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上巳將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太一拿著這根和預想中不大一樣的“木刀”,沉思了很久。

他一直以為半四郎是劍道高手,沒想到是修習狼牙棒起家啊,給自己個“棒槌”練習劈砍是幾個意思?

“竹刀或一般的木刀,重不過1斤,”半四郎看出了太一的疑惑,畢竟那張苦瓜臉都快拉到地上了,“但真正的打刀,起碼有兩三斤重,這還是因為現在武士們不再披甲作戰,刀身輕薄了許多。早年使用的打刀或太刀,為了保證破甲,重量會超過三斤,更不要說野太刀那種重型武器了。”

“與其用竹刀練習後再去適應真刀分量,不如一步到位,”半四郎看著太一認真問道,“你可以做到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太一拎著手中的“棒槌”,看著左臂扎掙繃帶且剛換過藥的師傅,有些懷疑他的決策是否正確。

不過既然已經誇下海口,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太一將手中的木刀舉過頭頂,還未待砍向眼前的木樁,就因為重心不穩向後栽倒過去。

“再來!”

半四郎嚴厲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

緊張的歌舞伎學習和參無人道的劍道學習同時穩步推進,特別是跟半四郎練習到天快黑才能返回松阪町,到家基本草草用過晚飯便倒頭就睡,第二天天剛亮便頂著腰酸背痛出門趕往劇場,讓太一很找回了些上一世高中生活的味道。

“話說你每天都在幹什麼呀,累成這個樣子,那位京都來的又次郎老闆,我也見過幾次,可不像是如此苛待屬下人的。”

一日,光枝看著吃完飯後在地板上挺屍的太一,有些好奇問道。

太一有些不信光枝的眼光,老闆是否壓榨員工還能從面向上看出來,後世的網際網路大佬們都長得一表人才,搞起996來可是毫不手軟,太一覺得光枝不過是“顏控”罷了。

“啊,因為老闆很器重我,在重點培養,說不定就什麼時候收我為義子,把女兒嫁給我,讓我繼承家業呢。”太一胡言亂語道。

光枝:“……”

萌妹阿元在一旁忽閃著大眼睛感嘆道:“太一哥哥好厲害。”

光枝將洗好的鍋碗收起,拿抹布往太一臉上擰了一把水,不滿道:“你沒有正形也就算了,不要帶壞阿元!”

“阿元過來!”太一擦了把臉,將阿元抱到懷裡,一臉嚴肅道,“又次郎老闆其實是隱藏在民間的藩國王子,是看我骨骼清奇,準備培養我做武士,然後共謀復國大業!”

“哇!”阿元滿眼小星星。

光枝:“……”

太一則是來了興致,已經開始結合《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亞瑟王》等等的故事胡編亂造起來,當講到又次郎老闆準備帶自己去西天取經時,光枝終於受不了了。

“我說,是不是該送阿元去寺子屋識字了,每天被你這麼糊弄,長大會成傻姑娘的。”光枝插嘴道。

所謂寺子屋,就是寺廟所辦的私塾,為普通町人提供些識字算術的初等教育。

江戶幕府開幕以來,對文化教育比較重視,幕府和各藩都設立了專門供自家武士學習文化課程的學塾,民間各類私塾更是繁榮,且私塾教學是不分男女的,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島國這一時期識字率奇高,也為後來明治時期的島國開化,創造了條件。

阿元已經七歲多了,是到了該開蒙學習的年紀。

“阿元!我們去學蘭學好不好?”太一心血來潮道。

即使刨除準備跑路的打算,明治以後島國將開始西化,提前接觸一下也不錯。

既然光枝已經走上了“大和撫子”的道路,把阿元培養成“進步女青年”想想也很不錯。

見光枝似乎有些猶豫,太一又解釋道:“去寺子屋的話頂多認個字啦,這個我都能教他,入江町那邊的蘭學館我去看過,那位麟太郎先生應該是有些學問的,可以先從荷蘭語學起,然後可以去荷蘭醫館當學徒,起碼能夠掌握一門生存的手藝。”

入江町的那家蘭學館,太一早前還去應聘過,雖然工作被拒絕了,但對那位年輕先生的整體感官很不錯。

太一覺得雖然阿元是女孩子,但還是儘量掌握一技之長為妙,單純把希望寄託在未來夫家的身上可不太靠譜,再過十幾年島國便要走上現代化道路了,女性將首次大範圍參與到社會分工中。

再者說,不論在什麼時代,學醫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江戶的漢方醫館,也就是中醫館,多是島國醫生自己經營,一般不可能招收女學徒。南蠻醫那邊便沒那麼多講究,甚至有一些醫館本就是“南蠻婆子”開設的。

光枝思考半響倒是被說動了,她自己對寺子屋教授的《女大學》等課程也不是太喜歡,最終同意了太一的安排。

第二日一早先去音羽川座和半四郎那裡請了假,帶著阿元去到入江町蘭學館報名,館內負責教授的那位麟太郎先生,對太一把七歲的幼妹送來學習有些差異,畢竟來求學的都是些青年人,不過對方面試會特別上心,以不辜負太一如此“熱心”於蘭學。

之後的日子,太一又多了份工作,一早先送阿元去入江町,然後再趕往淺草,一天時間安排滿滿的,下午接阿元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光枝頭上。如此安排,中午則是要蹭學館一頓飯,麟太郎先生倒是表示不在意。

如此一段時間,太一這邊與麟太郎先生倒是熟絡起來,對方的妻子民子曾經也曾是資深藝伎,與光枝很有共同語言,對阿元也是極其喜歡。

轉眼便到了二月底,為了準備三月三的上巳節,學館放了一天假,太一和光枝也分別向自家老闆告假,帶著阿元去淺草採購節日的各類用品。

農曆三月三日的上巳,是島國民間“五節句”之一,源自於天朝又融合了本地風俗,在島國又被叫做雛祭、桃日,屬於江戶時期重大節慶日。這一時節大地回暖、萬物復甦、桃花盛開,寄託民眾對這一年美好的願景。

在這一天,家中有未成年女孩的,會搭設小的祭臺,並擺放做工精美的雛人形(宮裝偶人),以期保佑女孩子們健健康康,因此民間又稱這天為偶人節或女兒節。

偶人這種東西不便宜,日常用處又不大,當然不可能每年換新的,往往是仔細收起來重複使用。

今天卻是要去買新的偶人,家中的那套比阿元年歲都長,實在不好再擺一年了。淺草的茅町有整個江戶都數一數二的偶人市場,這次來算是帶著阿元來挑選喜歡的偶人,順便遊玩一番。

本是輕鬆的出行,卻因為又雙叒叕遇到“熟人”,讓太一頭疼起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