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外東北再起波瀾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最後,卡洛斯三世與眾臣工商量的結果就是,聯合法蘭西,一同對美利堅施壓,最壞的結果,直接動用海軍對美利堅沿海展開進攻。在西班牙人看來,新生的美利堅也許陸軍還看得過去,但是海軍力量連給自己提鞋都不配。

法蘭西雖然由於財政困難,沒有答應西班牙人的直接出兵要求,但是為了維護與西班牙的盟約,還是發表了一番政府通告,無非是譴責美國的不義之舉。

最後,西班牙還是決定最組建一支遠征軍遠征北美。這不僅是是為了恐嚇美國,也是為了顯示肌肉給新華夏甚至自己的殖民地百姓看的。新華夏就不說了,與西班牙一直是事實上的敵對關係。至於殖民地,也不讓人省心,關鍵就是美利堅的獨立,讓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人民似乎看到了光明與希望,小規模抗爭不斷。而且,這還不同於以往主要是土著或者黑人奴隸的暴動,現在是本土土生白人在尋求自己的政治權利,甚至在尋求獨立,這如何能夠接受?西班牙的王室、政府、軍隊還都要靠美洲輸血來養活呢。

美國人也不是傻子,在與西班牙殖民軍開戰前,國務卿傑斐遜就秘密訪問了新華夏,並隱晦表達了吞併佛羅里達的野心。

新華夏也有自己的考量。因此,外長林航代表新華夏,支援美利堅的南下吞併佛羅里達之舉,前提是,美利堅同樣支援新華夏對德克薩斯的野心。兩個強盜彼此心領神會,相互同意了對對方的道義上的支援,完全不顧及這些土地此時還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更早前還是印第安人的故土。

當然,傑斐遜此行不僅僅是尋求這些華而不實的道義支援的,還有軍事裝備的支援。誰都知道,一旦美國人進入佛羅里達,西班牙人必然會報復。雖然西班牙殖民軍不堪一擊,但是西班牙海軍此時單論艦船以及海軍人員數量,最起碼也是世界第三的海軍,艦船數量甚至遠遠超過了新華夏。雖然新華夏也許不懼西班牙海軍,但是美利堅海軍還是相當孱弱的。因此,美利堅尋求新華夏能夠對自己的海軍進行援建,說白了,就是打白條買軍艦。

新華夏這時候的海軍更新換代計劃正在進行,第一艘無畏級戰艦無畏艦已經在一年前服役,雖然由於蒸汽輪機技術的不完善導致航速方面略低於原設定引數,只有24節,但是已經遠超過現在所有艦船。而且,後續的一艘艦船已能夠滿足全部的技術要求且噸位上還略有提升,達到了一萬六千三百噸,穩定性與適航性更好,對於遠端作戰更加有力。

同時,對於現有鐵甲艦的改造計劃也在進行中。除了定遠艦因為在崖山人心目中有著特殊意義沒有任何改動,被靜靜的安置在華京灣作為海軍展覽館陳列外,其餘近五年內製造的艦船都在改造中。這些艦船除了艦體較新,另外就是動力裝置也是預留了更改餘地,為更換蒸汽輪機提供了便利。其中,5艘七千噸級戰列艦被改裝成了巡洋艦,依然被命名為定遠級,只是變成了巡洋艦,最大速度達到26節。9艘5000噸左右的依然以旅海級驅逐艦命名,同樣更換了動力裝置,最快速度甚至超過了27節。這些艦船除了更換了動力,火炮也由於**研制成功而開始更換,戰鬥力大增。

按照海軍規劃,將配置3艘無畏級戰列艦,6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以及其餘數艘補給艦在內的一支精幹、強大的遠洋海軍。雖然這支艦隊的艦船數量不多,海軍人員也不多,這是由新華夏的國情決定的。即使到了85年底,新華夏已經立國24年,但是人口也不過是一百三十萬人,與此時的葡萄牙接近,底蘊不足。因此,精幹、強大的海軍才是新華夏所需的。不過,即使是如此,這樣的一支海上力量,足以鎮壓其餘國家海軍十年以上。

只是這樣一來,海軍的其餘艦船怎麼處置就有些為難了。幸好,一個大明,還有此時的美利堅,就成了新華夏海軍二手貨最好的銷售場所。

大明就不說了,是新華夏的盟友,並且,按照新華夏的規劃,還應該是類似後世美帝與英國類似的那種同文同種的長期性的盟友關係。這樣的盟友,新華夏自然不吝於大力扶持。即使是沒有短期的經濟或ZZ效益,也是值得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至於與美利堅的關係嘛,就比較復雜,雖然將來註定是競爭甚至敵對的關係,但是在此時,在群狼環顧的北美地區,兩個新生國家卻必須抱團取暖,互相扶持的共同強大起來,從而掌控拉美,以拉美為後院,與歐洲列強爭雄。

因此,美國幾乎是以近乎當初建造時成本價的一半獲得了新華夏的13艘現役艦船,其中就包含3艘七千噸級的戰列艦。戰列艦在此前,甚至大明都沒有得到過。但是,為了能讓美國打敗西班牙,也只能如此了。甚至,為了迅速提高美國海軍的作戰水平,新華夏還派出了不少海軍作戰人員直接上船指導,算是極其誠心了。

新華夏自從支援大明復國以後,對於外東北的關注就少了許多。

這也難怪,相比較南方富庶的大明能夠給新華夏帶來的利益,外東北就是一個黑洞,不僅沒有帶來任何收益,新華夏還要賠進去不少物資,以支撐遠東酋長國對抗滿清。此時,隨著大明統治的逐漸穩固,以外東北來策應東南的戰略已經起不到太大作用。因此,新華夏對外東北的支援度也就有所下降,讓遠東酋長國也很是不滿。

但是,新華夏沒有顧慮到遠東,不代表別人就不注意,其中,就有滿清。倒不是滿清的乾隆等人高瞻遠矚,想要維護領土主權什麼的,純粹就是自己的老路被別人給斷了,絕不可容忍。

滿清一直視東北為自己的發源地,並且還神聖化的宣稱為龍興之地,為此還將原本是東北原住民的漢人大肆驅趕與殺戮,造成東北與外東北地廣人稀,百里難見人煙。只是,先是俄羅斯人經常挑釁,接著又是東北的少數民族在新華夏的支援下竟然膽大包天的建立了什麼遠東酋長國,不當人子。

現在,滿清雖然在表面上看,與大明的戰爭有得有失,甚至在四川一帶,還處於攻勢。但是,滿清上至乾隆下至普通的官僚都明白,滿清的國運已經無法持久了,原因就是少數民族的天然劣勢。大明已經重新崛起,獲得了廣大漢人的支援,這從滿清控制區內不時爆發的漢民起義可以看出來。因此,乾隆等人都有隨時撤退會回東北的打算。

但是,想要回頭,就必須把除掉遠東酋長國這顆釘子。

乾隆失敗遭遇多了,為人也謹慎起來,不再那麼好大喜功,務實了許多。他並沒有著急忙慌的對遠東共和國發動主動進攻什麼的,而是做了許多看似微小但是十分實在有效的手段。

這幾年,雖然滿清的主戰場在南方,主要兵力也是在與大明交界的前線。但是,在東北,一方面,是滿族以及世代為奴的漢八旗人口大量回遷,使得外東北人口由不足百萬人躍升到接近200萬人,尤其是瀋陽與長春,人口都已經超過30萬。

瀋陽作為滿清的舊都,人口原本就多,這是宗廟所在,原本就有二十幾萬的人口,增長到三十萬並不太困難。

但是長春就不一樣了。原本長春只是一個小鄉村的存在,並不起眼。但是,它的地理位置卻極其重要。長春居於中國東北地理中心,與瀋陽與黑龍江此時最重要的城市的依蘭也就是三姓城(其實也在哈爾濱附近),幾乎是等距離的。這也是後來的偽滿洲國定都長春的原因。並且,長春深處內陸,可以避開南方大明優勢海軍的威脅。

在此建都,就可以將整個東北連結成一塊,加強對東北的控制。因此,長春比歷史上更早的發展了起來,成為東北除了瀋陽以外第二個人口超過三十萬的城市。這也說明,以乾隆為首的滿洲貴族已經有了退往東北的打算。

在營建長春的同時,滿清開始徵發大量的漢人勞力修築道路,試圖改善東北的交通,為東北用兵創造良好條件,同時,1785年夏,在後來的佳木斯附近提前設定東興鎮,在此屯兵移民,與遠東酋長國的伯力遙遙相對,針對態勢十分明顯。

酋長國雖然察覺了滿清的不良意圖,也試圖破壞滿清在東興鎮建城的意圖,但是,滿清早有準備,在此提前設定了軍營。雖然只是土木結構,但是也不是以輕武器為主的酋長國軍隊所能輕易攻克的。不僅如此,在清軍的乘勢反擊下,還丟下了數百具屍體,在酋長國看來,已經算得上是傷筋動骨了。畢竟,酋長國人口稀少。雖然這幾年由於建立了幾個城池,居住與生活環境得以極大改善,使得人口出生率也快速提高,但是畢竟不能像新華夏那般能夠從大明獲得移民,十幾年了,人口只增長到了35萬左右。這也是新華夏即使萬般威脅,酋長國也不願意冒險直接與滿清對抗的原因。人口太少就是一個硬傷,折騰不起。(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