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群臣驚詫,兩份詔書(補章求月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自古以來,凡帝王猝然離世,當權國相,大都總攬朝綱,處理喪事。

然而,李斯的做法,一心為公,讓人不由暗暗佩服。

卻見李斯環顧眾人道:“陛下甍難,舉國同悲,三公九卿來甘泉宮商會,一則消除國疑,二則公佈密詔。”

說著,又朝馮劫道:“為政者,應當坦蕩處理國事,切不可亂了分寸。”

“李相說得不錯,在下贊同李相之策。”胡毋敬在旁邊點頭道。

馮劫皺眉:“照李相的說法,那長公子扶蘇,上將軍蒙恬,也要招來甘泉宮商會?”

“按理來說,應該如此!”

李斯肅然點頭。

“可陛下讓長公子扶蘇未奉詔,不得歸國......”胡毋敬憂心忡忡的道:“若我們貿然相召,豈不是有假傳陛下旨意之嫌?”

“這.....”

眾人聞言,面露遲疑。

半響,太醫令沉吟道:“長公子扶蘇、上將軍蒙恬,皆乃守護北疆的要員,若我們貿然相召,影響北疆局勢,怕是難辭其咎!”

聽到這話,眾人微微頷首。

李斯肅然道:“陛下在時,曾與老夫言明,九原乃國門,不容有失,如今,匈奴單于冒頓崛起,北疆外患日益嚴重。”

“蒙將軍擔當守護國門的重任,長公子扶蘇乃九原監軍,二者缺一不可,諸位且想,當年滅六國之戰,是何等的艱辛,陛下都未曾調離邊軍南下,何況今天?”

“匈奴一旦得知陛下離去,必定侵擾邊疆,屆時,兩位統帥不在,邊疆危矣!”

聽到這裡,馮劫有些不耐煩的道:“不召他們就不召他們,李相何必說這麼多?”

李斯:“.......”

胡毋敬:“.......”

太醫令:“.......”

三人對視,皆是不語。

片刻,李斯又道:“不召他們,並不代表不知會他們,老夫應發下官文,將東巡諸事,以及咸陽商會的結果,通知長公子與蒙將軍,若他們有異議,必定快馬回書.....”

“好了好了,別羅嗦了。”

馮劫再次不耐煩的打斷李斯。

李斯卻是少見的溫和,並沒跟他計較。

但一旁的胡毋敬有些看不下去,冷聲道:“馮將軍這是何意?莫非將此處當作了軍帳?”

“我就是聽不得你們囉裡八嗦,明明幾句話的事,扯個半天!”馮劫不屑的回懟。

“你放肆!”胡毋敬氣得吹胡子瞪眼,怒視馮劫。

李斯連忙勸慰:“兩位乃國之重臣,當此危難之際,應當團結一致,切勿傷了和氣,老夫謹小慎微,還請見諒!”

“李相何須如此!”

馮劫有些不滿的站了起來,環顧眾人道:“陛下就算去了,還有我們這些帝國老臣,難道這大秦的天,會塌了不成?”

說著,厲聲喝道:“本將今天就把話撩在這裡,誰要敢不遵從陛下的旨意,誰要敢不聽丞相的調遣,本將第一個站出來,砍了他的狗頭!”

“他娘的,國有國法,軍有軍規,誰敢反了不成?”

“馮將軍慎言啊!慎言!”

李斯連忙將馮劫按住,朝其餘眾人躬身道:“馮將軍雖然履職御史大夫,但乃軍武出身,有失禮數,還望諸位海涵。”

“李斯得蒙諸位支援,不勝感激,既然此事已定,那李斯便去安排,告辭!”

說完,轉身離開了會堂。

“這個老丞相,怎麼出了一趟東巡,膽子變小了。”馮劫望著李斯得背影,不由叨咕了一句。

“舉國之事,皆有李相擔當,他不得不如履薄冰!”太醫令喟然一嘆。

“也是。”

馮劫點了點頭,感慨道:“倒是難為老丞相了!”

........

李斯回到行轅,立刻釋出官文,召集三公九卿,商議國事。

次日清晨,諸位大臣準時出現在甘泉宮正殿。

雖然大秦以右為尊,但馮去疾歸秦途中,偶感風寒,諸多事宜,只能交由李斯負責。

此時,李斯站在帝座之下,朝眾人拱手道:“諸位大臣!”

他的語氣沉痛無比,令人無不肅容。

“今日朝會,之所以在甘泉宮舉行,而非咸陽宮,實乃非常之舉,何為非常?然,皇帝陛下於東巡途中,已棄吾等而去也!”

話音還未落下,李斯老淚縱橫,搖搖欲墜。

馮劫見狀,大踏步上前,扶住李斯,低喝道:“李相如此情態,何以表決大事?!”

說完,只聽殿內一片哀嚎,不由怒上心頭,接連大喝:“哭!哭個甚鳥?還要不要朝會了?都給本將住口,聽李相安排!”

御史大夫的職責,就是監察百官,更兼馮劫脾氣火爆,為人耿直,一陣喝斥之後,大殿內頓時恢復一片肅然。

李斯緩了緩情緒,抬手制止馮劫,聲音沙啞的說道:“眼下,吾等三公,應當依據法度,同心協力,公理朝政!”

言罷,環視眾臣,又繼續道:“今日朝會,第一件大事,便是御史大夫稟報勘驗詳情,之後決議國喪之事!”

聽到該自己表態,馮劫二話不說,直接站在李斯身前,朗聲道:“諸位大臣,陛下之事,本將已與廷尉府,太醫署確認,陛下東巡途中,遭遇不孝長女嬴元曼毒害,甍難於邯鄲中皇山神廟。”

說著,抬手拿出一張絹布,補充道:“這是三府勘定的文書,張廷尉,你來宣讀!”

張籍離座,結過絹布,一字一句讀道:“三府勘驗判定:始皇三十七年,三月八日,皇帝於東巡途中,遭遇六國餘孽襲擊。

後接到老常奉胡毋敬密報,廷尉姚賈盜竊玉璽之事,皇帝特遣郎中令蒙毅歸國,全權處理。

當日下午,書寫遺詔,交由中車府令趙高,封存於璽符銅匣。

又經夏陽地渡河口,向邯鄲進發,於三月十五日,進駐邯鄲城。”

“三月二十八日,晚,皇帝夜不能寐,召典客頓弱商議黎安君遲歸事宜,寅時,華陽公主闖入邯鄲行宮,告知皇帝黎安君遇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皇帝擔憂黎安君安危,便遣典客頓弱救援,然,陛下心之憂慮,又悄然離宮,蹤影不見。”

“三月二十九日,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治粟內史鄭國商議,尊奉皇帝口詔,東巡國本不容有失,於是一邊啟程東巡,一邊尋找皇帝蹤跡,直至七月末,未果。”

“三府聯合勘定:皇帝甍難,乃華陽公主之亂,行營東巡,並無不妥,國喪如何釋出,由領政丞相決斷,始皇三十七年,八月。”

念到這裡,張籍扭頭望向李斯。

李斯抹了抹眼淚,遙望殿內眾臣:“諸位大臣,有何異議?”

“吾等,並無異議.....”

殿內眾臣,默默搖頭。

蒙毅忽然站出來,朗聲開口:“在下雖無異議,但還想再問一句。”

此話一出,眾人愕然,齊刷刷地望向蒙毅。

“蒙上卿....請問。”

李斯哽咽了一聲,抬手道。

蒙毅面無表情道:“敢問三府勘定,皇帝陛下口詔,傳達於何人?隨行史官可在場?行營東巡為何改道太原,不至九原?既然東巡乃國本,擅改國本路線,豈能言不妥?”

“張籍作答!”李斯朝張籍擺了擺手。

“好。”

張籍應了一聲,然後走上前,朝眾臣拱手道:“蒙上卿所言,三府也有疑慮,後經查證,陛下東巡之時,遭遇六國餘孽襲擊,乃有裡應外合之嫌;

所以,陛下遣出了史官。

而陛下信任之人,無非蒙上卿,兩位丞相,以及中車府令趙高,典客頓弱幾人。”

蒙上卿因姚賈之事歸國,兩位丞相又因陛下責難,閉府思過,身邊之人,唯有趙高和頓弱。

頓弱因救黎安君,遲遲未歸,陛下身邊之人,只有趙高,趙高一人口述,雖為孤證,但趙高獨自隨侍陛下,早有先例。

至於改道太原,而不至九原,一則是陛下有遺命,二則山東六國復辟之心不死,怕影響東巡大局,如此作答,不知蒙上卿還有疑慮否?”

“暫無疑慮。”蒙毅沉著臉,退回了行列。

馮劫有些不滿的道:“什麼叫暫無疑慮?想問你就痛快的問,別搞得咱們故意瞞你似的!”

“馮將軍,既然蒙上卿有疑慮,不如將趙高叫來,讓蒙上卿當面問清楚?”李斯朝馮劫提醒道。

“費那麼多事幹嘛?”

馮劫眼睛一瞪:“大朝會是由眾臣商議決定的,怎能因他一人,耽擱大朝會程序?”

說著,掃視眾人,沉聲道;“你們都說,還有異議沒?”

“無異議。”眾人隨聲附和。

“好!”

馮劫大喝:“眾臣無異,孤議不論,丞相繼續大朝會程序!”

聽到這話,李斯無奈的搖了搖頭,然後朝蒙毅拱手:“汝之異議,可等朝會結束,私下解決,馮將軍秉承大義,老夫當以大事為重,還望見諒!”

蒙毅聞言,默然不語。

李斯也不再糾結,便朝眾臣道:“今日朝會的第二件大事,便是皇帝甍難,吾等決議國喪之前,當確定帝國儲君,諸位大臣,可有異議?”

“李相是說,要在國喪之前,確立儲君人選?”馮劫朗聲追問。

“正是。”

李斯肅然道:“國不可一日無君。”

“非常時期,老夫贊同李相的提議。”馮去疾第一個附和。

“在下,也無異議。”諸位大臣哽咽出聲。

“好。”

李斯含淚點頭:“那就吃完飯,再做表決。”

“什麼情況啊這是?”

馮劫被李斯的操作搞懵了,第一個站出來叫嚷:“怎麼突然開飯了?!”

李斯苦笑道:“馮將軍,諸位大臣清晨而至,如今已到晌午,國難之際,身體為本.......”

他的話還沒說完,便被馮去疾揮手打斷:“好了好了,吃完飯再說!”

“這.....”

馮劫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馮去疾瞪了他一眼,低喝道:“就你話多,吃飯都堵不上你的嘴!”

“爹!”

馮劫有些不滿的喊了一句。

“爹什麼爹,叫馮丞相!”

馮劫:“......”

馮去疾:“.......”

兩人對視,皆是不語。

半響,鄭國走上前,喟嘆道:“不立儲君,諸事不寧,午飯後,當早做決定才是!”

“老令卿覺得,當以那位皇子為儲君?”一位朝臣走過來,低聲詢問。

鄭國瞥了他一眼,淡淡道:“以何人為儲君,自然是陛下說了算,吾等如何能決定?”

“此言有理。”

那名問話的朝臣點頭道:“陛下既然留有遺詔,吾等遵從遺詔便是。”

說完,自顧自的離開了大殿。

而大殿中的馮氏父子,李斯,蒙毅等人,則默然不語。

時間過得很快,那些吃完午飯的朝臣,很快回到大殿。

“諸位大臣,國不可一日無君,立儲朝會,尤為重要,還望諸位大臣,各抒己見!”

李斯站定,朝眾人鄭重其事的說了一句,然後抱出一青銅匣子,放在桌案上:“陛下寫完詔書,便命趙高封存於璽符匣子之中,老夫桌案上的青銅匣子,正是陛下命趙高封存之匣;

匣子裡的詔書,尚未開啟,老夫先對天起誓:無論詔書內容如何,老夫定遵從陛下旨意,但有違逆,天誅地滅!”

說完,朝馮氏父子抬手:“兩位大臣監詔。”

馮劫扭頭看向馮去疾,見父親不開口,又不忍李斯尷尬,於是率先開口:“李相何必如此麻煩,既然你已發誓,那就自己開了,咱們這麼多雙眼睛,難道還怕你做假?”

“馮將軍身為御史大夫,馮丞相位列三公,此乃國事,不容兒戲!”李斯面露不悅的道。

聽到這話,馮劫癟了癟嘴,再次看向馮去疾:“馮丞相,監詔否?”

“哼!”

馮去疾冷哼一聲,豁然起身道:“老夫與御史大夫監詔!”

說完,徑直走到李斯桌案前,仔細檢視青銅匣子,發現匣子被封條封存,完好無損,於是轉身朝眾臣道:“經老夫確認,詔書封存無誤!”

這時,馮劫也上前檢視,朗聲道:“本將軍也查驗無誤!”

待兩人確認完畢,李斯拿出文書刀,遞給馮去疾:“馮右相,啟詔!”

馮去疾接過文書刀,開啟匣子,一旁的馮劫再次朗聲道:“詔書匣子開啟,內制無誤!”

話音剛落,馮去疾伸手拿出匣子裡的白絹,當著眾臣的面展開,然後不疾不徐的念道:“朕若有不測,李斯顧命朝政,啟詔安國,善後諸事!”

聽到這話,眾臣吃了一驚。

倒不是他們懷疑李斯顧命大臣的名義,而是驚訝這詔書竟然有兩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