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蔡永建競選鎮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時候,英國的一個坐的最偏遠的談判人員靈光一閃,提出一個觀點,新華夏既然在澳洲南海岸建立了定居點,想必也是做了充分的調查論證,肯定是適合居住的區域,而且,也從側面證明了,至少在南海岸,存在不少適合人類殖民的區域。因此,新華夏提出的平分澳洲東海岸的要求十分不合理。如果新華夏依舊堅持平分東海岸,那麼大英帝國有理由要求新華夏根據開誠佈公的將南海岸的地理情況交與英方評估。

新華夏方面自然不願意,談判一時陷入僵局。

不過,雙方談判意願依舊強烈。按照英國人的想法,為這遙遠切荒蕪的新大陸與新華夏浪費太大的精力來扯皮,十分不值得。英國人的思維模式是典型的重商主義,只有帶給自己利益的殖民地,才是好的殖民地。這也是英國人面對美利堅的獨立戰爭,雖然自己佔有龐大的優勢,依然放棄的緣故,因為,即使阻止了美利堅獨立,對於大英帝國來說,也是得不償失的行為,因為提供不了多少稅收,甚至還不夠駐軍費用。

英國人之所以要澳洲東海岸,一方面是強盜邏輯,認為自己佔不到便宜就是吃虧,另一方面,僅僅是為了考慮給國內的囚犯多一個流放地而已。其實,並不相信澳洲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大利益。

終於美雙方最後達成了一致協議,將後世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絕大多數、新南威爾士州、首都特區在內的相當於後世澳大利亞1/3的土地交給英國人。華夏人獲得剩下的土地。

這是一個雙方都認為自己佔了大便宜的方案。

對於英國人來說,他將澳大利亞絕大部分可耕作的土地劃到了自己的碗裡,新華夏人只能獲得東南一小片的可耕地,很難養活多少人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對於新華夏人來說,後世澳大利亞的絕大多數鐵礦、金礦等礦產資源都被劃拉到自己的地盤上,自然值得開心。而且,這是雙方談判的結果,由英國人背書,相信也沒有別的西方國家敢提出要求,自然也就獲得了西方國家的承認。是一件利大於弊的行為。

就這樣,透過兩場談判,新華夏不僅獲得了後世美國除阿拉斯加以外三成以上的土地,也將澳洲七成的土地扒拉到了自己碗裡,十分有成就感,可以說,崖山人建立一個龐大帝國的夢想數不再遙遠了。

當然,這只是個夢想,人口就是自己的軟肋。

但是,路是自己選的,再難也得自己走下去。為了加強對澳洲的管理,崖山人決定在澳洲北海岸在建立一個定居點,位置就是後世的達爾文港。此處處於與英國人分割澳洲的分界線附近,同時最靠近印尼,是監測荷蘭人與英國人舉動的最佳位置,可以為澳洲提供預警。

英國人更不是傻子,從72年起,同樣在澳洲東南一個凸起位置建立定居點,監測荷蘭與新華夏。同時,在悉尼附近也建立了一個定居點,同樣也起到監測華夏人在澳洲南海岸行動。

澳洲進入兩國爭霸模式。

新華夏首先規定,只有在國民數超過300人才能成為一個建制的村,至少五個村組成一個鄉鎮,再至少五個鄉鎮組成一個縣市。一般來說一個鄉鎮中如果有一個定居點人數超過800人,就成為鎮,否則是鄉;如果縣市中有一個定居點超過1500人,就成為市,否則就是縣。

現有的23萬新華夏國民,已經分散19個縣,雖然新華夏地域廣大,不算澳洲,即使是北美洲本土,含阿拉斯加,面積已經超過350萬平方公裡,但是新華夏並沒有設立省級或者州級行政單位,因為縣市數量不多,中-央-政-府就管得過來。其中半數人口都集中在了人口超過800人的鎮。

伴隨著縣市在全國各地鋪開,1772年3月12日,新華夏地方選舉正式展開。

按照規則,村鎮以及選舉時直接選舉,由全體國民(含公民)從當地公民中選舉產生。而縣市訊據流程比較復雜,首先由當地議會從當地公民中推選出至少5名候選人,然後中央政府從中選擇至少2名候選人,由當地全體國民(含公民)選舉產生。這自然是新華夏中-央為了加強對縣市的控制而採取的措施。

漢人對於自己能夠直接選舉出本村的領導人也就是村長的興趣顯然大於更高層級的選舉,這是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決定的,他們還是序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關注本地情形超過大局。

像華京市金山區(原舊金山附近)的嘉林鎮就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小鎮之一。歷史上,木匠吉姆斯?馬歇爾,在1848年1月24號在加州的Coloma小鎮河邊首次肉眼偶然發現了鋸木場排水道上的黃金,從此開啟了加州的淘金熱潮。崖山人雖然不缺黃金,但是,誰會嫌錢多呢?依然在此建立了金山區第一個小鎮,嘉林鎮。此時的嘉林鎮,已經有超過1300名國民,在各小鎮中的人口排名中,穩居前十的位置。

此時有五名候選人在競選鎮長之位,比較別的鎮一般兩到三個人選,稱得上競爭激烈。排名最靠前的兩位,一位是漢人老移民蔡永建,65年就抵達此地,成為公民已經有兩年了。為人豪爽大方,仗義疏財,加上臉膛發黑,人稱小宋江。崖山人對於這些江湖人物十分留意,特意加強了對其周圍的監視。經過長期觀察,發現這傢伙雖然在滿清算是不穩定因素,作奸犯科之事做了不少,否則也不會跑到新華夏。不過到了新華夏,由於新華夏政權下鄉,對基層掌控比較嚴密,讓蔡永建安穩了許多。蔡永建來新華夏時,曾經帶了不少金銀,再加上有頭腦,投資了一個小型桐油工廠。伴隨著新華夏對桐油的大量需求,倒是讓他賺了不少。華夏人總不能因為人家在滿清的案底就抓捕他吧。而且仗義疏財也不是罪過,只要他的錢來源正當,崖山人只能聽之任之。並且,還因為體格健壯、威望不錯順理成章的成為鎮裡的民兵隊長。因此,蔡永建在嘉林甚至金山都絕對算得上一號人物。

另一名候選人,則是崖山人、以前的一名大學生,前嘉林鎮鎮長孫有民。相比較蔡永建,孫有民在當地人心目中,是有點清高的小貴族。其實也難怪,崖山人除了看待自己人,對於其他人看著都覺得是傻子,更何況孫有民前世還是一名未畢業、沒有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一般不怎麼在意別人的看法。

孫有民在當鎮長期間,所作所為只能算得上中規中矩,在漢人心目中並沒有產生太多印象,恭敬有之,尊敬就未必了。

現在,新華夏全面鋪開鄉鎮長選舉,蔡永建有些心動,想要試試。為此,蔡永建還利用了鎮上的小廣播做了一個三分鐘的小廣告,宣傳自己。雖然內容乏善可陳,但是畢竟開了漢人在廣播打廣告的先河。

原本,蔡永建只是想要試探一下自己的分量,沒有爭奪鎮長之位的決心。誰知道,僅僅第一輪,蔡永建就獲得了接近4成的選票,遙遙領先第二名的蔡永建近十個百分點。按照選舉法,得票最高的兩個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選舉。以這個趨勢,蔡永建獲得鎮長之職,簡直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事到臨頭,蔡永建反而擔心起來。他不是傻子,反而十分聰明,否則,不會成為漢人中少有的富翁。槍打出頭鳥的道理,大部分漢人都懂,更何況他?再者,崖山人高層看不慣他,在當初曾經有許多明的暗的密探在家周圍晃盪,讓自己當了好久的鴕鳥。另外,自己開了一個廠,還有稅務部門經常查賬,崖山人對自己的不信任,他自己也心知肚明。

由於穿越者自稱崖山人,這個說法也廣為人知,大家也稱呼這些“高貴”的人群為崖山人。

當天晚上,蔡永建悄悄的找上了孫有民。孫有民雖然職位不高,但是作為崖山人,與許多高層都說得上話,絕非自己這個鄉下土鱉所能比的。

兩人也共事了好幾年,抬頭不見低頭見,倒也熟識。孫有民雖然在外人看來有些高傲,但其實就是前世大學生固有的一些清高,倒並不是擺架子,對圓滑豪爽的的蔡永建還是有些好感的。

蔡永建在寒暄過後,說道,“鎮長,我打算退出競選,你看是否可以?”

“為什麼呢?”孫有民奇怪的問道。

蔡永建囁喏的說不出話。

孫有民也不是傻白甜,稍微思考下,就知道蔡永建的來意,“老蔡你是擔心,你當選鎮長後,會有不好的後果?”

“孫鎮長慧眼如炬,老蔡我真是有些不安呢。”

孫有民笑了笑,“老蔡,你在新華夏殺過人嗎?”

蔡永建嚇了一跳,趕緊賭咒發誓,“沒有,絕對沒有,我對天發誓,如違此誓,人神共憤,死無葬身之地。”

孫有民擺手,示意稍安勿躁,卻繼續詢問,“那你偷稅漏稅過?”

“從未有過。”

“有其他作奸犯科的行為嗎?”

“沒有!”蔡永建斬釘截鐵,“不敢隱瞞鎮長,在滿清,老蔡我確實是殺過人,搶過劫,但在新華夏,一絲一毫的行差踏錯都不敢有,絕對是規規矩矩的良民。”

孫有民大笑,“還規規矩矩的良民?你老孫說是良民,我不反對,但是規規矩矩的,我不相信,陳寡婦是怎麼回事?”

蔡永建老臉發紅,“這糗事,鎮長大人你怎麼也知道?”

“陳寡婦大鬧桐油廠的事情,誰不知道?”兩人大笑。(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