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科考日記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看我究極滑鏟!”

羽暴龍覆蓋體表,於閒帶著恐龍模式手持詛咒之鏟滑鏟,當即將一名獵人攔腰切斷。

另一人倒在地上面部抽搐,像是做噩夢般手腳微微抓著地面。

他陷入了絕望幻境。

邪煞級繪師甲在場,獵人此前的心智又不是那麼堅定,受到邪氣影響,陷入負面情緒滿滿的噩夢中。

於閒專門留下個活口待會兒好拷問些東西。

“真是的,非要在雨林裡開打。”

後半程戰鬥,於閒並沒有使用房角石,而是拿著詛咒之鏟,避免周圍植被遭破壞。

熱帶雨林看似鬱鬱蔥蔥,其實生態結構非常脆弱。

土壤稀薄,植被間競爭又激烈,破壞一片雨林植被不知多少年才會恢復。

結束戰鬥的同時,於閒留意到羽暴龍身上的傷痕。

太陰煉形過後,恐龍骨骼的強度肯定比化石堅硬許多,依舊被看似不起眼的飛鏢暗箭打出裂痕,再次說明獵人們的實力之強。

周圍不遠的林區隱蔽處放著三人的揹包,裡頭除了標準的行動物之外,還有定製的武器…以及無線對講機。

他們用的並非衛星電話,而是在一定範圍內能夠相互呼叫的對講機。

看似樸素原始的設計居然帶有加密功能,若是不輸入正確密碼,無法開啟通訊功能。

“這牛肉乾…”

普通牛肉乾當然不至於讓於閒額外留意,獵人揹包裡的牛肉乾和一些壓縮米餅是天儀國特殊調查組同款。

說明他們傷害過天儀國的學者。

先前和指揮部聯絡時,接線員確認201號調查隊正常撤離,只是留下的指向標被獵人破壞了而已。

因此,獵人揹包裡的物資肯定不是來自201號調查隊,而是殺害了其他調查隊員。

殺過人後,這三個獵人揹包裡卻沒有多少像樣的物資,聽到地雷爆炸聲後還特地折回來看情況,說明擔任著偵查相關的伺候職位。

另有主要的獵人隊伍行動。

無線對講機沒法開啟,暫時確認不了主隊伍的位置。

於閒正準備起身去處理那個線路絕望幻境的獵人,忽然發現揹包底部有一本牛皮封面的筆記本。

“不會吧,這些獵戶座的高階獵人還寫日記的嗎?”

拿出筆記本,於閒隨手翻開其中一頁,日期定位在12月。

地點很清晰,就是甘霖自然保護區,並記錄了難得的晴天天氣。

他們對於座標的描述很模湖,只說是某某座標往北大約一公里。

可見進入異色區域,衛星電話也不頂用,只能憑感覺判斷位置。

‘秦良教授發現了雲髻國殘留下的祭祀碑文痕跡,我們拍攝了照片嘗試解讀影象的文化資訊’

“秦良…”

於閒不知道這個教授的名字。

古生物圈子雖然小,但於閒也不可能知道所有頂尖學者的名字,加之諸多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沒法判斷這位秦良的研究方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記錄中表明他對石碑很感興趣,沒準不是古生物學者,而是常規意義上的考古學家。

往後翻兩頁,每天都有記錄,沒啥發現也會寫今天吃了啥、雨林景觀如何、如何遇上了什麼危險。

“這是科考日記啊。”

外出科考,電子設備並不是那麼靠譜,比如於閒呵護有加的手機還是經常壞,更別提帶個膝上型電腦進山。

那麼,想要對整個野外活動流程有清晰的認知,最穩妥的方式還是以紙質版記錄,寫科考日記。

手裡這本科考日記,字裡行間明顯透著老派學者的風格。

年輕一派的學者大多講究實用主義,當天沒啥值得記錄的內容就不寫了;

老一輩學者則是真的會像日記一樣,記錄每天的科考行程。

兩種方法沒有絕對的對錯,只不過在雨林中行動,本就自帶一份精神消耗,還得堅持每天寫科考日記,真的毅力可嘉。

既然不是獵人的東西,於閒把日記本翻到最前頁,確認歸屬。

天儀國地理研究所,宋謙德。

“宋教授!”

這真的是相當老派的一位古生物學者了,宋謙德的老師輩相當於天儀國恐龍研究的奠基人。

論及學術地位,宋謙德要比塗松鶴還高。

年齡…還真有六十來歲了。

年齡和研究方向都能對得上,時間也沒問題,於閒推測宋謙德就是303號調查隊的領隊。

303、201都是去年冬天到今年開春時間進的熱帶雨林,那時溫度較低,降雨頻率相對減少,比較適合行動。

沒有碰上大自然的危險,反倒遭同類陷害。

“繪師甲,陷入絕望幻境的獵人會死嗎?”

“最終肯定會耗盡靈魂力量死亡,不過,以他的強度沒這麼快。”

“行,我去打個電話。”

訊號越來越差,於閒好不容易找到個植被較為稀疏的地方聯絡上指揮部。

按照規矩,還是我方先報上編號和名字,指揮部那邊像是確認指紋一樣,確認聲紋無誤才會正常通話。

“請講。”

“我還在前一次聯絡的區域附近。”

位置用不著多做介紹,連落實指揮部能看到於閒的定位座標。

接著就是描述遭遇。

獵戶座的獵人、科考筆記、宋謙德署名。

“是了!”

一直沒什麼情緒波動的接線員語調稍稍高亢,“宋教授是三個月前303號調查隊的領隊之一。”

顧沙洲在和於閒交談時提到過,有個年過六旬的老教授帶隊進入甘霖自然保護區。

在異色區域搞調查不容易,不可能說專門為了找古生物化石而去。

303調查隊中不止有生物學家還有地質學家,植物學、動物學家。

如此走一趟,即便一兩個方向的學者沒發現,其他學者沒準會有收穫,將科考效率最大化。

宋謙德算本次行動的領隊之一,也比其他人更瞭解甘霖自然保護區裡的異色區域。

因此在303調查對失聯且幾番搜尋無果後,顧沙洲才會讓於閒以尋找恐龍化石的獨特的方式去追蹤。

今天的發現雖然和尋龍方法無關,但還真就被於閒找到任務線索。

“宋教授的科考日記最後記錄了什麼?”

“我看看…哦,303號調查隊發現了一個可能埋藏諸多化石的化石床,在那附近放置指示牌,日記就斷在這兒了,後邊半本都是白紙。”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