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未來才是星辰大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吳廣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當初開海之後,大秦海客在扶桑發現巨大的銀礦。

開始的時候,他們發現扶桑當地的百姓窮得沒褲子穿,於是用一些不對等的貨物去兌換白銀。

連用一口鐵鍋換同等重量的白銀這種事都出現過。

後來,彌生王朝發現了這種情況,及時制止。

彌生三世也算是一個英主。

他果斷下令,封鎖銀礦,然後學著大秦給前往扶桑的海商發放商牌。

只有持牌商戶,才可用扶桑官方制定的價格購買白銀。

這一手,讓前往扶桑的大秦海商利潤驟降。

扶桑的商牌政策出爐,頭半年,還發出去三塊。

但後來,大秦海商意識到這是一個坑,就再也不花錢去買了。

在這些海商眼裡,彌生三世心裡實在是太沒有逼數了。

你一個最爾小國,只能依靠大秦的市場苟活。

我們願意拿東西跟你換白銀,那是看得起你。

老子要是不願意換,直接搶你,你又能奈我何?

要知道,初期的那幫海商,極為兇悍,都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討生活的一群狠人。

他們是這麼想的,理所當然就這麼幹了。

所以,扶桑其實是大秦海盜的發源地。

無數正經海客,在來到扶桑之後,被強拉入夥,當起了海盜。

他們成群結隊,劫掠銀礦。

扶桑但凡敢組織軍隊抵抗,那迎來的就是毫不留情的屠殺。

彌生三世眼看著沒辦法,只能請求大秦幫助。

若他聰明一些,直接將扶桑的銀礦送與大秦,也就算了。

但彌生三世偏不,他許諾銀礦產出,都以最低價格銷售大秦。

這讓當初負責處理此事的陳平勃然大怒!

小小扶桑,居然敢這麼不知所謂?

你不懂規矩,大秦就教教你,什麼叫規矩!

陳平聯絡吳廣,讓吳廣派人去扶桑剿滅海盜。

實際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吳廣所部就已經將扶桑的海盜一網打盡了。

但扶桑的海盜卻從來沒有消失過。

後面冒出來的那些海盜,都是吳廣安排的人手。

開海已經將近四年,他早就看清了彌生王朝的嘴臉。

如果說別的蠻夷,心裡多少還能有點逼數。

那麼彌生王朝就是標準的畏威而不懷德,舉國上下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驕傲情緒。

對待這種國家,就需要留個由頭,只要對方哪裡做錯了,直接把由頭翻出來打一頓就可以了。

所以大秦東方,只有一個扶桑,還被吳廣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東西南北,舉目四望,都無敵手。

在這種情況下,修建城池,還有什麼增加城牆的必要性?

廣南城處在大秦中心,毗鄰南海港口,是大秦最完美的商貿集匯點。

所以,趙昆將其定位為商都。

這座巨城,不僅取消了城牆,而且首次嚴格按照居民區、商貿區、工業區等板塊,進行規劃。

在頻陽商品房大獲成功之後,趙昆這傢伙在廣南城又玩出了新花樣。

廣南城有東西南北四個城區,作為主要施工方,樊會按照趙昆的專案指導書,摒棄了以往按照方位區分南北,按照勳貴、豪商、平民劃分。

他按照各個城區不同的景緻和周圍的環境,將小區分成三六九等進行建設。

城外依山傍水的幾大別墅區,更是寸土寸金,賣出了天價。

千萬不要以為沒人買。

樊會只是將圖紙拿出來,全國的勳貴豪商,就揮舞著銀行匯票,把錢送過來。

關係親近的都得排隊,關係一般的,想送錢?

滾一邊去吧!

於是,廣南城還沒建成,朝堂投入到這個巨大工程之中的銀子,居然就已經收回來了小半兒。

政都咸陽,則為大秦政治中心。

趙昆這條命令下達,同時進行的,還有工廠的遷移計劃。

這幾年,關中修建諸多工廠,雖然讓此地成為大秦經濟發展的心臟,為全國各地源源不斷輸送血液。

但是時間長了,弊端也逐漸顯現。

首先,凸顯最嚴重的,就是環境問題。

因為當初沒有統一規劃,工廠想開哪兒就開哪兒。

以至於,渭水旁邊開了好幾家造紙廠、布料廠甚至是囤煤廠這些高汙染的工廠。

這幾年,關中土地肥力已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年減弱。

科學院數次上書,請求將不合理的工廠遷移,但一直都被趙昆壓著。

主要是,這些工廠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不錯的聯動體系。

貿然拆分,影響極大。

要搬遷,最好的處置方案,便是整體搬遷。

但之前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廣南城的建設,就是一個最好的契機。

工廠遷移計劃用兩年的時間陸續完成。

到那時,咸陽將成為一個職能純粹的國都。

趙昆正式登基,他醞釀的很多新的舉措,全都一一實施。

初開之前說的那些不談之外,還有一些小的舉動,已經不在百姓的關注範圍之內了。

比如說,朝堂放開了對報紙的管控,允許私人辦報。

這件事情,也就是商戶們才會關注。

朝堂主管的報紙,更名為國事時報,日後便專注於刊載與國家要事有關的-資訊。

這份報刊自從創立,如今已經走過了六年的風風雨雨。

從開始的時候,只是在關中一地發售,到目前為止已經鋪陳到了大秦全部領土。

甚至,西域諸國之中,也有發售,只是資訊相對滯後一些。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報紙是他們瞭解國家大事的主要渠道。

但是,那些商戶們,看重的卻是報紙那龐大的影響力。

之前趙昆為了扶持商戶,開啟了大秦商行的廣告時代。

商人們對叫賣這個詞的理解,如今已經突破天際。

甚至,如今大秦已經出現了一些專門裝怪賣醜,博人眼球,依靠黑紅來推廣的商品。

這方面,商人們是絲毫沒有底限的。

以前,宣傳渠道就那麼一家。

為了博得眼球,大家自然是怎麼誇張怎麼來,為了賺錢丟臉,不算丟人。

現在,朝堂開放了私營報紙的經營許可權。

幾乎是第二天,到市場監管局申請建報的商行,就有數百家。

這些商行,有一家算一家,都是通商全國乃至海外的超大商戶。

他們申請的主營內容也是五花八門,最多的是跟自己經營的行業有關。

比如說,賣陶瓷馬桶的巴氏,申請創立的報刊,名字簡單直白,就叫《桶報》。

這份報紙上會刊登什麼內容,猜都能猜得到。

之所以申請建報的都是註冊商行,是因為這些人心裡極有數。

他們都宣稱自己的報紙免費傳送,不會收費。

其實更加類似於傳單一樣的東西。

報表交到趙昆那裡之後,趙昆正在和陳平一起。

看到趙昆看完報表,哂然一笑,陳平不由得好奇。

“陛下可是對此事有看法?”陳平問道。

趙昆擺了擺手,笑道:“這些商戶,雖然十分精明,卻也只是將報紙當做工具。朕將這般利器交給他們,他們卻讓神器蒙塵,難道不可笑嗎?”

陳平搖了搖頭,表示難以理解。

之前國事時報的一切事宜,都是陳平處理的。

因此,若論報紙運營過程中的具體資料,他比趙昆都要清楚。

陳平承認,報紙這種東西,只要建立了公信力,幾乎就站在了社會輿論的引導地位。

從這個角度來說,報紙確實稱得上一個神器。

可這一切的前提是,必須要有相應的公信力。

國事時報若沒有朝堂背書,很難如此迅速就發展起來。

而且,別看國事時報的影響力極大。

可這份報紙一直都是一個賠錢貨。

國事時報是一種極其重視時效性的報紙,為了保證這種時效性,陳平特意建立了一套遍佈大秦的消息傳遞體系。

另外,大秦各郡,都有一個專門印刷報紙的印刷廠。

光是這部分的投入成本,就耗資巨大。

每年的維護費用,也價格不菲。

國事時報的發行量雖然大,但到現在還沒有盈利。

報紙的價格一提再提,但依舊入不敷出。

這個訊息,自然被商人們打探到了。

因此,他們才會如此乾脆。

拿到報紙刊號,對他們來說,也就是給自家的貨物多弄一種宣傳渠道。

怎麼發,發什麼內容,發多少,都是自己說了算。

事實上,陳平自己也覺得,目前來說,只能如此。

但趙昆卻不這麼看。

報紙的妙用,如今的大秦,還遠遠沒有發現。

如果是按照國事時報這樣的朝堂政報的標準來定,那任何報紙,定然都是不賺錢的。

開放辦報的制約,趙昆本意是想進一步解放大秦百姓的思想。

如今,大秦學宮已經走上正軌,百家融合的進度越來越快。

用不了多少年,百家學派的名字恐怕就會消失,以華夏文明的組成部分而示人。

學派隔閡消失,文明發展更進一步。

在趙昆看來,已經到了可以著手實施思想解放的時候。

經過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大秦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加之普及義務教育,開啟民智。

很多百姓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舊有觀念與新的認知之間的一種極度的割裂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比如說,當初市場監管局允許建築類商行成立。

註冊商行,其實根本不需要多少成本。

按理來說,建築類商行對於之前從事這方面工作的百姓來說,是階層跨越的千載良機。

然而,事實上,別說是普通百姓了,便是那些勳貴、豪商,都畏縮不前。

除了樊會,沒有一個人敢做建築商行。

即使有大秦建築集團這個龐大的政府工程商做基石,也沒多少人敢涉足建築商行。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這種事情,以前一直都是朝堂牽頭主導。

下面的人只管幹活兒,都動輒有掉腦袋的危險。

長久以來的經驗,告訴他們,這活兒根本不是人幹的。

事實上呢?

樊會的建築商行成立後,縱橫咸陽、洛邑、廣南,賺錢賺到手軟。

等一些豪商反應過來,想要再入行的時候。

他們發現,熟練的工人,以及穩定的合作渠道、供貨渠道,基本上都被樊會壟斷。

他們這個時候入場,也只能的吃點邊角料。

即便如此,這些後入場的人,也賺的盆缽皆滿。

如今大秦的各種制度以及硬體設施,已經極為完善。

如果說趙昆最不滿意的地方,就在於百姓的思維模式,還沒有掉過頭來。

以前華夏初統,為了維護朝堂統治,嬴政選擇延續使用嚴苛刑律的做法。

以至於,百姓們被那一套嚇破了膽。

所以,儘管他們現在逐漸感受到了,以前的各種約束已經慢慢放開。

但是,這種觀念上的轉變,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

趙昆還記得,當初關中新開設的鍊鐵廠舉步維艱。

不是他們出產的東西質量不好,而是因為根本沒人敢用。

當初嬴政曾經下達政令,民間不得私自擁有鐵器別說是菜刀了,甚至連鐵鍋這種日常用品,都是一里之民合用一個。

那個時期雖然短暫,但只要經歷過的百姓,都記憶猶新。

他們可是親眼見過因為違反這條律例,被連坐一里的慘事的。

當初那個律法,即便是在後來的嬴政看來,也完全就是一個笑話。

但君無戲言,嬴政抹不開面子直接改掉。

只能屬意下面的各級官員,在私下裡取消這種限制。

然而,百姓們認死理兒,死活不從。

這種事情,不認死理兒也不行。

畢竟稍有不慎,那可就是幾百口人掉腦袋的大事兒。

即便是最後嬴政在趙昆的勸說下,以帝王的名義宣佈取消之前的律法之後。

也有很多地方,是在很久以後,才逐漸適應了新的規定。

恐懼這種東西,是能夠根植於人心深處的。

之前嬴政的一些手段,過於嚴苛,以至於現在大秦的百姓,一個個多少都有點心理陰影。

開放報紙,就是趙昆為改變這種狀況,專門制定,的政策。

不過,找目前來看,貌似被那群商戶帶跑偏了。

趙昆翻動著手中的報表,隨後將兩份報表抽出來,放在一旁。

一般被他如此對待的奏摺,都會被後續關注。

陳平拿起來一看,發現那是兩份比較獨特的報紙申報表。

一份是《民生日報》,主要要做百姓遇到的一些家長裡短的小事的報紙。

另一份,則是《百家學報》,是蘇理亞聯合大秦學宮諸多學院,打算製作的一種報刊。

陳平大概掃了一眼,兩種報刊是不同的種類,而且與國事時報模式完全不同。

但是,按照他的經驗,這兩份報紙的內容,根本沒什麼市場。

一個是家長裡短,一個是專業性太強,受眾太小。

趙昆笑而不語。

陳平就是再天才,恐怕也理解不了還未出現過的東西。

事實上,《民生日報》才是真正的新聞報刊,花邊八卦,世間百態這些東西,才是百姓們最喜歡的內容。

至於《百家公報》,趙昆已經看到了一些學術期刊的影子。

有這兩份報紙,這件事情就不算虧。

面對陳平的提問,趙昆笑而不語。

他需要這個時代按照他想要的方向發展,而發展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創造未來。

等未來真正強大的那一天,才是星辰大海。

如今只是一個開端罷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