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章 藥材 柳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打電話一事,胡勇迅辦得很穩妥,前因後果講了個明白,還把張本民的能耐幾乎說上了天。開始的時候,周齊尚還不相信,以為胡勇迅被蒙了,不過稍後打聽了一下也就不再懷疑。

周齊尚有朋友在公安系統,對“劉國慶”當然瞭解,言語間那可幾乎是不可企及的人物。至於圓方集團,更不用說了,近期把成道公司的樓盤都吃下了,能一般?

不用說,幾天後,張本民與何部偉一起前往市中藥製藥廠,順利地見到了周齊尚。

周齊尚面對兩個年輕人,不由得感嘆後生可畏,頗為敬佩他們年少有成,再加上有胡勇迅的關係,所以也沒繞彎子,說得非常實在。“我們廠在外地有藥材種植點,但規模都不大,圓方集團要是能爭取到合作建設基地,還是非常不錯的。因為只要基地建起來,廠裡就會派人指導,從種植到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技術都有。”他說,“收購方面,只要沒有天災人禍,便不成問題。”

“感謝周工這麼坦誠,實在讓人感動。”張本民一聽,得把話接上去,以便讓效果最大化,“不瞞您說,我朋友搞這一塊是初次,沒什麼經驗,本來還沒個底,現在聽您這麼一講,肯定是能放一百個心了!”

“對對對,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此時此刻的心情了!”何部偉連連點頭,滿臉帶笑地道:“周工,我是個生意人,有時不怎麼會說話,以後假如有話說得太直,還請多擔待著點。”

“直來直去也好,拐彎抹角才讓人頭疼。”周齊尚道,“我想確認一下,圓方集團真能拿下那麼大的地塊?”

“這個萬畝種植觀賞基地,絕對是實打實的面積。”張本民道,“稍微等些日子,請周工實地考察一下。”

“要真是有那麼多的面積,我們藥廠還可以投資一部分。”

“哦,投資方面如果你們廠有政策也可以,沒有的話,周工也不用刻意要求,朋友的圓方集團在資金上沒什麼壓力。”張本民道,“只是在藥材種植的選擇上,還希望周工能費些心思,幫忙選一部分具有觀賞性的品種,因為那是要納入集團旅遊大框架的。”

“沒問題。”周齊尚點點頭,猶豫了下,道:“聽話聽音,圓方集團搞的這個手筆,可真夠大的。”

“周工抬舉了。”張本民微微一笑,“剛才我說的旅遊大框架,只是個初步的構思而已,在具體實踐上,萬畝中草藥種植觀賞基地是第一炮,因此,基地的成敗,對圓方集團的成敗,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你這麼一說,我感覺還挺有壓力的。”周齊尚笑了起來,“那就細化一點說,萬畝基地也不是一下能搞起來的,今年開春前,到底能平整出多少畝?”

“三千到五千畝吧。”張本民道,“這個我清楚,因為到春山考察時,我去的比較多,情況瞭解得也多一點,有些問題就代朋友回答了。”

“算是公司顧問?”

“對,可以這麼說,不過沒下什麼檔案。”張本民笑道,“讓周工見笑了。”

“那方面就不用多講了,還是回到專案上去。”周齊尚道,“這個事情,我建議要跟當地政府談好合作,真正把這個種植觀賞基地做起來,等到成型的時候,可以向省裡申報興業富民特色創新示範專案,到時成功了,每年還會有一筆不小的補貼。”

周齊尚的提醒,張本民早已在考慮了,現在他所關心的是基地種植、護養方面的事情。“周工,跟屏壩鄉政府的合作,前期已經談妥,那沒什麼問題。關鍵問題是剛才您說的,在技術提供指導上,能否有一定保證?”他問。

“那個我可以保證,畢竟我們製藥廠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源源不斷地供應,自然是希望有穩定的供應基地存在的,而且基於雙方共贏考慮,會儘量讓基地的種植品種多樣化,同時還有抗風險能力,比如芍藥、枸杞、金銀等。”周齊尚道,“可以這麼說,只要是廠裡指導的,就不存在虧損的情況。”

“不管種植面積多大?”張本民道,“假如漫山遍野都是呢?”

“那又如何?我們製藥廠一年需要多少藥材原材料你知道麼?”周齊尚道,“遠遠不是本地種植就能滿足的。”

“也就是說在種植上,擴大到幾萬畝也沒問題?”

“多多益善。”周齊尚笑道,“我們廠巴不得本地的藥材原料供應極大豐富,那可是能節省不少成本的。”

“哦。”張本民點著頭,突然想到興企辦廠的事情,頓時靈機一動,道:“周工,從綜合成本考慮,假如屏壩的萬畝種植基地成功了,能否在當地建一個初加工廠?”

“這個……”周齊尚皺起了眉頭,他還沒想過這一環節,“建初加工廠,多少是要投資的,這在風險考慮上,廠裡估計會很慎重,畢竟一旦種植基地出了問題,初加工廠也就廢了。”

“沒事,那個問題可以規避掉。”張本民道,“初加工廠,由圓方集團出資,但在建設設計需求、裝置安裝以及後期的試生產指導上,希望廠裡給予足夠的技術支持。”

“嗯,你的建議很好,這就是合作嘛,還是很可行的。”

“那就這麼定了?”張本民忙道,“周工如果能給個定音,圓方集團是毫不含糊的,立馬就撥款動工。另外,在基地的種植面積上,現在就進行分批追加,總數至少一萬五千畝,爭取達到兩萬畝。”

“真是那樣的話,就地建個初加工廠也就有必要了。”周齊尚道,“就是廠裡不同意,我個人也是支援的,完全可以保證技術上不缺位。”

“太好了!”張本民興奮地道,“現在春山縣城至屏壩鄉的春屏路也快修好了,在交通運輸上也便利,可以這麼說,假如初加工廠建成,就有可能帶動春山整個西部山嶺地區的中草藥種植業發展!”

“對,不但如此,而且周邊縣市乃至省外的中草藥原料,我們廠裡收購後,也可以根據情況運過去加工嘛。”周齊尚道,“那麼一來,廠子可就要做大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做大,正是張本民所求!

帶著激動的心情,回到屏壩的張本民立刻找宋廣田,把事情說了下,要他在靠屏壩鄉街西南位置,劃一塊地建藥材初加工廠。

宋廣田在配合上沒問題,說老窯廠現在是徹底廢棄了,那塊地可不小,也很周正,劃撥起來也容易。

張本民閉目沉思,他覺得老窯廠的位置離鄉街有點遠,眼下考慮的不是要造城嘛,得講一個集聚性原則,不能鬆散。不過再轉念一想,既然是造城,就得把框架鋪開來,過早集聚,會導致後期發展空間受束縛,放不開手腳。

“行!”想到這裡,張本民果斷地道:“就老窯廠那塊兒!”

“那現在就可以著手籌建了。”宋廣田道,“鄉里可以提供幫助,在老舊設施拆除和場地平整上出點力,畢竟這專案能給屏壩帶來效益,咱們政府也不能坐享其成不是?”

“老哥的眼界夠可以啊,看來屏壩的發展有指望了。這次鑑於時間緊,在廠房建設上你也一起張羅下,把隊伍找一下,在建設設計上不用擔心,市中藥製藥廠會派人來指導。”張本民笑道,“萬事開頭很重要,場地平整的事,明天就動手來得及不?”

“馬上就開個會,把任務安排下去,沒準下午就能到位。”宋廣田說得很有把握,“事關屏壩發展大事,哪個敢不抓緊?”說完,眉頭一皺,很認真地道:“對了,有件事跟你商量一下,我覺得還蠻可行的。”

“你覺得可行,應該是沒問題的,啥事?”

“最近我也一直在想興企辦廠的事,我認為鄉里可以搞一個柳編廠。”

張本民一聽,連連點頭,沒錯,整個屏壩鄉的坡嶺地上,大大小小的路邊,很多地方都有柳條,都是各家各戶零散種的,柳條收割後,就自己編點東西自己用,要麼就是拿到周邊的集市上去賣賣。“咿,你這主意還真是不錯!”他忙道,“鄉里種柳條、編柳具的農戶可不少,把他們集中起來,不就是個產業嘛。”

“是呀,到時搞個收購,把零散的柳條集中起來,再招一批柳編能手進廠做工,成批量生產,好歹也是有氣勢的吧。”

“氣勢是次要,關鍵是效益。”張本民道,“不能只做物理上的加減法,要提高質量、提升檔次,否則沒點技術含量,就沒什麼發展前景。”

“這事就靠你了。”宋廣田笑道,“我是看不遠的。”

“一定要搞技術培訓,從產品編制的種類到各環節的處理工藝,要走出去學習借鑑,跟上時代潮流。”張本民道,“否則悶著頭盡編些草筐草籃的,能有什麼大發展?”

“那還能編些什麼?”

“室內花籃、儲物筐、小儲物盒、燈罩,還有各種裝飾品。”張本民道,“品種很多,大部分是坐在家裡想象不到的。”

“編那些個玩意,賣給誰呢?沒啥大用吶。”

“老外,老外喜歡。”張本民一抖眉毛,“那樣的話,就是出口涉外企業了,能跟外貿掛上鉤,那你這個鄉長的名氣可就大嘍!”

“出口?”宋廣田撓了撓頭,“怎麼個出口法,找誰幫忙?”

“那些你就別操心了,由我來安排,你只管把廠子辦起來就行。名字嘛,就叫‘屏壩柳編工藝廠’。”

“就這麼辦?”

“時間就是金錢,你還猶豫個啥?”

“好!”宋廣田猛地一點頭,“那就繼續仰仗老弟,玩把大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