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忙碌的工業部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陳應才是新華夏的工業部長,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新華夏的鋼鐵工業才能夠起步。作為工程師出身的他,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官員,平時最喜歡的是技術工作,對於官員的行政事務卻是感覺心煩,卻必須應付。這也是許多崖山人煩心的事情。現在的崖山人,各個吃穿不愁,社會地位還高,按照絕大多數崖山人的想法,就此遊山玩水、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不是十分幸福的事情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是,以秦嵐、張柏林等人為首的ZF官員,還是慫恿絕大多數的崖山人進入了政界。沒辦法,任何時候,都是自己人用的最為放心。崖山人在這個險惡的世界上,也只能抱團取暖。因此也就只能上這條賊船了。

在建國初期,崖山人專注於解決溫飽問題,因此這個所謂的工業部長其實沒有太多的事務,一直都是忙於鋼鐵工業的籌建。

一直到崖山人已經開始工業化,各個工業部門都要展開,陳應才就開始忙碌起來。

六點半,陳應才準時起床,洗漱,上廁所,順便看一下當天崖山人的內參檔案。七點半,吃朝鮮人女僕準備的早餐。

說來,朝鮮女僕還是比較聽話的,又吃苦耐勞,在唐代就有新羅婢、昆侖奴的說法,那可是聽話、勤勞的代名詞。尤其是,當大多數朝鮮人還在因為俘虜身份接受崖山人安排的勞動時,這些陳小虎從朝鮮人中選拔的朝鮮族女子已經與自己的主人一起,住在寬闊的大房子裡,吃穿不穿,幹活又輕省,來去自由。而且,大多數華夏人都是單身男子,經過後世的薰陶,為人也是溫和有禮的居多。即使是脾氣最差的崖山人,在此時的這個時代,都算得上是良配了。因此,這些朝鮮女子感覺十分幸運,有些心思活絡的,甚至會有些往上爬的小心思。

陳應才的女僕崔愛媛就在此列。老陳雖然年紀稍大,但是脾氣好,長得也不錯,架著眼鏡,一副後世專家學者的斯文模樣,也是很受歡迎的型別。

不過,老陳在前世已經有了妻子和孩子,當時只是出差到了此地,趁著閒暇,就參觀了一下定遠艦,誰知道從此就與妻兒天各一方了,對妻兒的思念讓老陳暫時還沒有這個心思。更有一點,老陳還是個技術狂人,正有意用繁忙的工作麻痺自己,倒是白瞎了崔愛媛的小心思。

陳應才八點鐘會準時出門,在崔愛媛愛慕的目光中,乘坐有軌馬車抵達距離住處不遠的辦公地點。

有軌馬車的軌道雖然在主幹道上才有。但是即使在普通道路上,也是可以使用有軌馬車的,就是有可能顛簸。不過,現在華夏人基本上都是集中住在一起的,連小區裡面的路面都是水泥地面,自然是平坦的很。

說起來,崖山人的有軌電車已經處於試行階段,基本滿足要求,只待效能穩定後就定型生產。據說崖山人已經醞釀著在原本規劃的京都區(後世的奧克蘭市區附近)展開建設,第一臺有軌電車將在那裡運營,這也算是京都的榮耀吧。隨著電車的開通,代表著崖山人所提出的現代、文明的首都區,終於有個可以對外展示的方面了。

來到辦公室,看一下日程,今天竟然有三個會議,看樣子是別想做自己喜歡的技術工作了。

第一個會議就是紡織工業裝置的製造。任何一個大國,都是工業門類比較齊全的國家。否則,有一個明顯的短板,對於國家發展十分不利。在現階段,崖山人所能想到的最大工業部門就是紡織工業了。不要小看紡織工業,囂張一時的大英帝國,起家靠的可就是紡織工業呢。畢竟,衣食住行,衣是僅次於食物的存在。隨著崖山人向南方拓展,氣溫升高,十分適合棉花的生產。崖山人在大農場就種植了不少細絨棉,也叫陸地棉,原產中美洲,適應性廣、產量高、纖維較長、品質較好,被華夏人透過多方周折悄悄引進並種植。有了原料,自然還要有裝置。

崖山人仿製的都是工業革命早期成熟的紡織設備,雖然產量沒有後世那麼高,質量也比不上後世,但是勝在結構簡單,製造容易。崖山人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沒有什麼高精尖的人才,也就只能從簡單的機械做起了。

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大家都是二把刀子出身,雖然製造出了紡絲機,卻容易斷絲。經過多方討論,決定加大棉花供給量,雖然會導致絲線粗大,但是短期內也只好如此了。即使如此,比較起中國傳統的松江布,還是要纖薄一點的。再加上,機器出貨量大,應該是很有市場競爭力的。當然,短期內棉布生產還是以供應本國市場為主,此時的崖山人根本無力開拓外部市場。最直接的原因,崖山人甚至不能保護自己的海上商道安全,因為手頭所擁有的戰艦不過就那麼幾艘,無力護航。

第二個會議就是電機的生產。按照張柏林的規劃,新華夏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動力源要以電力為主。蒸汽機,最主要是作為交通工具的動力,或者是發電廠的動力。為此,蒸汽機向小型化與大型化兩個方向發展。由於領先世界的鑄造與金屬加工能力,蒸汽機的發展不錯,衍生出許多型號。至於電動機,最大的難處在於銅的缺乏。

陳應才知道下一個議程也與銅有關,乾脆暫時擱置這個話題。

中午吃過晚飯,進入第三個會議,就是是關於有軌電車的。

會議參與人員提出,有軌電車需要的鐵軌與機車上的鋼製零件,有了庫葉島的鋼鐵,都可以解決,但是最關鍵的卻是,輸電線纜沒有,無論是銅還是絕緣用的橡膠或者其它材料。

陳應才詢問新定居點鹽湖城的情況。畢竟,鹽湖城定居點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銅礦。另一與會人員就是參與鹽湖城建設人員,趕緊回答,定居點的房屋就已經建設完畢,即將展開採礦業務。雖然初期採礦量不大, 但是,在一個月裡內,就可以出產礦石,同時冶煉裝置也會在鹽湖城附近建設,再過一個月後就會提煉銅,線纜需要的銅絲就有了。

陳應才沉思過後,提出要儘量在一個半月左右提煉出銅,這樣再加上運輸,兩個多月後可以抵達京都。至於絕緣材料,暫時連天然橡膠都沒有,只能外面包覆油布等防水材料簡單絕緣下,然後將線纜架在高空。反正華夏人現在的電壓也不高,沒有太多危險性。

之所以如此緊迫,因為張柏林決定,要加快京都區建設,將一個文明、先進的新華夏首都在最短的時間、最高的質量建設起來。

第四個會議是採礦裝置的製造。

無論是金礦還是銅礦、煤礦什麼的開採,想要提高效率,都離不開採礦裝置。還好,無論是鑿岩機、破碎機、篩選機還是運輸帶什麼的,難度不高,在崖山人的努力之下,都製造了出來。這些都要得益於小型發電機組成功。

因此,崖山人的採礦能力都在迅速擴大。

這是今天這麼多會議,唯一讓陳應才開心的事情。

由於第四個會議很順利,時間才是下午4點。陳應才作為部門主管,自然是有特權的,就醞釀著準備回去,走到了辦公樓外,向一輛有軌馬車招收。

馬車到了身邊停下,陳應才正打算上車,卻被人一把拉住,隨之而來的是一股濃重的銅臭味,轉頭一看,果然是郝有財。

“郝有財,你拉住我幹什麼?”

郝有財張大嘴巴,露出了那金閃閃的金牙,“老陳,不,陳哥,兄弟是找你救命來著。”

“有誰還敢取你的命不成?”

“除了張大部長,還有誰啊。”見陳應才不想搭理的要走開,趕緊說道:“陳哥,陳大爺,兄弟真的需要你的幫忙啊。”

“到底什麼事?”陳應才已經很累了,語氣自然不善。

郝有財卻並不在意,“兄弟現在不是在建大方鼎嗎?已經澆築混凝土橫樑了,但是缺乏鋼筋。你也知道,張部長給我的時間很緊,現在只有三個月時間剩餘。我聽說你們使用的鋼軌也可以暫代,並且效能只會更好,所以想請你老兄幫忙,通融一下。”

“讓我們的鋼軌先給你們使用?那我們呢?”

“我們只是先用一下,等幾天後混凝土結構完成,就用不著鋼筋了,鋼軌就可以敞開了給你們供應,陳哥,幫幫忙,到時候別墅好了,兄弟給你留一個位置最好的。”

陳應才想了一下,鋼軌推遲幾天也來得及,反正機車也還在測試階段,心裡已經答應了,卻說道:“你真能留一個位置最好的別墅給我?難道還好過留給張柏林的?並且,不是抽籤決定的嗎?”

郝有財抵了抵他的肩膀,“別擔心,不是有暗箱操作嗎?”

“你現在還敢這樣?”

郝有財小聲在他耳邊說,“也就陳兄你,別人包括總理或者我,都沒有這個待遇的。到時候,我將你選中的不放在抽籤選號的裡面不就好了嘛。”

“真的,哪天有空,我過去選房?”

“好,沒問題,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