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審時度勢的福康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些軍官在新華夏別的沒有學到,對於國家間的零和遊戲規則倒是門兒清,潛意識也是將新華夏看成了威脅,因為他們同樣知道,新華夏的格言,那就是國家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新華夏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那是讓人羨慕嫉妒恨存在,大明不可能沒有想法。

終於,大明同意了新華夏的請求,願意出兵外東北,保護永明城。前提是新華夏交出永明城,同時勸說酋長國同意成為大明的羈縻區,接受大明的管轄。

不過,也同意了新華夏的要求也,那就是繼續租借永明城給新華夏作為海軍基地,租期50年,每年租金10萬華元。畢竟,新華夏也不是活雷鋒,如果一無所得,那就乾脆放棄永明城。至於永明城是屬於大明還是滿清,對於新華夏來說,沒什麼差別。

86年5月,大明組建了一支一萬五千人的軍隊北上永明城。

福康安在福明城修整了3天后,從寧古塔與輸送的補給物資也終於到位,在留下一定的兵力後,就率領三萬主力開始進軍永明城。

只是想要抵達永明城,卻比先前要艱難了許多。而酋長國的許多據點,為了方便建設所需物資的運輸,以及生活的便利,也都是建在河邊,正方便了進攻方。

但是,海參崴就不同了。清軍雖然可以透過興凱湖轉向西面的班布圖河一路南下,但是即使是最近的距離,離永明城也超過了一百公裡。最艱難的確實海參崴附近全是山丘,行軍十分困難。雖然從興凱湖南下的月500公里只花費了不到十天時間,但是這剩餘的100公里卻消耗了足足半個月時間,就是因為山路崎嶇,火炮等野戰裝備只能依靠人力搬運。

及至好不容易抵達海參崴附近,已經是人困馬乏,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了。

福康安在行軍途中已經有了不祥的預感,原因就是最後面一段100公里的道路帶給他的。福康安雖然輕取了伯力與福明兩城,但是他很清醒的認識到,此戰勝利並不是清軍戰鬥力爆棚,而是攜帶的火炮的威力,也是因為對方沒有遠端火炮。

他之所以敢於進攻永明城,自然考慮必然有火炮,但是永明城的虛實也為他安排的密探瞭解到只有不到兩千的守軍。

要想守住一個城池,必要的數量還是必須的。

人數過多不行,因為補給跟不上,數量越多,消耗越大,直接就將自己吃垮掉了。數量太少就更不用說了,連城頭都佔不滿,何談守城?像當初新華夏傾盡全力穩守炮臺而放棄後面的城牆,就是守軍太少產生的弊端。

可以說,如果只是兩千守軍,只要滿清軍隊不計傷亡,以充足的人命填充,攻下永明城不在話下。到那時一旦永明城有了防備,就不一樣了。永明城並不大,守軍不需要太多,只要有萬餘守軍,就可以安排輪換制守城,不要小看輪換制,在輪換制下,士兵們可以輪流休息,對於保持戰鬥力是最有效的手段。再有堅城與成為犄角的幾個炮臺,以及充足的物資,可以說,永明城已經安全無虞了。

因此,突發而至,速戰速決,不給新華夏與大明以反應時間,是此戰勝利的關鍵。

這也是福康安不顧傷亡與疲憊連續作戰的原因。福康安原本有一個計劃是先攻佔永明城再對酋長國關門打狗。然而滿清的攻略目標一直都是酋長國的玻璃城,因為伯力城就如同一把尖刀對準了滿清,必欲拔之而後快。大部分的物資也都囤積在伯力對面的東興鎮。為了穩妥,也只能從掃除伯力開始。

按照計劃,在15天內掃除伯力這個據點,接著,急行軍,在15天內掃除福明城,接著以20天時間抵達永明城,並加以佔領。算起來這樣將耗時兩個月。而依照慣例推測,新華夏在接到伯力城被攻擊的時間,應該在遭受攻擊後的5天左右,再將消息傳遞到新華夏,即使是最快的艦船,也需要半個月時間。再然後,新華夏軍隊數量不多,為了支援遠東,勢必要抽調不少部隊前來,這樣算來耗費一個月時間都算少的。再加上艦隊運輸時間,已經超過兩個月時間。只要速戰速決,完全可以在新華夏支援來到之前,攻佔永明城。

福康安前期計劃確實執行的很好,一支到攻佔福明城,都是按照計劃執行,甚至還提前了一天時間,只是在福明城沒有獲得補給,不得不等待後續的物資供應,多消耗了2天時間。更嚴重的卻是後面的行軍。永明城周圍糟糕的路況還是極大的阻礙了福康安的計劃,先是河面行軍消耗了9天10夜,剩餘的100公里卻消耗了足足半個月時間,就這樣,兩個月時間過去了。

然而,新華夏的反應卻是超過預計。

新華夏接到伯力城遭受攻擊是在15天后,僅僅2天后就確定向大明求援的決定,林航抵達南京是在7天后,大明決定救援用了3天時間。由於南京守軍數量其實不少,直接從南京抽調的部隊,集結只用了5天時間,又用了6天時間抵達永明城。結果就是,大明的軍隊提前滿清軍隊大半個月就抵達了永明城。

福康安等人避開了炮臺守軍的監視,在凌晨時分抵達永明城附近,就看到了飄揚在永明城上空的黃龍旗,慨然長嘆,“世事難預料”,打算撤軍。

海蘭察詢問,“福大人,難道我們就此罷休?”

福康安點頭,“時機已失,再難功成。”

海蘭察追問,“是否守軍奸計,其實並沒有援軍抵達?”

福康安有些意動,“既然不能肯定,可以試探一番。不過為了確實知道對方虛實,還是要全力以赴。”

海蘭察點頭,親自帶著健銳營三千將士,匯合其餘五千普通清軍,展開對城牆西門的進攻。

雖然大明守軍遭遇突襲有些慌亂,但是由於這些天來,也在時刻小心著敵人的突襲,並做了多番演練。在經歷過剛開始的慌亂後,很快就組織起來有效防禦,將清軍牢牢的壓制在了城牆下面。

經歷了一天的激烈戰鬥,清軍甚至沒有一次成功的攻上城牆,還丟下了上千具屍體。也就是炮臺守軍為了防止誤傷,沒有發炮攻擊,否則,清軍傷亡只會更重。

當天晚上,福康安召集海蘭察商議過後,就撤軍了。等到守軍反應過來,已經撤退了五六十裡地了,追之不及。

一個多月後,福康安回到北京,向乾隆請罪。

乾隆也是十分惋惜,若不是大明插手,永明城就要歸屬滿清了。這時候滿清也知道了新華夏放棄永明城的決定,更為新華夏的決斷而感到頭疼。因為,大明的軍隊也是如同恆河沙數,殺之不絕,永明城再難奪回了。從此,滿清就要遭遇大明的兩面夾擊了,處境十分為難。

若是其餘將領戰敗,難免要罷官奪爵,但是福康安不一樣。乾隆不僅沒有斥責他,反而對他慰勉了一番,認為他雖然戰敗了,但是審時度勢的順利撤退,保留了清軍有生力量,減輕了損失,功大於過,官爵還提升了一級。

讓眾人羨慕不已,對福康安更加奉承起來,福康安的權勢有增無減。

大明佔據了永明城後也沒有大的舉動。

首先是新華夏的遠東總督府牌匾被卸下,成為大明的奴兒干都指揮使司府,從而,永明城名義上成為大明的屬地。但是實際上,由於新華夏依然佔據著永明城的港口及周圍地區,永明城事實上處於兩國共管的地位。

新華夏的遠東艦隊駐地依然在永明城,不過總督府卻搬到了庫頁島上的復興城。甚至長遠規劃,有可能需要搬到堪察加半島上的鎮亞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因為這是新華夏與大明雙方事先約定好的,最多是細節的商量。最關鍵的,卻是遠東酋長國向大明稱臣,成為指揮使司下屬的地方政權。

為此,新華夏不得不召集酋長國的三個主要部落外加關係最親密的費雅喀族酋長前來商議。現在肥鴨卡人在崖山人的支援下,實力急劇擴張,已經脫離了赫哲族,成為酋長國四大執政部落之一,參與議事,並可以輪流出任四年一改選的酋長國元首。

十幾年後,當初的各大部落酋長都已經換人。其中,費雅喀族長正是崖山人當初營救的費亞利,原費雅喀族長雅力特的外甥。赫哲族族長是黑山,鄂倫春族長飛狐,達翰爾族長伊特斯。其中,原本居住在伯力的達斡爾部落是最強大的部落。可惜,因為滿清收個進攻物件正是伯力這個達翰爾人最強大的城池,讓達翰爾人損失慘重,實力已經退居四族第三了,僅稍強於費雅喀人。

此時最強大的是赫哲人,赫哲人雖然也損失了福明城,但是,早有準備,在失敗後,主力損失也小,反而成了酋長國第一大部落。(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