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周圓收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半分鐘沉寂間,吳千山意識到“長臂渾元龍”的新物種和檀香大學無緣了。

於閒的先驅級論文一發,國家博物館、北府研究所各自也會拿著資料和化石做些研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世界上暫時不會出現第二塊長臂渾元龍化石,等他們把該發的成果發完,吳千山團隊不可能整合別人的論文去發表。

頂多本校學生引用他們的參考文獻,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

那兩個學術圈龐然大物可不像於閒,不是好捏的軟柿子。

“哦,對了,吳教授剛才在質疑我的化石研究能力,這方面我比較嘴笨,答不上來。”

於閒連續往旁邊挪了三五個座位,把舞臺讓給塗松鶴、曲飛。

如果吳千山質疑化石的真實性,就是在質疑國家博物館和北府研究所的研究能力。

讓他們對線去,於閒趕緊起身,拿來會場邊緣的茶壺,給隊友的水杯裡添茶。

倒茶的動作看得塗松鶴好笑,這小子彷佛在說:我給你們加油了,你們上去幹他!

意思很鮮明,但塗松鶴、曲飛沒那麼重的戾氣。

吳千山舉辦了研討會,自己在研討會上和召集來的人手一起丟臉,待會兒新聞媒體再往外傳,打擊已經夠沉重了。

塗松鶴希望學術圈能更好,學術不端的問題由教學署負責懲戒,而不是透過圈子裡內鬥以及網路暴力打死犯錯的教授。

那樣或許情理上沒錯,但體現出的社會文明程度有待商榷。

“我也不說什麼了,吳師弟好好反思,別到了學術生涯高峰期還因為一念疏忽身敗名裂。”

“是…是是是。”

吳千山知道師兄在敲打的同時也在給他臺階下,連忙點頭,朝塗松鶴、曲飛的方向欠身鞠躬道歉。

面對已經站到旁邊的於閒,吳千山老臉憋得通紅有點彎不下腰,想著口頭道歉...

他的念頭剛起,於閒忽然指了指身後的媒體,意思態度不端正咱就繼續在媒體面前懟你。

牙關緊咬,吳千山頂著微微發紫的臉,逼迫自己來了個90度大鞠躬。

“於...於閒同學,先前頗有誤會,希望你別介意。”

“哎呀,使不得,使不得。”於閒連連擺手,“吳教授早這樣做,就能拿到長臂渾元龍化石了呢。”

“你...”

於閒這意思,反正是檀香大學古生物學院沒戲了,還特地說出來,反復強調,氣得吳千山差點腦溢血,好在養尊處優,身體還硬朗,咬牙切齒回應。

“期待後續能有其他合作”

在這所謂的學術研討會上見過錯綜複雜的關係,於閒更加堅定不加入任何組織,要麼自己挖化石,要麼藉助穿山甲的力量。

吳千山那邊已經不怎麼會說話了,塗松鶴站起身做了個總結,還算給檀香大學留了面子。

研討會結束,於閒對前來幫忙的編輯和學者表示誠摯感謝,在檀香市檔次較高的一間酒店盡地主之宜。

席間,塗松鶴聊起關於古生物方面的一些話題,於閒可謂對答如流,再一次拔高了眾人的評價。

“於閒同學,如果你今後想要考乾元大學的研究生,可以請我做導師,也可以跟我要一份其他教授的推薦信。”

塗松鶴這般說著,給的條件相當優握,“在古生物圈子裡,我還是有三分薄面的。”

“塗教授太謙虛了。”於閒趕忙舉杯,“再次感謝教授的提點。”

他們只在檀香市休息一夜,明天乘飛機返回,均未飲酒,於閒也只是以茶代酒回敬。

“其實和我們無關。”

塗松鶴發言後,曲飛跟著舉杯,“假設今天我們都沒到場,於先生也能應付得來。”

此話不假,於閒只要拿出照片,而且說對應的論文已經在《天儀博物》、《歷史鉤沉》初步過審,化石捐給國家博物館了,吳千山同樣沒話說。

畢竟在公開的學術研討會上,於閒不可能開這種玩笑。

“不不不,若是少了諸位,今天的研討會絕對不會如此周圓。”

他們不參與,於閒頂多拿出兩大期刊編輯部的郵件,證明初審結束,資料無問題,然後一轉攻勢狂懟吳千山。

最後沒人做總結,多半是於閒懟到沒啥額外想說的,嘲諷笑笑,摔門出去。

這樣爽是爽了,從本次事件上來看,把吳千山連帶一幹學者噴到極限,顏面掃地,但不利於整個學術圈的發展。

不管哪個專業,越是深入頂尖、圈子越小、外人越不清楚,看客們只會根據常識的理解去給一次事件貼標籤。

假設於閒單人出戰,噴了個爽的,看到後續報道的路人也會覺得這個圈子沒希望,打臉打得好、打得爽,嘲笑教授不幹事。

進而聯想到沒被爆出來的學術醜聞一定更多,整個圈子的爛透了。

其實衣冠禽獸只有一小撮人,大多數學者不懈鑽研,才將古生物研究推進到今天的地步,不能因為一個大瓜全盤否定。

塗松鶴和曲飛在場,敲打吳千山的同時,也彰顯了學者該有的骨氣與風度,不至讓輿論往極端的方向倒。

因此於閒說的並非客套話。

這些學者前來支援,並非只是在背後打氣撐腰,而是在敲打學術不端行為的同時立正人設,挽住學術圈子的顏面。

“好,好。”塗松鶴笑著連說兩個好字,可見對於閒的認可。

“於閒同學後續有什麼打算?”

走太陰煉形的強化路線,於閒急需多找幾個像樣的霸王龍家族成員作為煉形基礎;

從血脈之力角度看,應該要找幾個速度較快的掠食者補足短板。

這兩個方向沒法跟外人說,蓮池山脈地下洞窟的恐龍化石也暫不提起,於閒真正想著手研究的是魔鬼蛙。

營銷號把這玩意兒變成真的之後,學術圈是在去年發現它的,還算蠻前沿的發現。

從畢業考核開始以前一直忙到現在,尤其中間大部分時間在地下行動,根本沒空檔好好研究魔鬼蛙的演化。

“我近期最好奇的是魔鬼蛙,前陣子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擅攀鳥龍科裡頭,還沒仔細研究過呢。”

“嗯,魔鬼蛙的發現確實讓我們驚訝。”

霸王龍是白堊紀末期的頂級掠食者,只要不在幼年期被吃掉,成年後幾乎沒有天敵。

有利於證據是化石地層中存在不少霸王龍,這個超科的成員也遍佈世界多塊大陸。

曾經困擾考古學者的一個問題是,以霸王龍的超強硬體和統治地位,化石應該再多些才對。

前一任頂級掠食者王座上的是鯊齒龍科,化石數量就比霸王龍超科多。

學者們一度認為是霸王龍的繁衍能力較弱,導致數量不算太多,直到在一個超大的兩棲動物胃裡發現成年霸王龍骨骼化石。

於閒為自己捏了把汗,還好阻止了甲龍暴打霸王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