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再起波瀾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S市某書店。

再一次出院的葉佚名扶了扶眼鏡,笑著給書店老闆打招呼:“郭兄,好久不見啊!”

“葉先生,請裡面坐!”郭振宇起身相迎。

葉佚名慢悠悠地走進去,對郭振宇說:“郭兄,最近有什麼名人著作嗎?”

郭振宇聽後一陣遲疑,不知道該不該說。

而就在郭振宇遲疑期間,書店內又陸陸續續來了七八個,大家開始聊現代詩和古文詩之間的好與壞。

葉佚名見幾人聊得興起,也不禁湊過去旁聽,並時不時的插上兩句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葉佚名聽完路人吟唱完《岳陽樓記》擊掌而嘆,覺得作者簡直就是說道自己的心坎裡面。

自己這麼鼓吹西方,難道真是為了自己了?還不是因為隆國太弱小,所以必須需要發展;因為需要發展,所以必須倒向強大的西方學習先進的知識。

葉佚名覺得自己這一套邏輯思維並沒有問題,怎麼世人就是不理解呢?當然在這期間,自己稍微改善下生活條件,也是無可厚非。

唉,世人愚昧者太多.....

葉佚名感嘆完,重新振作了精神,好奇問道:“這是哪位國學大師說創?真恨不能一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郭振宇面色古怪,欲言又止。

但那路人則是興奮的推薦道:“這是楚才浩寫在《岳陽文集》的一篇散文,我強烈推薦你買一本看看,其他文章雖有不如,卻已經是最近發行中質量過硬的書籍,我建議你可以收藏一本。”

楚才浩這三個字對於葉佚名而言簡直是禁忌中的禁忌。

當聽到恨不能一見的人是楚才浩,葉佚名的臉直接有紅轉青,又從青轉紫,那混合著悲憤、哀愁、抑鬱、淒涼和怒火的複雜情緒,深深的感染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唉!”

郭振宇終於還是忍不住嘆息,在這種時候,做為書店老闆的他就顯得尷尬了。

從道德上,他覺得葉佚名崇洋媚外,連祖宗的東西都丟棄很是不應該的,但從情感上,他又無法對這個多年的金主爸爸,說些什麼,況且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已固有的價值觀,是很難改變的。

幾個路人面面相覷,不知道這人是不是神經病,為了不被牽連,趕緊拿上書從另一邊繞道走了出去。

幾名路人的離開,絲毫不影響書店內嶽陽書籍的火熱探討。

《岳陽文集》一共有三篇引發眾人熱議,其中兩篇自然不用過多敘述,而最後一個篇正是鄧梅的那篇遊記,之所以能得到眾人關注主要也是取了巧,並不是說寫的不好,但大家的關注點還是文會以及夜宴上發生在名人身上的各種趣事。

其中鄧梅所寫的楚才浩七步成詩更是為人津津樂道。

現代,尤其是千禧年期間,面對西方,或者說面對以西方文化為首的外來文化的衝擊,眾人思想各異,現在的文藝小年輕們,要麼談川端康古為首的一批RB文學家,要麼談西方作家。你要是參加什麼文學聚會,聊魯迅、徐志摩或者他們一些詩集什麼的,只會被認為老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也就只有古文還有市場,不如說,經過歷史的沉澱,反而更顯的歷久彌新。

但古文寫作的門檻過高,能寫的出眾的更是寥寥無幾。

這時候《將進酒》和《岳陽樓記》的問世,怎麼不讓這些文藝小年輕們欣喜若狂?

如果說,郭沫若、徐志摩等人是民國時期文壇偶像,那楚才浩絕對是現在的文藝小青年們的偶像。

不管是文藝青年,還是對詩詞有研究的學者,都捧著《岳陽文集》中楚才浩的詩詞如獲至寶。

幾乎是逐字逐句的研究,甚至最後直接將原句拆解重組,然後放進自己的詩歌、文章作品當中。

只可惜楚才浩的產量太少,到現在也不超過五首,這讓他的崇拜者們感到非常遺憾。

.....

HN出版社丟擲的《岳陽文集》,確實如周松所想的那樣引發了火熱的市場,和巨大的轟動。

市場是不出意料的火熱,但所引發的起轟動卻出乎意料之外。

《岳陽文集》的正式發表,不如說是《將進酒》和《岳陽樓記》的發表,猶如一道閃電劃破03年代的文壇夜空。

跟普通讀者爭論點在“這本書優秀不優秀,配不配和楚才浩同列”上不同,媒體、學者們則恰好相反,對於《岳陽文集》的質量早已達成共識,現在的爭論點反而是集中在“楚才浩的這兩篇詩詞能不能成為傳世之作”上。

這可是關乎一個文人排序,和社會地位的核心問題。

如果只是單純點定性為“佳作”,他就只是在此領域內有水平和影響力的一位高水平詩人,而如在往上評定,那他就會成為當之無愧的國文大師,稍後再有兩三篇水準以上的作品續上,就極有可能成為國文宗師級別的人物。

這是一些安資排輩之人所不能接受的,一個小輩也能騎在我們頭上?

於是乎,一股洶湧澎湃的爭論浪潮在3月即將來臨之前,襲捲了所有話題榜單,紛紛擾擾,熱鬧非凡。

B市,燕大教師宿舍裡。

此時北方還是寒冬時期,但因為暖氣的供應,卻也感受不到寒冷。

萬雲戀戀不捨放下《岳陽文集》後,再一次將注意力轉移到稿紙上。

自《陋室銘》橫空出世後,萬雲便一直深深關注著楚才浩,果然他也沒有辜負自己的期望,後續的《龍國少年說》更是讓他堅定這個這個少年,一定會成為龍國古文化傳播的復興者,雖然中間有點波折,出了什麼《悟空傳》、《那年那兔》等一些低階通俗文學作品,但好在一切還是回到了正軌,總算沒讓自己失望。

他前些天拜讀《岳陽文集》中楚才浩的新作後,簡直是欣喜若狂,頂禮膜拜,恨不得也參與其中。

做為燕大文學系的教授,於是決定寫一點什麼,以助其威。

書桌上擺著十多本參考書,外加厚厚的一摞雜誌,在經過幾天的翻閱資料,萬雲下筆如有神,很快稿紙上就出現一行行鋼筆字——

《隆國為何再也出不了文學大師?》

萬雲這篇論文洋洋灑灑的寫了近萬字,在文章裡面主要講的是偌大個隆國,再也找不到一個真正的文學大師了的原因,認為主流把原因歸咎體制有失偏頗,同樣批判了“盛世”不出大師說。

然後還討論了當今文壇的創作情況。他略舉了一大堆文學獎的獲得者,嘲諷其都是沽名釣譽之輩,沒有一個夠資格成為大師的。

在文中寫到,偉大作品的誕生,大環境並非是決定因素,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作家本人,盛世有盛世的大師,亂世有亂世的大師,

最後更是直接點名,十分看好楚才浩今後的成就,認為他將是古文的復興者,未來可期,如果未來國內有大師的出現,一定是楚才浩。

這篇《隆國為何不出文學大師?》,一經問世就引起大討論。

直接成為了文壇大混戰的導火線,罵戰再起。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