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承包紡織二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姚小聶在東山逛了一輪。

建國後這裡的洋樓基本都收歸公有了,同樣是分配給體制職工當宿舍。

改革開放之後,因為亟需華僑的投資幫助,為了對華僑表示友好,這些洋樓的產權逐步被交還原主。

姚小聶看中一座叫作“慎園”的洋樓。

這座洋樓是典型的西式紅磚洋房,有三層,大立柱結構和雪白的圓拱形陽臺賞心悅目。

這年代房產中介什麼的是沒有的,商品房市場和二手房交易市場還沒有建立,說白了,房子在制度上還沒有實現市場自由流通,買賣個房子麻煩得很。

他打聽一下,這房子的主人是華僑,目前在暹羅。

姚小聶記下這個事情。

他回到公司繼續工作。

10月初。

這天華芯科技有限公司照常忙碌地工作著,公司廠房照常三班倒地工作著。

上午,一個老幹部來到華芯科技有限公司門前,是楊育華。

他走進公司,和前臺的小姑娘打聽著:“你好,我來找姚同志,就是你們企業的領導……”

姚小聶在辦公室聽到訊息,他忙下樓來迎接。

他穿著白襯衣、西褲和皮鞋,正兒八經西裝革履。

他回家鄉期間,小楊副總按照姚總的要求,照著《教父》裡頭老教父辦公室的風格,給姚小聶的辦公室重新做了裝修。

如今姚小聶的辦公室都是厚重的漆木傢俬,大書櫃、大辦公桌、大沙發,還有辦公的大皮椅,顯得氣派十足。

辦公室裝修好了,姚小聶搭配著辦公室的氣質,平時上班都穿比較正式的衣服,襯衣西褲什麼的,正兒八經是個老總的樣子了。

姚小聶請楊育華走進辦公室。

楊育華看著姚小聶辦公室的氣派,說道:“小姚,真是士別兩月刮目相看,你這裡已經弄得這麼氣派了,這架勢……真不得了啊。”

楊育華又來到窗邊,看著窗式空調,說著:“我覺著這屋裡頭怎麼跟春天一樣,原來還裝了空調,真是不得了。這玩意我只在雜誌上看到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姚小聶請楊育華坐下,他自己坐上大皮椅,自然而然地戰術後仰,笑道:“老前輩見笑了,我們年輕人搞點新潮玩意,圖個新鮮。”

楊育華:“我瞭解過你們企業,省裡特別關注你們公司,連葉書記都幾次親自過問你們的情況,你們現在是省裡的標杆企業。我剛剛在樓下看了你們的生產,真的是不一樣,你們做的業務,你們的管理,都太先進了,看來我們真的是老了。”

姚小聶笑道:“我們這邊都是小年輕,還有很多要和革命前輩學習的地方。”

楊育華:“你太謙虛了。搞這科技創新的事業,就應該你們年輕人來做,我們落伍了,是該退居二線了……小姚,不瞞你說,我這次腆著這張老臉來,是有事相求。上次我和你說的關於請你來承包我們紡織二廠的事情,你考慮得怎麼樣了?”

姚小聶瞧著楊育華的架勢,已經猜到楊育華的來意。

他仰坐在大皮椅上,微笑著,思索著。

楊育華:“現今你有名氣,有自己的企業,有技術,有資金,萬事俱備,我看沒有人比你更適合來承包我們紡織二廠。你來承包的話,我放心,而且我對上對下都好交代……”

楊育華努力地說服著。

姚小聶盤算著。

幹紡織還是大有前途的。

未來的華夏先是搞出口創匯,加入WTO之後更是將出口當作拉動經濟的第一駕馬車。

所以搞出口,是華夏未來三十年的國家戰略。

在國內的各個產業之中,紡織業是佔出口的最大頭的。

所以在這個時候入局做紡織,是搭上大時代的列車,是能夠做一番大事情的。

紡織二廠這個架子還是不錯的,有歷史沉澱,雖然資金和技術不足,但土地、廠房,還有熟練工人都是現成的。

而且紡織二廠是廣省和花城的親生兒子,儘管改制,但還是能享受到很多政策上的先天優勢。

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制改革,引進生產線,革新產品,不難把事情做起來。

楊若兒出去辦事情,回來聽說楊廠長來了,她忙走進來,叫了聲:“大伯。你怎麼突然來了。”

楊育華面帶苦澀,笑道:“小若,我和小姚說,我是腆著老臉來的,十月了,還有不到三個月我就到年齡退二線了,這廠子的狀況每況愈下,我估摸著我這一退,這攤子就該撐不下去了。我想著請小姚來救救我們廠子,我完全相信小姚的能力,有什麼條件和要求,你們儘管提,我能配合的一定全力配合。”

楊若兒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她掂量一下,對戰術後仰著的姚總說道:“小聶。你說過紡織產業值得做的,你就幫幫楊廠長吧,這老廠子是他一輩子的心血,好歹讓他能安心退休。”

姚小聶瞧著小楊副總都開口了,而且是用私人關系相求。

小楊副總向來與他團結一心,兢兢業業,從沒對自己提過要求。

這個面子不能不賣啊。

姚小聶笑笑,說道:“楊老師,麻煩你去請呈林和妮娜過來。”

楊若兒:“我這就去!”

楊若兒打了電話。

個把小時後,高呈林和郭尼娜立即趕過來了。

郭尼娜肚子已經四個月大,他們在花城租了套房子,郭尼娜一直在住處休息,她的身體狀況已經穩定下來,精神狀態不錯。

高呈林這兩三個月來自己搞國際倒爺生意,他隔三差五就要來找姚小聶請教。

他按照姚小聶給他的法子,去江浙一帶的溫州、義烏拿貨,那裡的小商品市場方興未艾,能夠拿到適合賣去毛熊國的各種小商品。

但是高呈林離開了紡織二廠的供貨渠道和運輸渠道,靠著江浙一帶的小商品,他雖然還是能賺到錢,但是比起幹紡織二廠的生意,他的生意體量和效率一落千丈。

因為紡織二廠能夠提供一大火車皮的高質量、高標準化的貨物,而且能夠動用鐵路運輸資源直達黑河。

高呈林在江浙拿的小商品質量參差不齊,而且始終沒法很好地解決運輸問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