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項莊舞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民間的推動下,大明態度終於軟化,宣佈與新華夏簽訂和平協定,規定新華夏從遠東撤軍,大明也要約束滿清的挑釁之舉,互不侵犯;同時,重申雙方邊界,將勒拿河以東、貝加爾湖中線至外興安嶺以北的土地劃歸新華夏。至於勒拿河以西的土地,大明則宣佈為自己所有。這是雙方首次確認西部領土。

當初,大明急於打敗滿清,對於西方的沙俄一直持退讓的態度。但是現在,滿清已經成為自己的治下之臣,與新華夏的對抗也讓大明知道,新華夏也不是好欺負的,尤其是,新華夏雖然陸軍數量不多,打持久戰,大明絲毫不懼,但是新華夏的海軍太強了,一旦海戰,大明的沿海必將陷入戰火,沿海作為大明的經濟重心,顯然,大明承受不起這樣的代價,和平共處才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

而且,現在沙俄注意力明顯東移,加快了對東方的侵略,大明也該該去行動了。雖說伊犁距離中原比較遙遠,但是距離莫斯科更遠,大明更有近乎無窮盡的人口優勢,陸戰還沒怕過誰。

為此,大明向西北同樣派出了超過十萬的軍隊西進,意圖與沙俄爭雄西北。

新華夏解決了遠東的後顧之憂,終於將注意了放到了自己身旁。

美利堅這些年過的既舒心又窩心。舒心的是,自從獲得獨立地位以來,無論是北方的資產階級還是南風的種植園主都享受著和平的紅利,經濟快速發展,人口迅速增長,使得美國的實力突飛猛進的增長。1817年的美國,人口已經突破950萬,無限接近1000萬人口大國的檔次。此時英倫三島不過2000萬左右的人口,新華夏只有600萬人口,美利堅成為當之無愧的美洲第一人口大國。經濟規模則大約是新華夏的六成左右,畢竟工業水平擺在那裡,與新華夏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可以說,此時除了新華夏能夠用提高生產效率的方式提高產能以外,其餘國家要想提升經濟規模靠的還是簡單的人力增長,與資源的大量投入這種粗放模式。顯然,此時的美國領土只有大約200萬平方公裡,並不能滿足美國人的發展需要。

按照道理來說,20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也不少了,大英帝國本土面積不過24萬多,法國也不過55萬多平方公裡,就已經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了。可是凡事怕比較啊。印第安酋長國就不說了,美國人從來沒看在眼裡,北面的加拿大面積300萬平方公裡,人口卻只有美國的三成,西面的新華夏就更不得了了,600萬的人口竟然擁有超過一千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憑什麼啊,還有沒有天理?美國人無語問蒼天。

但是,擴充套件領土的心願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美國人的神經。先是佛羅里達,後是加拿大,都是美國人的目標,可惜,低估了加拿大實力的美國人被崩掉了牙齒。美國人曾想重施故伎,試探性的向新華夏提出,購買新華夏的領土。但是新華夏一口回絕了,“新華夏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無價的,不會用來交易。”美國人就眼看著新華夏所謂無價的土地在拋荒,被印第安人粗散的放牧,簡直心都在滴血。

此時的美國總統正是詹姆斯?門羅,著名的《門羅宣言》的提倡者,宣言的主要內容也就是新華夏之前所提出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這個觀點,其實是被新華夏提前竊取使用了,導致門羅無法提出這個著名的宣言。但是無論如何,用一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來評價門羅絕對不會有錯。門羅雖然在美洲事務上顯得有些激進,那是因為此時掌控拉美的西班牙與葡萄牙已經衰落了,對美國不可能構成威脅。

對歐洲的關係才是門羅聰明與謹慎的體現。作為傑斐遜的門徒,他承繼和發展前任者們主要是傑斐遜的的外交思想,孤立主義的外交思想,它的核心思想是不捲入歐洲的政治紛爭。

詹姆斯?門羅繼承了這一外交準則,“我國與他國之間保持中立,是政府採取的最嚴謹公正明智的選擇。我們不向一方提供援助,更不會讓一方享有特權而對另一方有不平等的待遇。並且我們也盡政府的權利,執行各項法律,禁止以非法武裝對付另一敵對國家”。

孤立主義不捲入一切歐洲事務,不同任何國家結盟,這是從美國的國家利出發作出的明智選擇,是從美國的國家利益考慮而制訂的外交策略。

但是,美國在北美大陸的處境卻依然沒有太大改善。雖然已經與加拿大停戰,並且改善了與英國的關係,雙方甚至有聯盟的意向,但是,美國人想要擴張的努力卻是進行的無比艱難。現在,南面的領土已經抵達大海,雖然有海地、古巴為代表的加勒比島國,但是這些國家都是印歐混血,美國即使吞併了,也無法大規模移民,甚至還會改變自己的民族構成,美國人清醒的認識到,佔據非我族類的土地,最多是成為自己的殖民地,卻不能夠成為自己的領土,人永遠都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這句話雖然是漢人提出來的,卻放諸四海而皆準。因此,美國人並不想要這些地區,學自新華夏的新殖民主義,或者說是經濟殖民主義大行其道,一個聽命於自己的半獨立國家才是上上之選。

至於北方,自信滿滿的美利堅與地廣人稀的加拿大幹過一場,可惜預想的便宜沒討到,白宮還讓人給燒了,裡子面子都沒了。

現在想要擴張就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西方,包括印第安酋長國與新華夏。這兩個國家說是同穿一條褲子也不為過,打一必然動二。

新華夏誠然極其強大,佔據了北美最廣闊的土地,公認的美洲第一強國,但是美國並不甘心當永遠的老二。西方人的觀點,國家間一向是零和遊戲,強國必然予取予奪,弱國則為魚腩,只能任人宰割。為了成為一言九鼎的強國,必須極力一搏。

美國人的打算,自然是不與新華夏直接對抗,而是以印第安酋長國為突破口。如果新華夏袖手旁觀,自然說明新華夏同樣虛腫的很,可以欺負一下。反之,如果新華夏出兵支援了,那就必須好好思量一下。

凡事都要兩手準備,必須將最壞的情況考慮進去。

門羅為此派出了自己的國務卿小亞當斯前往曾經的宿敵大英帝國那裡談判,希望能夠獲得英國的支援。此時,最為痛恨美利堅的亨利三世因病失去了主政的能力,由其長子威爾士親王攝政。威爾士親王對於美利堅談不上好感,但是因為不是自己手中丟失的,有多少惡感也說不上,算是稍帶惡感的中立吧。此時的英國首相是利物浦伯爵羅伯特?詹金遜。詹金遜是一名典型的保守派,從他極為仇視拿破崙革命就能看出,不過,他同時也是一名堅定的廢奴主義者。總體而言,他是一位有靈活手腕的人,否則也不會把由包括像喬治?坎寧、卡斯爾雷子爵和布魯厄姆男爵這樣一些個性強,意見各不相同的人組成的聯合政府團結在一起。

在認識到了美利堅已經無可避免的在獨立之路上越走越遠之後,就很乾脆的放棄了與美國敵對的打算。在他心目中,新華夏才是大英帝國海洋權益最大的挑戰者,因此很是熱情的接待了格拉海姆一行。

他對小亞當斯提出的針對印第安酋長的軍事行動表示支援,認為這是基督文明向野蠻世界擴充套件福音的善意舉動,大英帝國將為此提供道義的支援,但是輪到實際支援就什麼都沒有了,最多就是讓加拿大攻擊酋長國北部領土,以作側翼。

美國人也知道,這已經是英國人所能提供的最大支援了,畢竟,大英帝國在拿破崙戰爭中雖然沒有大規模的動用軍隊,但是錢財可是散出去不少。

恰恰,新華夏為了保護自己的遠東領土,不得不派出相當的兵力,造成國內空虛,讓美國人覺得機會來了。1817年10月,秋高氣爽,美國悍然撕毀與印第安酋長國的和平協定,以酋長國沒有按照合同約定提供合格足量的鋼鐵為由,養精蓄銳的美國八萬軍隊,兵分兩路,進入酋長國境內,對酋長國展開進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酋長國經過多年發展,在新華夏傳入的農耕技術的支援下,國內人口也有二百多萬,若是以往全民皆兵的體制,抽調出四五十萬的軍隊不在話下。但是在新華夏與美利堅的影響下,蘇族也講究起了經濟建設,以讓本國的老百姓能夠獲得較好的生活。這也是新華夏與美利堅希望的,一個全民皆兵。兇猛好鬥的國家,是誰也不喜歡的。美國是因為一向與酋長國敵對的關係,而新華夏是為了便於約束,因此不約而同的對蘇族的酋長國進行了糖衣炮彈的攻擊,使得蘇族上層迅速腐化,貪汙腐敗程度在北美四國(華、美、印、加))之中徘了當之無愧的第一。(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