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欺人太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步來到近前,太一發現情況比自己預想的還要差一些。

光枝的額頭處被什麼傷到,傷處青紫一片,並有已經開始結痂的的傷口,鄰里的一位阿婆正將光枝斜抱在懷裡,並從和服中取出懷紙替她擦拭血漬。

太一上前探了一下,人還有鼻息,應當只是昏迷了過去,隨即心下稍安,在向婦人們道謝後,起身來到正在推搡衝突的人群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圍在外圍一圈的,都是町裡的街坊,有商家的老闆、僱工,也有一般的住戶。男人們手持木棍,大聲的吆喝著,似乎在給自己壯膽。

畢竟被圍在中間的幾人,都是武士裝扮。

這群人都是上衣下袴,型制顏色基本一致,外套著深色的羽織,羽織上還印著“五七桐紋”的家紋。

這個家紋,確是讓人有些不好分辨出對方的來歷。

“桐紋”最初屬於天皇對歷任攝政關白、將軍的賜紋,後來幕府將軍也會將其賜給重臣,島國歷史上的名人幾乎都有權使用此家紋,一般人不能擅自使用。

按說這是身份地位的象徵,町人們見此紋不敢反抗。

但江戶時期,幕府方面出於削弱皇家權威的目的,下令將此家紋解禁,不再當做御賜之物,哪怕是商家都能用桐紋的形象“創作”自己的家紋,“五七桐紋”“五三桐紋”等便徹底爛大街了。

一直到後來明治時期,重新確定“五七桐紋”為內閣總理大臣的象徵,桐紋才又恢復高大上的定位。

江戶的町人們是極其現實的,哪怕是對方穿戴什麼小眾家紋,大家都會掂量一下,至於桐紋……町人們會鄙夷的看一眼,並說上一句,真以為我們沒見識嗎?

町人們敬畏並又敵視著這些在藩的武士們,這些年來的摩擦也開始增多。

在町人們看來,特別是那些隨自家藩主或者高階武士來到江戶公幹的鄉下土包子們,就是麻煩制造機。

這些鄉下武士在本藩作威作福慣了,到了江戶以為仍能像往常一樣橫行無忌,再加上這些低階武士本來就生活窮困,看著低等商人、工匠竟然生活如此之好,自然是看不過眼去,欺壓町人的事情時有發生。

這個群體,多是服務於幕府直屬旗本武士的最底層武士,町人們便給他們起了個略帶貶低意義的詞來稱呼,那就是“旗本奴”。

看不過眼歸看不過眼,在最初的時候,町人們確實是拿這些人沒有辦法。

雖說江戶的奉行們對治安管制極其嚴格,但總歸有足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灰色空間,一般的糾紛只要不出人命,出於維護武士的威嚴的考慮,官方不會深究。

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低階武士們欺壓煩了町人們,也想出了自己的應對辦法,這也是如半平藏那些“町奴”們存在的意義了,這也算是一種供需關係形成的平衡了。

兩國橋算是江戶的繁華區,周邊又居住著不少有頭有臉的武士們,因而還未出現過來此松阪町中鬧事的情況。

但既然事情發生了,町人們便不能退縮,這無關於勇敢或者不畏強權的信念,而是單純報團取暖不肯在利益面前退讓。

親人被傷的太一,無疑要更加惱火一些,上前低聲與町內眾人交流後,方才知道前因後果。

眼前的這些武士,似乎是昨天在淺草的歌舞伎演出集會上碰到過光枝,便起了些齷齪心思,當時就發生了些拉扯,鬧得極不愉快,不過礙於集會現場人多眼雜便作罷。

不知怎麼的找到了光枝的住處,今日居然是找了來。

光枝一早本是要去日本橋那邊的店裡上工,正在町街內碰上,幾個武士也是放肆,上前調戲光枝。光枝看著柔弱,一直是個剛烈性子,便狠狠甩了那個帶頭的一巴掌。

當著町內圍觀的眾人,對方羞惱之下,雖然很剋制沒有拔刀,但用刀柄狠狠給了光枝頭部一下,這才造成了現今的局面。

這幾個武士估計也是剛剛到江戶不久,這才敢跑到松坂町內找麻煩,即使不論光枝受傷的事情,町內的眾人們,也很有被人上門打臉的感覺,因而更加激憤。

被圍住的幾個武士,確實是沒有見過這種陣仗。

在他們看來,這些賤民怎麼敢和武士過不去?

在慌亂之下,幾個武士終於也壓不住火氣,紛紛拔出了腰間的長刀。

本來圍在對方身前的町人們,本能地往後退了退,畢竟對方是“職業的”,衝突起來自己這些人不一定能佔便宜。

太一則是從一位町家老頭手中要過了木棍,不聲不響繞道了對方一群人身後,準備隨時上去給對方一下子。

哪怕再有成年人的隱忍,這種事發生在自家親人身上,也沒有善了的道理。

就在雙方對峙中,太一已經感受到了町人們的膽怯,覺得需要自己先出手了,不然等到町人們膽氣耗盡,最終便可能不了了之,那麼光枝的場子再也找不回來了。

“是誰敢到這裡來鬧事啊?”

甕聲甕氣的喊聲從町街另一頭傳來,挎著長刀半平藏,帶著七八個手持棍棒的手下出現了,加入了圍堵對方的行列。

眼見“自家陣營”的武士趕到,町人們又瞬間來了氣力,大聲吆嚯著讓對方道歉、賠償云云。

見松坂町這邊人多勢眾,幾個鬧事的武士也有些打怵,不過那個領頭的到底是有些硬氣,半威脅半為自己找臺階道:“我等侍奉乃是名門吉良家,爾等賤民安敢無禮!”

這個自報家門還是震懾住了眾人。

吉良家是可追溯至平安初期的名門,屬於源氏嫡脈,到江戶時代雖然未能封藩,但也一直作為輔佐幕府的高家存在,在幕府內部很有影響力。

最關鍵是,吉良家的宅邸同樣在兩國橋以西的本所一帶,距離板松町並不遠,雖然吉良家因為後來發生的諸多事情,地位早已不如江戶初期那麼顯赫,但也算是這一帶的地頭蛇,足夠讓松坂町的大家好好掂量掂量。

“小心!”太一用尖厲的嗓音發出預警。

就在町內眾人愣神的功夫,吉良家帶頭的武士,竟是一刀劈向了已經來到其身前的半平藏。

雖然太一警示及時,半平藏快步後撤,但仍然未能完全躲過,胸口被對方的長刀砍出一道細細的傷口。

由於後撤匆忙,半平藏未能站穩,整個人跌坐在地上。

對方武士發出笑聲,喊道:“來,拔刀吧。”

這種偷襲的行徑,在町人們看來都覺得有些過分,但對方似乎為自己的得手沾沾自喜。

大家本以為,長相兇惡地半平藏肯定惱羞成怒衝上去與對方拼命,並將那無恥的武士斬於刀下……

但看著對方刀尖的半平藏依然坐在地上,動也未動……接著人們問到了一股尿騷味從他的胯下傳來。

這一幕,令在場的眾人都愣住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