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蘇師傅的宵夜攤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楊若兒的大伯楊育華身為紡織二廠的廠長,他面臨著這個時代這一類guoying企業普遍面臨的困境,包括生產效率較低,產品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營收困難等等。

楊育華想搞技術改革,帶廠子走出泥濘,走出困境,但他找不到準確可行的路子。

楊育華聽說華芯技術服務部的名頭,他覺得這華芯技術服務部就是搞技術的啊,還是嶺南工學院辦的,想必是靠譜的。

既然這華芯技術服務部能搞出國家重點發明專案來,那麼幫他們廠子搞技術改革想必也是能做到的。

所以楊育華就想請這華芯技術服務部來試試給他們廠子開個藥方。

然後楊育華又發現,這華芯技術服務部對外聯絡的負責人就是自家侄女兒,好像侄女兒還在裡頭當主要負責人。

這就方便得很啊。

所以一週前,楊育華就去了趟楊若兒家裡,說了這個事情。

楊若兒第二天就回學校和姚小聶說了這個事情。

但這事情不急著辦,搞改革這種事情是急不來的。

楊若兒知道姚小聶很忙,所以她只是三言兩語簡單和姚小聶說了說,想著等過段時間大家都有空了再說。

姚小聶當時一聽這事就想到,高呈林和郭尼娜在黑河那邊的生意不知道怎麼樣了,他們要把生意做大,要拿紡織廠的貨物,可以走楊老師大伯這條路子。

今天再和高呈林、郭尼娜一碰頭,姚小聶就把楊老師大伯這條路子納入計劃內了。

所以他才那麼有把握,他能夠找到紡織廠建立合作關係。

建立這合作關係得楊老師出力才行,畢竟人家廠長是她大伯,有這層關係事情會好辦得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楊若兒這下知道,姚小聶又是想著利用她家的關係。

剛剛姚小聶說那撈偏門生意時就說了,要找紡織廠拿貨和運貨,最好找紡織二廠,因為紡織二廠生產的襪子全國馳名,最適合賣去毛熊那邊云云……

楊若兒:“我就說,你為什麼這件事和我說得這麼仔細,你早就打好算盤要利用我的關係!”

姚小聶:“不是你大伯來找我們合作的嗎?是人家找上門的啊,我想既然合作了,可以順帶著把合作再深入一下。”

楊若兒:“………………”

姚小聶:“明天我們就去紡織二廠見見你大伯,談談合作的事情。”

楊若兒沒法子說什麼,畢竟是她大伯主動要找華芯技術服務部合作。

姚小聶:“喲!都7點多了,我們一起去吃飯吧,今晚大家在南門蘇師傅的宵夜攤那裡聚餐。”

楊若兒:“我不去。你們自己聚去。”

姚小聶:“飯堂都收市了,你又打算餓肚子?今晚是團隊聚餐,你不能搞特殊吧?而且明天要去紡織二廠的事情還沒談完,我們可以邊吃邊談。還有高呈林和郭尼娜也在那邊,明天和紡織二廠合作的事情,他們也要深度參與的,所以明天我們得帶上他們,等下可以先和他們溝通清楚……”

楊若兒給說得沒辦法,就收拾了東西,跟著姚小聶去下樓,走向南門。

南門蘇師傅的小攤上,擺開了一張大圓桌,華芯技術服務部的人坐了一大桌。

看到姚小聶和楊老師終於來了,他們大呼小叫。

“快來快來!等著你們開席!”

桌上已經擺了滿滿一大桌子菜。

姚小聶略略看過去。

粵式烤乳豬。

金湯花膠雞。

蜜汁豬頸肉叉燒。

八寶冬瓜盅。

白雲豬手。

蒜蓉絲瓜炒油條。

荷塘小炒。

菊花青欖燉螺頭。

………………

一共十二道菜,全都是經典粵菜的菜式。

葷素、濃淡、色香,搭配俱全。

資深食客姚小聶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席非常專業的粵菜大宴。

姚小聶坐下來,夾一塊乳豬皮試試。

嗯。外焦內嫩。

再喝一口花膠雞湯。

嗯。濃稠香甜。

真是好手藝。

這麼一席大宴門道多得很。

經過系統學習訓練、有相當造詣的大廚才能完成這麼一桌子菜。

眾弟兄大部分沒吃過這麼好的宴席菜,他們看不出太多門道,就是覺得,好吃!

蘇師傅走過來,他來到姚小聶身邊,拍拍肩膀,笑道:“好久沒做大宴了,怎麼樣?做得還可以?”

姚小聶:“做得很好。看得出手藝非常專業。”

蘇師傅笑道:“當然,我跟著老豆在西關最大戶人家的後廚長大的。小聶,要多謝你,我們這攤生意做起來,做得很成功,現在每晚我都有一百幾的營收,這樣算下來一個月的營收有差不多四千,我淨賺一千幾,比賺工資多十幾倍了。”

姚小聶看看蘇師傅這小攤。

這裡擺了六張桌子,路邊擺著一個霓虹燈燈牌,上面寫著:“蘇氏小炒”。

蘇師傅繼續說著:“你和我說的都非常對。這攤生意的地理位置太好了,而且市場需求巨大,我生意才擺開兩三日,客人就開始爆滿,每晚這六張臺都坐得坐不下,客人有周邊的學校師生,有石牌村的人,有附近工廠的人。你說的做飲料生意,確實非常賺錢,每晚光是珠江啤酒我就可以賣出去五六箱,還有天府可樂、菠蘿啤,銷路都好得很。還有你說做艇仔粥和炒田螺,這兩樣菜我都是在老婆的船上拿貨,對我來說幾乎沒什麼成本,收入都是淨賺的。”

姚小聶笑道:“生意做得成是最好。你好好做下去,這個餐飲生意前途無量。”

未來隨著經濟發展,餐飲市場會迎來三四十年持續的增長。

尤其是80年代這第一批餐飲個體戶,乘上時代的浪潮,發展前景非常大。

日後很多一線城市裡面著名的餐飲集團,就是在80、90年代憑著一個小攤起家的。

蘇師傅:“小聶,我打算學校飯堂那份工不做了,我開小炒攤賺得這麼多錢,費事拿那份死工資,還要和那些人相互看死。”

姚小聶:“很好。你下海專心做這攤生意的話,可以不止做夜宵,可以做成大排檔,傍晚開始做,做到凌晨收工。”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