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被英國人放鴿子的西班牙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新華夏幹淨利落的將美利堅軍地趕回老家後,最尷尬的就要算西班牙人了。這一次美國人在陸地發動對新華夏的進攻,決不是單獨的軍事行動。

正如同先前新華夏自己預測的那樣,英國、西班牙、美國已經形成了一個隱性的聯盟,只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新華夏。

美國與新華夏同處北美,為了競爭美洲老大的地位,必然產生競爭,是天然的競爭甚至敵對關係;西班牙是因為拉美受到新華夏的支援,觸發了獨立戰爭的浪潮,自然對獨立的源頭新華夏恨之入骨;英國則是全球海洋霸權受到新華夏的挑戰,必然要對新華夏進行打擊,否則,還如何維護日不落帝國的權威?

只是,看似強大的美國人實在是太不禁打了,簡直是一觸即潰,讓英國與西班牙恨得牙癢癢。

尤其是已經摩拳擦掌打算對拉美獨立進行鎮壓的西班牙人,最是無奈。對西班牙來說,這些所謂的獨立戰爭的革命者,其實力其實並不強,沒了新華夏與美國的支援,西班牙完全可以利用海軍進行各個擊破。現在,美國與西班牙已經休戰,新華夏也捲入戰團,拉美再無外來這支援,對西班牙來說,還不是任意拿捏?

在1816年中期,歐陸形勢已經相當明顯了以後,就開始利用看似強大海軍(總噸位世界第三,甚至在法國戰敗且賠償了許多艦船給戰勝國後,總噸位已經排行第二了)運送大量本土陸軍前往拉美,意圖鎮壓。

當初,因為新華夏對遠東滿清展開軍事行動,太平洋第一艦隊提供護航,導致北美本土海軍力量處於低谷時期。大西洋艦隊得不到支援,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西班牙艦隊大搖大擺的向拉美輸送自己的武裝力量。

終於,新華夏在1817年中期結束在遠東的軍事行動,太平洋第一艦隊也得以返回本土。

按照新華夏的設想,既然已經與西方世界徹底撕破臉,那不要藏著掖著了,先幹上一場,證明自己的實力再說。

1817年10月,太平洋第一艦隊主力再次出動,穿過巴拿馬運河,巡視拉美。此時墨西哥已經成為新華夏的鐵桿小弟,對於新華夏海軍的補給自然是盡心盡力,搞得海軍人員就如同出國度假,一切物資都是充足而豐富,絲毫不差於在本國港口內修整。

等到太平洋艦隊抵達加勒比海域,大西洋艦隊早已在此地等候了,聯合艦隊東進,進入古巴哈瓦那港口外圍。

哈瓦那作為西班牙最早拓殖的港口,被西班牙人傾注了大量的精力,是此時拉美最大、設施最齊全的港口城市,因此,來自西班牙本土的艦隊才會在此屯駐。

原本,艦隊司令官岡薩雷斯正住在哈瓦那港口一個最豪華的賓館。

岡薩雷斯為人嚴謹,即使是哈瓦那四十幾度的高溫依然穿著長袖襯衣,打著領結,雖然渾身冒汗,也不改初衷。不過他的房間還是比較涼爽的,畢竟是此地最高的軍事長官,房間內有大量的冰塊,最起碼比外面低10度以上,手上還拿著冰西瓜,一邊看著戰報。與前面幾任本土艦隊的最高領導大多來自大貴族的蛀蟲們不同,岡薩雷斯自身只是平民出身,但是久經戰陣,最近二十幾年,西班牙海軍每次與外敵的大規模戰鬥幾乎都有參與,海戰經驗十分豐富。因此,被西班牙國王費爾南多七世任命為海軍元帥,掌握本土艦隊大權。

原本愜意的岡薩雷斯卻因為隨從副官的一份報告而將西瓜丟到了地上,修剪整齊的鬍子上沾滿了瓜汁,紅彤彤的一片,十分狼狽,這在生性嚴謹的岡薩雷斯身上十分少見。報告內容很簡單,“新華夏艦隊封鎖哈瓦那港口,要求我們投降!”

岡薩雷斯心中苦澀,“新華夏人怎麼來的這麼快?他們不是呆在遠東鎮壓當地少數民族叛亂嗎?英國佬又哪去了?又他麼的失信,讓我們獨自面對新華夏海軍?”

西方對遠東的情報一向很少,就比如這次,新華夏出兵遠東,在他們看來,就是前往平叛,聽說還有大明牽扯其中。這樣一來,他們就放心了許多。按照他們的想法,大明那是什麼概念?一個覺醒了的睡獅,雖然海軍力量不值得一提,但是若論陸戰,誰打得過?光憑人口都能把你堆死?全盛時期的拿破崙,來到大明,恐怕也只能飲恨。因此,根據他們的估計,新華夏這一次想要從遠東抽身,短時間內看樣子是不可能的了,除非他們願意馬上接受失敗。這樣一來, 遠征作戰的新華夏陸軍自然離不開海軍的支援。

陸軍主力在外,海軍有無暇脫身。這就是美國、西班牙甚至英國敢於在美洲挑釁新華夏的原因所在。

然而,新華夏海軍竟然來的這麼快?

英國人為什麼又失信了呢?“又”字用得很好。

正如同七年戰爭,英國人支援普魯士發動歐戰,自己卻利用海軍爭奪殖民地一樣。英國人支援美國對新華夏發起挑戰,自己的目標卻不是北美,而是亞太。

此時,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已經衰落,政治昏暗,導致軍隊戰鬥力極度衰弱,北面崛起的沙俄對他們屢次下黑手,導致土耳其愈加衰弱。

拿破崙時期,法國曾經入侵過中東,讓處於奧斯曼帝國治下的埃及發生了顯著變化。

埃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經有著比中國更悠久的歷史,但是,曾經的輝煌並不能夠保證自己一貫的強大。公元4—7世紀被併入東羅馬帝國,古埃及文明滅亡。公元7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入侵,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帝國後期,埃及出現了法蒂瑪王朝和阿尤布王朝。1249年開始由馬木魯克王朝統治,1517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埃及行省。

1798年~1801年一度被拿破崙佔領。1805年在穆罕默德?阿里領導下進入短暫的獨立時期。

穆罕默德?阿里原本是奧斯曼帝國軍裡的一名阿爾巴尼亞裔軍官,被派遣前往埃及擊退拿破崙的軍隊。隨著拿破崙在歐陸的失敗,駐埃及的法軍也不得不撤出。隨後,穆罕默德?阿里掌握大權,開始不服從奧斯曼帝國的中央指令,並迫使奧斯曼帝國蘇丹馬哈茂德二世於1805年承認他為埃及瓦利。

奧斯曼帝國自然不希望自己的領土成為他人的嫁衣,嚴詞拒絕。然而,現在已經是19世紀,*世界的巔峰時刻一去不復返。海洋大國的興起,決定了地處紅海與地中海之間的埃及成了最引人注目的目標。

因為,後來的蘇伊士運河附近是亞非之間最狹窄的區域,其戰略地位早就為拿破崙察覺。18世紀末拿破崙?波拿巴佔領埃及時,就計劃建立運河溝通地中海與紅海。不過由於法國人的錯誤勘定結果,計算出紅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要高,也就意味著建立無船閘的運河是不可能的,隨後拿破崙放棄計劃,並在和英國勢力的對抗中離開埃及。

然而,英國人受到新華夏的刺激或者說是引導,也急於在此開鑿運河,有了這條運河,其海軍想要抵達亞洲,再不用繞到好望角,節省了近一半路程。在戰爭中,時間就是生命,就是勝利的保障,否則,就永遠無法與新華夏在遠東召開競爭。為此,即使建造一條代價更加高昂的船閘式運河都可以接受。

不過,英國人經過再次測量,驚喜的發現,紅海與地中海海平面是等高的,讓英國人大喜過望。

然而,修建運河要涉及到很大的政治因素,奧斯曼此時已然衰弱,自然不想地位重要的運河在自己的控制區內開鑿,否則,自己花大代價開鑿的運河,就很容易變成別人的了。如果是別人開鑿的,就更不可能受自己掌握的。

英國人多奸猾啊,看看人家新華夏是怎麼在巴拿馬開鑿運河的?英國人依樣畫葫蘆,對穆罕默德?阿里伸出了橄欖枝,“你想成為埃及的王?沒問題,我們大英帝國會第一個承認,並且給予資金與物質援助,只是有一個小小的前提,那就是將規劃的蘇伊士運河區域劃出來,交給運河委員會管轄。運河委員會成員包含英國與埃及人員,其中英國人佔據六成, 埃及人佔據4成,雙方對於運河的收益同樣按照六四分成。當然,由於運河是英國人出資建設的,在三十年之內,運河對英國人包含軍艦在內的所有艦船免費。”

穆罕默德?阿里十分無奈“我能怎麼辦啊?要想當老大,首先得有當小弟的自覺。”

為了成為雞頭,只能接受英國人的條件。於是,因為運河,埃及的 “獨立”獲得了大多數西方國家的認同,但也是更早的淪為英國人的半殖民地。

有了英國人的支援,奧斯曼帝國雖然聲盡力竭的喊破了喉嚨,也沒有人理會了。1816年十月,埃及正式宣佈獨立,距離拿破崙帝國覆滅僅僅1年多時間。

此後,英國人開始抓緊修築運河,在無數埃及人的血淚鋪墊下,蘇伊士運河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得以開通。(未完待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