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發現寶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來到膠施的第二天,鄭經一早就外出熘達了起來。

一邊熘達,一邊拿出手機拍攝著素材。

昨天去的街道沒有發現,今天他決定去另外一條街道。

來到第二條街道。

他發現這條街道上賣農用機械設備的比較多,鄭經心裡有種預感,寶藏不會在這裡。

逛完整條街道,鄭經果然沒有發現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要說有,也就是大紅塔。

大紅塔是膠施很有名的一個建築。

因為在緬甸的佛塔都是鎏金,或者真金。

但是這個佛塔居然是紅色,看起來比較特別。

所以,鄭經專門留了一個心思,決定等到這裡沒人了在過來。

記下這個地方,他又來到第三條街道。

這條街道店鋪很多,大多數都是小賣鋪、水果店、蔬菜米麵之類的。

這條街道上行人比較多,讓他拍了很多有用的素材。

鄭經一邊觀察著街道兩側的建築,然後一邊對比藏寶圖,看看這裡有沒有和藏寶圖上一樣的東西。

可惜,他逛完整條街道都沒有發現和藏寶圖上面的圖桉有一樣的。

這麼看來寶藏沒有藏在小鎮裡面,現在最大的可能,就是寶藏在小鎮外面。

只是小鎮外面的區域這麼大,還真的不好找。

沒辦法,在難找也要找,為了早日找到寶藏,鄭經吃過中午飯就開車離開了小鎮。

來到小鎮南面,這裡有一片片農田,雖然天氣炎熱,但是農田中還是有很多人在忙。

在路邊的陰涼處,一頭頭白牛拉著板車站在路邊吃著青草。

在白牛附近還有幾個小孩子在一旁玩耍。

看到這個唯美的畫面,鄭經拿出手機把這個畫面給拍了下來。

看到在農田裡面幹活的人們,鄭經把車停在路邊準備把這個畫面拍下來。

拍完影片,回到車上,鄭經下意識的開啟了地圖功能。

“咦!”

看到地圖上出現的一個紅點,鄭經愣住了。

這是什麼?

他剛才出城的時候還沒有看到,怎麼出了城以後地圖上出現了一個紅點?

想到以前看到的小說,鄭經心裡有了些許猜測。

這個光點不會是寶藏所在的位置吧?

他一想還真有可能,畢竟這個光點早不出現晚不出現,偏偏他來到這裡才出現,肯定是有問題。

看了一下距離,發現距離不是很遠,鄭經決定開車去看看。

從柏油路駛下一條黃土路,在這條路的前方,一個村子出現在視野中。

看到前方的村子,開啟地圖,發現光點所在的位置在村子外邊。

也不知道那裡是什麼地方。

為了不引人注意,鄭經把車停在了村子不遠處的一棵大樹下。

看的周圍沒人,鄭經把防身的狗腿刀、金屬探測器和摺疊兵工鏟拿了出來。

這個時間正好是一天之中氣溫最高的時候,村子外邊也沒有什麼人,就是有人看到也是遠遠的看他一眼就離開了。

他緊張的來到光點所在的地方。

這裡是一個乾枯的小河,不知道這條河是什麼時候乾枯的,河床已經曬的乾裂。

來到光點所在的地方,鄭經開啟金屬探測器在這裡探測起來。

“滴滴滴滴!”

剛把金屬探測器放在光點所在的位置,金屬探測器就滴滴的響了起來。

聽到這個聲音,鄭經心裡不禁狂喜。

這下面果然有東西。

雖然不知道下面是什麼,但是大機率是寶藏。

現在天色明亮,太顯眼,鄭經決定天黑過來。

記下位置,他一路小跑回到車上。

把東西都放進空間,然後發動車輛離開這裡。

鄭經決定晚上在過來。

回到膠施鎮上,他開啟地圖看了一下,發現光點已經消失。

看了一下距離,難道是因為距離過遠的原因?

只有距離寶藏近了才會出現?

鄭經一想還真有這個可能。

是不是,等以後多試幾次就知道了。

看了一下時間,離天黑還早,現在他一時也不知道做什麼了。

“鼕鼕鏘!”

在去往旅館的路上,鄭經忽然看到前方傳來敲鑼打鼓的聲音。

看到前方很多車都停下來,鄭經也忍不住好奇從車上下來。

等他看清楚是什麼時,鄭經高興的不行。

“看來今天是我的幸運日啊。居然碰到了這樣的儀式。”

鄭經一臉激動的拿著手機,準備把這個畫面給拍攝下來。

在前方,是一隊即將舉行剃度的小孩子。

在緬甸,小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要去寺廟做一週,兩週或者幾個月或者更久的小沙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從隊伍的人數來看,這次剃度儀式應該是學校或者街道更或者是幾個村子一起舉辦的。

緬甸人給小男孩做剃度一般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單獨一家一戶做剃度。

第二種是幾家聯合起來給孩子做剃度。

第三種是以街道(村莊)、學校為單位集體做剃度。

第三種形式既省錢又有氣派,是最多人用的。

走在前面的是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他頭上戴著王冠,身上穿著王服,肩挎彩色綬帶,騎在高頭大馬上。

馬的韁繩有人牽著,並且還有人給他們剃度的孩子撐著金傘。

這完全是一副古代王子出巡的氣派。

遊行隊伍浩浩蕩蕩,人數很多,在一旁還有很多人看熱鬧。

走在遊行隊伍前面的是一隊打著佛教旗幟,身著豔麗民族服裝的姑娘。

接著是載有吉慶大鼓的車,剛才他聽到的聲音就是從這裡傳出去的。

在後面是一個騎在大象背上頂蓋金傘的三藏經保護神,他手拿傘、缽、涼蓆等僧用八法器,

在後面是剃度小孩的父母、親戚好友和手持檳榔盒和花盒的姑娘。

遊行隊伍配有樂隊奏樂,氣氛非常熱烈。

在這個隊伍中還有跳舞隊,由十幾個小孩邊走邊跳,這種舞蹈就叫王子舞。

看到遊行隊伍遠去,鄭經這才知道這個國家對佛教有多信仰。

前面說過,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除了一些少數民族,可以說是全民信佛。

所以,在緬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業後繼有人,這也被認為是一件積德的事情。

而且對剃度的孩子來說,從此可以“成人”,受到社會的尊重,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

對這些即將剃度的孩子來說,他們從寺廟回來以後就是成年人了,以後可以結婚生子了。

遊街完畢後,到晚上的時候,這些孩子的父母還要請劇團唱戲,通宵達旦地演出。

而前來看戲的人鋪著草蓆坐在地上,可以看一會兒睡一會兒。

正式舉行剃度的當天上午,乘坐專用的小汽車在鼓樂的伴奏下在當地的佛塔繞一圈後進寺院給孩子削髮、穿袈裟、聽戒規,然後佈施齋飯。

從當晚起,這些孩子們就住在寺廟裡過小沙彌生活。

第三天,家長們還要集合在一起,請法師在臨時搭的綵棚裡誦經。

家長們把杯子裡的水倒入平盤裡,這叫分福。

意思是自己給孩子做了剃度積了功德,這種功德不可自己獨得,要分享給大家。

分福以後,剃度儀式就算完全結束了。

緬甸人認為給孩子做剃度可以積德。

辦好這件事,自己來世才能擺脫人世間的一切煩惱進入天堂。

所以在緬甸,家裡有男孩的人家,父母無論如何也一定要給孩子做剃度。

那些自己沒有男孩的人家,常常出資為別人家的孩子做剃度。

所以,緬甸人看到這些剃度前的遊行都會上前祈禱祝福。

等到剃度隊伍遠去,鄭經才回到車上準備離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