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太子語錄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據哈哈一笑,“如果能打,本宮早就動手啦!”

幾人大笑起來,司馬遷也笑道,“欲擊我者甚,更有書中鬼魂。”

劉據道,“少卿,你也不必如此介懷,我大漢的確是以軍功論賞罰,老將軍身經百戰,胡人聞風喪膽,若論威名,當朝能有幾人可與之比肩?未能封侯,只能說他老人家運氣不好而已。”

李廣一生的確是栽在運氣兩個字上,武帝對他的看中程度不亞於任何人,可偏偏總是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不是錯過交戰時機就是迷路,甚至還被生擒過。

張安世也嘆道,“殿下所言極是,想我父當年,若非遇到當今皇上,哪有後來跡遇?”

他的父親張湯是出了名的奪命廷尉,死在他手下的大小官員不計其數,幾部為人詬病的律法也是出自他的手筆。

可就是這樣一位人人憎恨的酷吏,死後家中竟然連五百金都沒有。

幾人唏噓不已,張安世看向司馬遷笑問道,“若讓太史令大人為我父定一句評語,不知會是什麼呢?”

司馬遷道,“治亂世用重典,你父重權卻不貪財,也沒有為己謀過私利,他……不過是皇上手裡的一把刀。”

皇上手裡的刀……?

張安世苦笑,“太子肯與我結交,就不怕招人詬病嗎?”

劉據笑道,“你父親是你父親,你是你,在為人處事上,兩者沒有必然聯系。況且本義向本宮舉薦,直言你人品溫良,與你父不同。”

張安世眼中泛光,起身深深一躬,“蒙太子殿下不棄,張安世願效死勞!”

“坐下坐下!”劉據抬手讓他落座,眼望星空感嘆道,“於浩瀚星空,個人何其渺小?彷佛塵埃之於大地,最終都逃不過塵歸塵,土歸土的同一命運。”

田千秋也嘆道,“沒錯,小民百姓也好,達官貴人也罷,百年之後都是一堆黃土而已。”

劉據舉杯,忽然發現司馬遷低頭念叼著什麼,奇道,“司馬大人,你寫什麼呢?”

司馬遷道,“臣正在記錄剛剛太子所言,塵埃之於大地……”

劉據大驚,放下酒杯斥道,“不準記錄!趕緊毀掉!”

司馬遷道,“不可不可,太子殿下出言每每發人深省,值得永世流傳!臣準備單出一章《太子語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去……永世流傳……?

還《太子語錄》……?

劉據拍桉而起:“司馬遷!你刪不刪?”

司馬遷:“不刪!”

劉據看向坐在他旁邊的李陵,“少卿,給本宮搶下來!”

李陵大叫一聲撲向司馬遷,司馬遷起身就跑,卻沒有李陵動作神速,剛一轉身便被撲倒。

“沒有!什麼都沒有!”

司馬遷高舉雙手大聲呼喊。

李陵在他身上摸索半天,連只竹片都沒找到,哈哈一笑把他扶起來推到座位上,“太史令這樣正直的人,也會騙人!”

劉據哈哈大笑,張安世也笑道,“殿下早就知道你什麼都沒寫!”

司馬遷一愣,“那為何還要捉我?”

田千秋笑道,“誰讓你總低頭走神?罰酒!”

劉據道:“對!罰酒三杯!”

司馬遷連連擺手,“臣不勝酒力……”

劉據向李陵使了個眼色,李陵端起酒杯就往他嘴裡灌,司馬遷手舞足蹈不停掙扎。

李陵灌酒沒有成功,反手喝光杯中酒,“算啦,我替他喝吧!萬一太史令大人生起氣來,把我寫成無賴可不得了!”

司馬遷點頭讚道:“此言有理!我陪你一杯!”

幾人笑做一團……

……

直到深夜,他們都已經醉意朦朧。

尤其是司馬遷,兩杯酒下肚就臉紅耳赤,話都說不利索了。

劉據讓人在博望苑騰出幾間客房,安排他和他的書簡。

李陵和張安世也在博望苑宿下,只有田千秋似乎意猶未盡。

“殿下以為司馬遷所言如何?”

劉據知道司馬遷以後的經歷,自然心有戚戚焉,“太史令性情耿直,為人不會轉彎,以後怕有大禍。”

田千秋眼睛一亮嘆道,“殿下思感如此敏銳,讓人敬佩!”

劉據搖頭苦笑。

他總不能說自己來自後世,對將來發生的事情瞭如指掌吧?事實上,如果司馬遷沒有被武帝扔進大獄,還能不能寫出名垂千古的《史記》來,恐怕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田千秋道,“我觀此人豁達直率,他日必能為殿下所用,殿下可召其入苑,以殿下溫良平和之性情,或可令其鋒芒稍減,以免招來禍事。”

劉據道,“太史令是現任官員,不宜招攬。況且真要是那樣,他還是司馬遷嗎?”

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第二天,劉據照例到未央宮給衛皇后請安。

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太子劉據因為屢次違逆皇后衛子夫,固執己見,對他那位皇帝老爹奉若神明,認為他無論做什麼事,說什麼話,皇帝老爹都會以超越任何人的“上帝之眼”分清是非黑白,根本不用他花心思琢磨應對,氣得衛子夫把每日一次的請安改成了五天一次。

如今太子“回頭是岸”,她也心情大好,把請安頻率又改回一天一次了。

“長公主來過,你表兄不肯去博望苑。”

這個結果早在預料之中。

太子性情軟弱,不得帝心,所以姻親中沒什麼人願意往他身邊靠攏。

衛子夫道,“皇上雖然對你稍有改觀,但仍大意不得,象這些事情,為娘能擋的都會替你擋下,你不要分心。”

劉據點頭答應,“如果姑姑不反對,兒臣倒是可以在父皇面前提一提,讓表兄到軍中歷練一下。”

衛子夫道,“你姑姑怕不會同意。曹襄當年若不是有你舅舅在,她也不會讓他從軍,結果還不是……”

她沒有再說下去。

這件事不止是衛青的一塊心病,對她來說心裡也有疙瘩,和平陽長公主說話時都刻意避開這個話題。

對於另一位表兄曹襄戰而無功的事,劉據沒有發言權。

兩人正說著話,小黃門於其隔著門簾說道,“娘娘,皇上有旨,傳太子殿下到武英殿見駕!”

衛子夫嚇了一跳,問道,“皇上可有說是何時嗎?”

於其道,“皇上說讓殿下給娘娘請過安之後就過去!”

劉據起身告辭,衛子夫緊張地拉住他叮囑道,“據兒,見了你父皇,說話千萬要小心,不該說的千萬不要說!”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