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林則徐巡視南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明這幾年經歷了不少事情。

在前幾年,曾經與西北的老毛子劍拔弩張。不過,還是人口更少,且重心在歐洲的沙俄首先屈服,放棄了在青海一帶的擴張,勢力全面退回伊犁將軍區。心上任的大明首輔劉德言為人保守,對於開疆拓土顯然沒有什麼興趣。他甚至推翻了與新華夏之前的約定,宣稱大明對於貝加爾湖以北的土地沒有興趣,將以上的土地拱手相送。

老毛子自然是喜出望外,宣稱對大明的領土亦沒有野心,願意承認貝加爾湖以南除了伊犁將軍區以外的土地歸屬大明所有。同時,卻宣稱貝加爾湖以北地區直至東部海洋的土地都是沙俄不可分割的領土,希望新華夏能夠主動退出沙俄的領土。

新華夏如何能夠答應沙俄的無理要求,明確表示反對。

沙俄與新華夏矛盾開始明顯化。只是雙方都沒有做好在苦寒之地大規模作戰的打算。主要是距離太遠了。無論是俄羅斯還是新華夏,政治中心距離遠東都超過萬里,從國內運輸過來物資在路上就要消耗殆盡,這也是當初滿清與沙俄不願在遠東大動干戈的原因。而且,所有的戰爭,目的都是為了獲得好處,但是,至少在當前,遠東就是一片不毛之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老毛子也是因為滿清的這個心思最終獲得了廣袤的遠東。但是,現在的新華夏由於崖山人的提點,也不可能因為老毛子的威脅就放棄遠東。

於是,在冰天雪地的遠東,爆發了接連不斷的衝突,只是規模都不大,甚至超過百人的戰鬥都沒有發生過,戰爭的雙方也不是新華夏和老毛子的正規軍,主要是發生在遠東當地的土著與老毛子的哥薩克騎兵之間,雙方互有勝負。

總的說來,土著人損失較大,主要原因就是哥薩克騎兵來去如風,打得過就上,打不過就跑,讓土著人根本沒有機會對其進行殲戰。

再說大明。

雖然由於放棄遠東的策略導致其餘新華夏鬧得有些不愉快,不過雙方都有一定的底線,倒也不至於因此鬧翻。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無論是大明還是新華夏都明白,作為漢民族僅有的兩個大國,天然的就是最佳盟友:新華夏需要大明的移民以增強自身的勢力;而大明則需要新華夏的技術促進自身的發展。這些年,大明對新華夏的需要甚至要超過新華夏對大明的需要,因為新華夏的人口已經達到700萬,但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卻沒有跟上來,而新華夏本國的人口卻在快速增長,也需要大量的工作機會與生活設施,因此放緩了來自大明乃至朝鮮等國的移民規模;安管大明,同樣也是人口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而迅速增長,已經超過了2億,以現有的農業技術,本國的耕地已經很難滿足龐大的人口所需。怎麼辦?只能從新華夏進口糧食。

因此,為了掩飾,大明尋找到了一個絕佳的藉口,那就是經略南洋。

其實,新華夏明白,無論兩國關係再好,雙方都有各自的訴求,自己的利益,不可能事事保持一致。遠東,在大明看來,無非就是一個大冰庫,根本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東西,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新華夏實在太過貪心,還曾經委婉的提醒新華夏,是否放棄遠東內陸,僅僅保留條件稍好一點的太平洋沿岸,同樣可以大大阻止老毛子將手伸向太平洋。

可是,新華夏已經在雅庫茨克東南300公里處發現了一個大型鐵礦,邊上同時還有不小的煤礦與金銀礦,雖然條件限制暫時沒法開採,但是將來呢?新華夏幾乎什麼資源都不缺,但是就是缺鐵礦,雖然澳洲共和國鐵礦豐富,但是畢竟是與新華夏同級別的華夏聯邦的加盟共和國。經過五六十年的發展,華夏聯邦雖然已然存在,但是,距離太過遙遠,比如澳洲。

澳洲雖然同樣是漢人移民主體構成,甚至崖山人還為此派出了二百多個參議院家族前往,試圖以同文同種以及基本等同的文明層次加強彼此聯絡。但是經歷了兩代人以後,彼此間差異已經形成,澳洲希望在聯邦獲得更大的權利,而新華夏則試圖繼續遙控澳洲,雙方矛盾逐漸激化。不得已,新華夏提議華夏聯邦增設一個副總統的職務讓渡給澳洲,才暫時安撫住了澳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至於其餘分佈在東南亞的華夏聯邦成員,比如新加坡自治領與蘭芳自治領,,更是早已與大明眉來眼去。新華夏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林航明白,隨著時間的推移,華夏聯邦必將一如後世的英聯邦,分崩離析也是必然,為此交代繼任的新華夏總統張軼輝,華夏聯邦是否長存並不強求,只要這些加盟共和國或者是自治領是漢人的國度,就是新華夏給漢人創造更大的生存空間最大的貢獻了。

既然澳洲不可靠,新華夏自然要竭盡全力的尋找一個穩定的鐵礦來源,遠東就成了新華夏人必須抓住的目標。

對於進行南洋戰略,大明倒也不完全是託詞。早在十幾年前,新華夏就建議大明展開海洋戰略,將東南亞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這樣,新華夏與大明就控制了整個太平洋,再也不用擔心西方國家對太平洋的滲透。只是,大明雖然有了一定規模的海軍,對於海洋帶來的利益還是沒有深刻的認識。

終於,從新華夏留學歸來的林則徐帶來了可行性建議,正式展開了南洋戰略。1819年7月,僅僅比新華夏“訪問”日本晚了兩個月,大明最龐大的南洋艦隊派出了大小艦船三十餘艘,以2萬噸級無畏艦“鄭和號”為首,南下呂宋。

此行的最高指揮使南洋艦隊副提督丁原情,不過還有一名重要的人員,戶部侍郎林則徐。作為南洋戰略的提倡者與執行者,林則徐當仁不讓的成了展開南洋攻略的外交人員。

作為外交人員的林則徐,身穿改良版的大明官服。新生的大明為了顯示繼承的是大明的國統,民間服裝倒也罷了,作為官員的制服,還是搜尋古書的描述,仿製的樣式,寬袍廣袖,極盡華貴之能事,顯得威風凌凌。但是,這樣的服裝已經不符合潮流了,即使是明顯承接自明制的滿清,官員的官服也有所改進,最大的變化就是衣服的下襬變短,袖子收緊,以方便行動。

新生的大明官員紛紛抱怨舊時代的官服不符合潮流,大明政府也就順勢而為,參照世界各國尤其是新華夏的衣服樣式,並結合本國的傳統習慣,對官服進行改制,趨勢自然是讓官服的袖子變窄,下襬變短。因此,新大明的官員雖然依舊衣冠禽獸,但是由於收緊的衣服而顯得幹練了許多,讓大家交口稱讚。甚至這些官服傳到了新華夏,還引領了新華夏的潮流好一陣子時間,並引起了雙方小小的外交糾紛,“我這是大明的官服,你新華夏竟然連平民百姓都能穿,置我們大明的體面於何處?”

無奈之下,新華夏只能規定,雖然衣服樣式可以仿製,但是衣服上面的圖案必須是大明官服規定以外的飛禽走獸才行,才終止了這個小小的外交糾紛。

閒話少說,衣冠楚楚且極具氣度的林則徐前來,讓西班牙的呂宋總督,弗朗哥滿臉苦澀,沒辦法,誰見到一個所謂的客人拜訪,竟然還帶著三十幾艘軍艦,誰都會戰戰兢兢,弗朗哥能夠站在當場而沒有直接逃掉已經算是好的。

話說,就在四五十年前,西班牙的呂宋總督還是一個人人爭搶的香餑餑,漢人有句話叫“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而呂宋總督一任當下來,可遠不止十萬雪花銀。只是,自從新華夏橫空出世,呂宋總督就成了受氣的小媳婦,其實也不止是呂宋總督,西班牙的美洲各大總督日子又哪裡好過?有時候,西班牙都在反思,是否與新華夏八字相沖,否則新華夏怎麼就能處處與西班牙對著幹呢。

此時的佛朗哥只能微彎著腰,很是恭敬的詢問道,“大明使者如此大張旗鼓的前來,可是為了獲得補給?”

林則徐順水推舟的說道,“我們前來,不僅是為了補給,也是為了安撫散居在南洋,也就是你們所說的東南亞的華僑。”中國人很有意思,他們一向將散居在國外的華人成為華僑,所謂僑,就是寄居在國外的人,骨子裡也是把他們看作華人的,只是滿清連國內的漢人都不當人看,更何況大多是漢人組成的華僑?導致華僑在外面的權益自然無法得到保證。

現在,林則徐代表大明政府,宣佈對各地華僑進行安撫,其實就是宣佈對他們權益的保護,讓習慣了對華人敲骨吸髓的殖民者如何不怕?更令人擔心的是,大明是否有其他的心思,讓人十分頭痛。關鍵是現在大明的海軍在東亞已經是數一數二的存在,自己卻無法力敵,怎麼破?(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