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普法戰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81年月,焦急難耐的普魯士趁著沙俄軍隊被拖在巴爾幹的良機,向法蘭西宣戰。一方是早有準備且野心勃勃的普魯士,一方卻是對外軟弱、軍備不振且毫無防範的法國,勝利其實早已註定。

雙方剛開始的焦點集中在了邊陲重鎮拿?蒙薩勒鎮。法軍原本在此集中了超過七萬的軍隊,可惜,普軍數量更多,足足有十二萬的兵力,且後續部隊仍然在源源不斷的透過鐵路快速抵達此地。與數量相比懸殊更大的是,雙方兵員素質與武備的差距。此時普軍透過幾次統一戰爭,已經積累了相當大的戰爭經驗,絕對算得上歐洲一流的精銳陸軍,而且,幾乎所有的主戰部隊都已經換裝了後膛槍;但是,法國這些年將精力放在了海外,透過大力拓展殖民地從而獲得超額的經濟利益,已經成為世界第二殖民強國。但是,也正因為面對的大多是裝備大刀長矛的冷兵器部隊,對法軍幾乎構不成多大威脅,法軍自然也沒有獲得什麼有效的近代戰爭經驗,而且裝備也主要是前膛槍,只有少數精銳部隊裝了後膛槍,但是這些部隊並不包含拿?蒙薩勒鎮守軍。

最懸殊的還是火炮。雖然戰神拿破崙最擅長的是火炮,在拿破崙時期,法國也裝備著歐陸最大比例的火炮。但是,戰敗後,或是為了安撫對手,或是由於經濟原因,法軍幾乎沒有更新什麼新式火炮。倒是普軍在拿破崙的教訓下,對火炮的認識極其深刻,火炮無論是口徑、射程還是數量上都要遠超過法軍。

雙方的火炮對射僅僅持續了一天兩夜的功夫,法軍火炮陣地就被摧毀,然後,看似穩固的拿?蒙薩勒鎮被普軍拿下也就不出意外了。

普軍立即在這個小鎮重新佈防,迎接即將到來的法國援軍。

被打了七寸的法國人,雖然感覺到了痛徹心扉的痛,但是卻更不能允許任由敵人在自己頭上拉屎撒尿。不得已從各地調集兵力,意圖收復拿?蒙薩勒鎮。

只是,法國落後的交通直接限制了法國人的運兵速度。兩個月後,一支四萬人的前鋒部隊已經距離拿?蒙薩勒鎮不足0公里處,但是從最遙遠的法國西北角調運的士兵剛剛走完了一半的路程,就這樣已經是苦不堪言的長距離急行軍了。

普魯士前線總指揮部很快發現了這種情況,當機立斷,決定先行打掉這支先鋒部隊。當天夜裡,普魯士士兵觸動七萬人,兵分三路,向法軍前鋒所在包圍而去。

第二天,茫然的法軍才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普魯士人的包圍。

結果又幾乎是一場屠殺,法軍原本數量就差不多是普軍的一半,裝備差,素質良莠不齊,大多是新兵蛋子。四萬法軍,戰死一萬朵,傷者不計其數,大多為普軍俘虜。普軍得勝而歸。

輕鬆獲勝的普軍信心更加高漲,也不再採取守勢,主動向巴黎進軍。法軍數次試圖攔截,均以失敗告終。

面對幾近整線潰敗的法軍,普軍幾乎是以遊覽的心態向巴黎進軍的。在他們看來,從普法接戰到現在,僅僅半年時間,巴黎已經唾手可得,法國的戰敗已經成為必然。

可惜,東線出事了。

奧地利帝國(此時匈牙利地位還不能與奧地利平起平坐,因此還不是奧匈帝國),戰勝拿破崙帝國的四強國之一,擁有歐洲第三大的面積(僅次於俄羅斯與奧斯曼土耳其)和第三多的人口(僅僅次於俄羅斯與法國),從這些方面看,是當仁不讓的歐洲強國之一。但是,此時的奧地利,表面上是烈火烹油,鮮花似錦,氣餒卻隱藏著諸多矛盾,尤其是其境內第二大民族奧地利民族,其要求分享權力的鬥爭正愈演愈烈,巴爾幹地區的斯拉夫問題也由於沙俄的參與而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表現在最需要團結一致的軍隊,就是由許多不同民族的人員構成的。這些不同民族,雖然有許多中上層軍官都懂的奧地利的官方語言,但是底層士兵大多出身貧寒,大多目不識丁,導致在軍地內部言語都不同,造成軍令難行。再加上拿破崙戰爭期間奧軍屢戰屢敗,損失了大批有經驗的精銳部隊,只能臨時從民間加大徵兵力度,以補充足的兵員,只是人數上來,由於時間的關係,軍事素質卻是大大降低。

與沙俄軍隊的接戰,就是奧軍實力的一個體現。沙俄原本以為碰上的還是當初與自己能夠打生打死的軍隊,卻發現,對面奧軍卻是猶如一盤散沙,一碰即潰,其中有同族的斯拉夫軍人主動向自己投誠,甚至直接反叛。這很像中國古代的前秦與東晉的戰鬥,一面是其心各異的多民族部隊,一支是令行禁止的漢民族統一武裝,人數多的優勢根本無法發揮。更何況,在南部戰場,俄軍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大有反超之勢。結果就是,奧軍一如後世蔣申凱的國軍,成了運輸大隊,專為對方送武器的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俄軍經過此戰幾乎沒什麼損失,卻獲得了大量先進的武器,其中許多都是後膛槍,戰鬥力不僅沒有隨著戰鬥的進行而減弱,甚至越戰越強。

俄軍在戰勝了土耳其境內的奧地利與土耳其軍隊後,原本是打算繼續南下,爭奪巴爾幹的,可是西面的盟友法國卻不行了,眼看著,巴黎就要失守了。法國可是俄羅斯的金主,在沙俄有大量的投資,經濟決定基礎,沙俄也不好對法國人的請求置之不理,只能一方面鞏固戰國,另一方面,卻從南部抽調主力,直接打穿奧地利南部經領土,向北進發,另一路是國內的援軍,直接從北面出發,劍指布達佩斯,後面距離匈牙利的首都維也納其實也不遠了。

匈牙利國內的軍隊更是戰鬥力掉渣,被俄軍一路吊打,讓俄軍如入無人之境,行軍的十分酣暢淋漓。

坐立難安的奧地利只能向普魯士求援。

普魯士雖然萬般不願從西線撤兵,可是一旦奧地利戰敗,自己腹背受敵,以一國的實力支援東西兩線戰場,顯然不可能。普魯士一面咬牙切齒的謾罵,還要向東線調兵,只能暫停西線的軍事行動。

這時候,法國人在英國的物資支援下,實力有所補充,西線戰場進入戰略僵持階段。

東線,由於普軍的加入,奧軍終於阻止了俄軍爆發的勢頭,同樣陷入僵持的局面。

雙方其實都沒有破局的能力,只能寄希望於外力,那麼其餘國家呢?

法國寄希望於大英帝國能夠在歐陸參戰。但是,大英帝國願意將自己有限的陸軍投放到歐陸嗎?答案是不願意。

無論是後世的一戰還是二戰,英國人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海戰上。有限的人力資源肯定不願意耗費在激烈的陸地爭雄方面。無論任何時候,陸戰的兵力消耗都是最大的,不像海軍,最大的損耗就是艦船這樣的物質資源,單純物力的消耗,大英帝國並不怕,怕的是人力的消耗。就比如此時的法國有三千六百萬人口,俄羅斯四千多萬,而英國只有一千五百萬。當然,普魯士是例外的。普魯士雖然剛剛開始有統一的跡象,控制的人口也不多,只有一千多萬,但是一向軍事優先,按照歐洲的說法,別的國家是擁有一支軍隊,而普魯士則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由此可見普魯士的軍事傳統,根本不懼怕戰爭。

英國人可以參加陸戰,但前提是海戰的勝利從而確保對殖民地的控制,然後用殖民地的人力物力來支援歐洲戰場。至於荷蘭、西班牙等國,已經陷入持續衰弱之中,別人不打他們就已經萬幸了,何談主動出擊?抓緊發展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法、俄兩國只能耗著,無法可想。(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