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意識分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68意識分裂現象

當夜晚再次來臨,孩子回到家就像猴子一樣,在地上爬開爬去,還非要別人踢著他的屁股,讓他爬來爬去才覺得過癮。凌峰跟著後面踢了兩圈,直踢到全身冒汗,才哄著他看看媽媽給小弟弟餵奶。

可是,當他來到媽媽的身邊,戳戳媽媽,拽拽小弟弟的衣角,好像妒忌似的噘著嘴巴安靜了下來……

凌峰見狀,為了消除他對弟弟的妒忌心,就連忙說道:“你是哥哥,他是弟弟,因為弟弟比你小,所以就媽媽要抱著他餵奶。你像弟弟這麼大的時候,媽媽也就這樣抱著你的。所以,你要照顧小弟弟哦。你現在照顧小弟弟,以後小弟弟長大了,也會照顧你的……”

孩子聽爸爸囉嗦了一大堆,也不知聽懂多少,只見他似懂非懂的樣子依偎在媽媽的身邊……

媽媽看看他乖乖的臉蛋,便摸摸他的腦袋說道:“明瑞乖,這是小弟弟,你說小弟弟……”

不料,媽媽的無心之語,孩子一聽,竟然在頃刻間帶著唱詞般的音律喊出了“小弟弟”三個字!

凌峰一聽,樂壞了,心想孩子一旦突破三字短句,那就會應該和以前一樣,突破一個字,一個詞以後,就會在不斷重複的基礎上,說出越來越多的單字單詞和短句。

雖然如此,可凌峰發現,無論孩子會說多少單字,但如果沒有第一次單詞突破,他都難以把會說的單字組成詞。哪怕會說“吃“和“飯“,孩子也難以連在一起說出“吃飯“二字。

但孩子一旦有了一次單詞突破,就很容易能說出更多的單詞。所以,多少天來,凌峰想幫他突破三字短語都沒成功,但他沒想到,孩子竟然無意中突破了三字短語的“小弟弟”!

興奮中,凌峰就趁熱打鐵的說道:“你說媽媽……”

果然,孩子一聽,雖然忘了以前會喊的“媽媽”,但立刻模仿“小弟弟”唱詞般的音律說道:“媽媽媽,媽媽媽……”三字疊音。

凌峰乘勝追擊,結果在他的引導和要求下,孩子很快就模仿小弟弟的聲調,說出來了爸爸爸,奶奶奶,小舅舅,大爹爹,小姐姐,阿阿姨,叔叔叔……

可是,他雖然喊出了媽媽媽奶奶奶,和很多唱詞般的三字稱謂,卻依然說不出以前會說的“媽媽,奶奶”兩個正確的疊詞稱呼。

思索中,凌峰心想,孩子之所以只有模仿“小弟弟”唱詞般的音律,才能說出更多的稱謂,因為孩子在壓抑恐懼中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造成了孩子機械性思維和刻板僵化性語言……

而孩子雖然會說媽媽媽和奶奶奶,但依然不會說曾經忘記的“媽媽和奶奶”,這種現象,其實就是孩子在壓抑恐懼中形成的意識遺忘或意識分裂。因此,讓他把以前會說的“媽媽和奶奶”遺忘在潛意識裡。因為孩子在鄉下失去了媽媽的溫暖與關愛。所以,從潛意識角度來說,媽媽代表的就是痛苦與恐懼。

而奶奶歌唱家的性格和御駕弱者的心態,再加孩子本身存在的聽覺敏銳,結果,同樣也讓孩子因為感受到壓抑與恐懼,讓奶奶在潛意識裡同樣代表壓抑與恐懼……

而失去母愛,外婆性格,和孩子自身存在的聽覺敏銳,再加上外婆給予的飲食問題,結果讓孩子在逃避痛苦與追求快樂的本能上,遺忘了曾經會說媽媽和奶奶,表現出自閉症特有的語言倒退和其他自閉症特有症狀……

所以,凌峰透過實際康復和觀察已經明白,只有解除孩子潛意識壓抑和恐懼,才能讓孩子的潛意識與思維意識融合,才能再次正確的喊出媽媽和奶奶。否則,孩子一生都存在潛在的分裂症意識!

同時,凌峰又延伸性的發現,現代自閉症高發現象,除了孩子本身存在五官觸覺問題,社會家庭結構改變,導致孩子隔代和保姆代養,造成孩子缺乏母親全方位陪伴,導致孩子安全感不足,也是誘發孩子自閉症一個主要因素。

也正因如此,凌峰發現,孩子回到母親的懷抱和在自己的輔助下,不但康復理想,而且隨著三字疊詞的不斷重複,很快就說出了“江邊玩,去買菜,吃糖果……”等更多三個短語,以及其他方面的迅速恢復……

可是,雖然如此,儘管孩子已經說出了越來越多的單字,單詞,短句,但在意識分裂或遺忘的壓抑與恐懼中,依然不能正確的喊出媽媽和奶奶……

因此,凌峰隨著孩子的進步,為了提高他康復速度,就準備用ABA原理加以強迫誘導,想看看孩子的反應再調整方案。

於是,當夜晚再次來臨之時,他便把凳子放到客廳中央,然後用糖果引誘孩子說道:“乖,現在和爸爸做凳子遊戲,你站在凳子上,我給你糖果吃……”

可孩子一聽,雖然嚷著要糖果,但一聽要上凳子,立刻在緊張的恐懼中往後直退……

可是,凌峰連哄帶騙強制性把他放到凳子上的那刻,沒想到,他竟然在恐懼的掙扎中正確的喊出了“媽媽!”

那一刻,凌峰一聽,非常意外。當他在回想孩子在合肥因為恐懼而喊出“不”的那刻,更加明白,孩子剛才的表現,不但是種意識分裂或意識遺忘,同時孩子對凳子高度的恐懼,也說明孩子被外婆在視窗拋嚇的恐懼意識,還沒有完全清除。此種意識分裂或意識遺忘,讓孩子一個身體,就像裝有了兩個不同的靈魂,會在相應的情景中,表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情緒行為……

當凌峰想到這裡,望著站在地面上的孩子,又用糖果誘導他說道:“你說媽媽,爸爸就給你糖果吃……”

果然,孩子一聽,又忘了剛才會說的媽媽,而邊嚷著媽媽媽,邊嚷著要糖果……

凌峰見狀,思索中,又連哄帶騙強制性把他往凳子上抱……

結果,孩子雙腳一觸凳子,又立刻在恐懼中正確的喊出了媽媽……

那一刻,凌峰望著孩子,更加明白,孩子因為外婆造成的壓抑和恐懼,讓他把已經會說的媽媽和奶奶,甚至已經會的,已經知道的其他事物,都讓孩子在逃避痛苦中,把它遺忘在潛意識的海洋裡……

因此,才讓孩子在類似的恐懼情景中,因為觸景生情效應,讓他再次正確的喊出了媽媽。而孩子的這種表現,就是潛意識獨立行為,也許是意識遺忘,意識分裂,精神分裂。這是因為潛意識獨立或封閉,造成潛意識與思維意識難以溝通融合,表現出的心理精神問題……

當凌峰想到這裡,想起第一次與妻子鬧離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妻子,很類似現在的孩子。是妻子在外婆的壓抑和觸景生情效應中,表現出意識分裂或意識遺忘,而不知道她曾如潑婦般語言,讓自己心生絕望而要求離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凌峰想想妻子和孩子的那刻,在憂慮中更加後怕,因為今天的孩子和妻子的意識遺忘或分裂,其實就是縮小版精神分裂。因此,讓他在擔憂心想,此種情況如果持續擴大,那將來的孩子輕者就如妻子,會成為分裂型人格。重者就會成為難以逆轉的自閉症人士,或者典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此種情況,特別在面對重大壓力時,分裂型人格很容易一觸即發,演化為重度精神分裂症或憂鬱症等心理精神問題!

這種分裂意識在沒有形成分裂型以前,就像乙肝病毒一樣,潛伏在潛意識或心靈。可一旦受到外緣刺激,就很容易形成憂鬱症,精神分裂,偏執等異常心理行為……

至於具體會演變為何種人格模式,主要取決於潛伏內因的形成因素和強度,與環境外緣刺激程度。如果不能康復或清除潛意識恐懼與壓抑,那麼最好的狀態,也只能在不受刺激的環境中,維持在一種類似亞健康的人格狀態。

這種意識遺忘或分裂的亞健康狀態,在沒有形成分裂症的情況下,不管分裂在哪個狀態,如果單獨從其中一個分裂狀態看,都顯得正常。可一旦把兩個分裂中的表現放在一起,就會發現一個人的身體裡,好像裝有兩個不同的靈魂……

這種情況,如果排出刺激情況,分裂在良性人格狀態,就會因為遺忘潛意識負面意識,在良性人格中度過一生而顯得正常。反之,在負面壓力不足的情況下,因為難以形成重度精神分裂,因此,就會分裂在負面人格中度過一生。雖然看起來也很正常,但卻會表現出很多性格情緒問題。

因此,凌峰明白,只有將孩子兩個分裂的心靈意識重新融合,孩子的潛在分裂才能根除,否則,將來孩子最好的狀態,也容易如他母親與舅舅一樣,在意識遺忘和意識分裂的糾纏中度過一生。

這種意識遺忘和意識分裂,就是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的種子,

具備這種種子的人群,就像人體生理上的亞健康,往往一生都會在健康與非健康的邊緣徘徊!

思索中,凌峰心想,如果讓孩子重新獲得心靈整合,就需要讓他在放鬆狀態中獲得安全感體驗,才能很好釋放孩子潛意識壓抑與恐懼,然後讓潛意識在放鬆狀態中,經由自由聯想,把遺忘的意識反饋於大腦的思維認知,從而才能讓他兩個分裂的靈魂有效融合……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