,在冰櫃放置一夜,才能口感嫩滑,味道十足。”

“麻辣燙的麻辣口感,其實是源自於蘸料。麻辣燙的蘸料一般分為三種,幹碟、全味幹碟、油碟……”

畫面中三種蘸料的配置過程完全呈現出來。

幹辣椒、小米辣、蒜蓉、香油……

僅僅是呈現出來的麻辣畫面,就已經讓人唇口生津。

“為了給客人最好的味道,李二家的麻辣燙店蘸料,通常都是統一配置,這是吃麻辣燙唯一不能自由發揮的環節。”

“晚上六點開始,是李二一家最忙碌的時候,精心製作的麻辣燙能夠被大家認可,總是會讓全家人感動開心……”

畫面切換至李二家麻辣燙生意的火爆。

店裡每一桌都坐滿了客人。

食客們大快朵頤,舉杯暢飲,說說笑笑,好一番人間煙火。

好一番熱鬧快活。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我為什麼大晚上要看這個?”

“看個節目……清口水直流。”

“看得我也好想吃麻辣燙!好想去蓉城吃。”

“不能吃辣的我,現在很想辣一下……”

麻辣燙之後,蓉城篇還有泡菜、臘肉、香腸……

“到川蜀來就知道泡菜的意義了……”

“每家每戶都有泡菜。只是每家每戶泡菜的味道,各有千秋。”

“姑媽們的泡菜都選應季最鮮嫩爆滿的蔬菜。醃製前,洗乾淨,晾在屋簷下,輕微脫水。鹽和涼白開按1:50的比例混合。”

“蘿蔔、仔姜、豇豆、再放上辣椒提味,蒜頭殺菌,花椒增香。……一切就緒,是請出老鹽水的時候了。它相當於發麵時的酵母。有了它,罈子裡的雜菌得到抑制,乳酸菌的數量佔據上風。在這種菌的作用下,蔬菜中的糖轉化為乳酸,造就了泡菜酸爽的風味……”

“往壇眼裡倒進清水,阻斷空氣和細菌……”

泡菜的製作過程出現在節目中“娓娓道來”。

觀眾甚至調侃:導演……不!許放打算教會我做泡菜。

就細節到了這種程度。

很多川蜀外出打工的人看到這裡,都紛紛在彈幕裡說:

“最喜歡吃泡菜了!尤其是泡蘿蔔!”

“蘿蔔一絕!喝稀飯的時候吃,簡直停不下來,嘎嘣脆……”

“突然就想念媽媽做的泡菜了。想家了。現在就想回去怎麼辦?”

“我也想家!

食物通常都與故鄉聯絡。

看到食物,吃到某種獨特的食物,就會想起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那是故鄉,也是家的味道。

川蜀篇佔據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篇幅。

第一集的後三分之一,都是關於山城美味的。

而山城美味,又有二者不可不提:小面、火鍋!

這二者在山城遍佈大街小巷。

只有在魔幻3D城市山城,你才可以看到這樣的吃麵場景:街邊,或者是巷子裡,擺著一排排的藍色或綠色塑膠凳。

食客們端著一碗豌雜小面,以凳為桌,就這麼貓在街邊吃麵。

這種感覺就像小時候喜歡端著碗,在左鄰右舍串門一樣。

很接地氣。

充滿著人間煙火。

小面在這一集中佔據著很小的篇幅。

重頭戲還是在山城火鍋上。

許放、許海福、許曉柔、白雨萱,四人作為美食偵探。他們選了山城最有名的“老城火鍋”。

這家火鍋店據說是山城最早的火鍋了,開在老城區。老闆很有性格,開門隨緣。想開門的時候開門,想休息的時候關門。

門面是人家自己的。

有時候一個星期都不開門一天。

許放他們為了拍這一期,可是蹲守了三天,才蹲到他開門的。

即便這樣!

這家火鍋店的生意依然火爆到爆炸。

運氣不好,排隊就得排好幾個小時。

許放他們有節目組特權,這才不至於一直苦哈哈等在外面。

“山城又俗稱霧都,氣候潮溼,為了驅寒去溼,縴夫、農夫等體力勞動者,就地取材,在幾塊石頭上搭成的灶上燃起火來,架起瓦罐,燒沸開水,將大把的辣椒、花椒等放入沸水中。將食物燙熟之後食用……”

“這就是火鍋的雛形。”

“幾千年形成的飲食習慣,跟隨著歷史的發展潮流,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山城火鍋。”

在節目中,老爸許海福將火鍋的起源來歷說得頭頭是道。

他來擔任解說、“旁白”簡直再好不過了。

在火鍋桌上,許海福、許放四人聊著天,點著菜,等著火鍋鍋底端上來,打上火,在麻辣鮮香熱烈的氛圍中,吃著、聊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古老與現代在山城交相輝映。

徜徉其中,彷彿穿越時空。火鍋則像活化石,承載了幾百年來,這裡獨有的碼頭文化。

許海福似乎是開啟了話匣子,他說山城火鍋是他這生最愛。

“山城人吃火鍋啊,講究吃豬牛鴨的邊角餘料,比如豬腦花,牛的毛肚,鴨腸,鴨血、腰花、雞胗等。”

“所有這些都證明了,馳名的山城火鍋,起源於窮苦的碼頭文化。”

“正是這些獨具特色的東西,形成了如今山城火鍋獨有的風味。”

“山城火鍋的蘸料非常獨特。為了不讓鍋裡滾燙的牛油燙了嘴,也為了取出火鍋的燥火,山城人用香油作為蘸料,因為調味料都新增到了火鍋裡,所以香油裡只需要放一點蒜蓉就可以了。”

“以冷香油對抗滾燙的紅油,既以毒攻毒起到降溫的作用,使剛撈出來的美味看著滾燙,實際並不傷人。又將香油的芝麻香味再次摻入其中,讓食物的香味再上一個臺階。”

滾燙的火鍋在節目畫面中跳動著。

快子上夾著鴨腸“七上八下”。

滾燙的汽霧中,彷彿隔著螢幕都能聞到火鍋的香辣味。

紅紅的濃湯沸騰著。

許放等人在吃火鍋的過程中,似乎也變得更加熱烈奔放。

難怪山城的妹子都這麼辣……

吃火鍋的時候許海福聊到了家,他說火鍋是一家人、一群人一起吃的。把家裡的小孩、老人、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吃一頓熱辣的火鍋,聊聊天,問長問短,感覺這種方式和氛圍很快樂,很幸福。喝喝酒,聊聊天,開開心心。

華夏人的美食,和家人、朋友是分不開的。

在華夏,

不存在孤獨的美食家。

因為華夏的飲食文化中,大家一起吃,美食才會有他應有的味道。

“我為什麼要在大晚上看這個。”

“手裡的外賣頓時就不香了。”

“想家!

想回去吃火鍋。”

“現在想一起出去吃火鍋……”

很多人都說想家了。

無論是蓉城人還是山城人,抑或是其他城市的人,都說想家了,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的味道……

墨雪、辛然看到山城火鍋的時候,兩個人頓時就嫌棄他們準備好的零食了。

辛然:“今天的薯片一點都不香呢?”

墨雪:“我也覺得……要不我們點一個火鍋外賣吧?”

辛然:“火鍋外賣吃不盡興!我們現在出去吃。”

墨雪:“可是現在都晚上十點了。”

辛然:“十點才是夜生活的開始嘛……先吃火鍋,然後去路邊攤……不撐不歸。”

墨雪:“好!”

然後二人就頂著夜色,出門去找“山城火鍋”。雖然吃不到在山城原汁原味的火鍋。但有那個意思就是了。

《舌尖》第一集播出後,反響比預想中要好。

據很多麻辣燙、火鍋的店家反應,外賣和堂食在當天比平時翻了一倍。

大家都被《舌尖》勾起了食慾。

在網路上,麻辣燙、火鍋、《舌尖》都衝上了熱搜。

與此同時,

“想家”、“故鄉”、“家鄉的味道”也成為了熱搜詞彙。

很多人都在家鄉的味道下面,留下自己記憶中,家鄉的美食,記憶中的味道。

滿滿的思念在網路間蔓延。

“如果家鄉可以找到養活自己的工作,我願意留在家鄉。”

“誰願意背井離鄉啊?都是為了討生活。”

“回不去的故鄉!”

“家成了一年回去呆幾天的站點……在外漂泊才是打工人的主旋律”

“家鄉大概就是用來思念的吧?”

許放也沒想到,一檔美食節目,竟然會讓“故鄉”、“思鄉”衝上熱搜,成為熱門話題。

翻看著網友們的評論。

許放發現,大家都是想念和熱愛家鄉的,只是迫於無奈,也家人分離……很多人的妻子孩子在老家,自己在外掙錢養家。

有人說出來的時候孩子才三個月。

回去的時候都會叫媽媽了。

但看到自己,卻依然很陌生……不那麼親近。

看著看著,許放忽然想到了一首歌。

《故鄉》。

“我是永遠向著遠方獨行的浪子

你是茫茫人海之中我的女人

在異鄉的路上每一個寒冷的夜晚

這思念它如刀讓我傷痛

……”

……

……

求月票、推薦票、打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