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最佳編劇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直播節目中,面對著尤物般的女主持,男嘉賓打趣道:“艾婕,難道你喜歡壞孩子?”

“呵呵,壞孩子很酷。”女主持一陣嬌笑。

男嘉賓笑著搖搖頭:“艾婕,其實容並不是什麼壞孩子,他那是批判現實主義,很鮮明的個人風格。”

“是嗎?那麼年輕?就已經批判現實主義了嗎?”

“呵呵,要不是年齡關係,我寧願稱呼他為——批判現實主義大師!”男嘉賓解釋道,“其實他的作品,總會對某種社會現象進行批判。並且很好的把握住了尺度,兼顧娛樂性和藝術性。”

“哇!你的評價那麼高嗎?”女主持難以置信,“不是觀眾打砸電影院了嗎?”

男嘉賓聳聳肩:“不能引起爭議的,那還算什麼批判現實主義?而且聽說容已經被他們國家那個。不被那個的導演,那就不是好的批判現實主義大師!呵呵呵。”

男嘉賓是法國電影評論的專家。作為歐洲新浪潮的老巢所在,他們特別喜歡這種叛逆、批判、獨立特行!尤其是那種天馬行空的放飛自我,有著獨立思想的作者電影。

當然,這就是影評人士的解讀。反正你一個拍電影的懂什麼?我們比你還要懂你的電影!

如果容光聽到這樣的評論,他同樣會一臉懵逼!兄弟我什麼時候變成了批判現實主義?還特麼的大師?

然而就在此時,鏡頭突然一個大特寫——塞隆已經難以壓抑住內心的興奮,她遵守承諾,給了容光一個法式溼吻。

“哇——!”

……

現場的尖叫聲震耳欲聾。萊昂納多和奧利弗.斯通等人哈哈大笑,兩旁的記者都像磕藥般,對著倆人一通狂拍。

容光同樣愣了一愣,接著很配合的表演一番。反正這裡是法蘭西,吻來吻去就是日常!而且國內也看不到這樣的鏡頭,根本就不怕刺激到小泉泉。

在高潮迭起中,終於進入到閉幕式的會場,等待著頒獎儀式的開始……

然而剛進入到會場,容光意外的見到一位內地名導:“姜聞哥,你怎麼來了?”

“呵呵。”實際上,倆人並不怎麼熟悉。姜聞還帶著自己當時的法籍太太和混血女兒,“你就是光子吧?你怎麼也來了?”

容光突然恍然大悟:“《鬼子來了》?”

怪不得之前沒有回憶起來。由於怎麼樣也通不過稽核,姜聞索性就帶著影片,偷偷的來到戛納參賽。因為國內相當的保密,容光根本就沒有聽到任何訊息。

不過這部《鬼子來了》,前後花費48萬卷膠片。尤其是攝影師顧長偉建議,全片就拍成黑白片,就為了片尾那抹鮮紅的畫面。確實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感染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尤其奇怪的是,到了戛納電影節,影片就被中日雙方同樣抗議?在這個年代,包括中國觀眾,他們同樣接受不了這樣表述的抗日題材。

當然,返程以後,姜聞就和容光一樣,領取免費休假五年票一張!

不過姜聞依然特老實,他真的規規矩矩休假五年,並不像某個循規蹈矩、忠厚老實的二貨。這已經是放飛自我!谷

沒想到後果很嚴重,導致後來姜聞實在手癢,就去折騰陸穿導演的《尋槍》,直接讓陸穿變得生無可戀!

姜聞苦笑點點頭:“那你呢?”

“《寄生蟲》!”

“《寄生蟲》是你的片子?”姜聞大吃一驚。他到了戛納以後,面對雙方的抗議,還要和國內追趕來的,要求他退賽的華誼王家兄弟鬥智鬥勇?因此根本沒有心情理會外界的訊息。

“我是編劇和主演。”

“哦!光子,那麼加油!”

“姜聞哥,你也加油!”

簡單寒暄後,頒獎儀式正式開始。

今年確實是華娛電影的大年。先是《鬼子來了》獲得兩個小獎,接著:“最佳編劇獎:容光、奧利弗.斯通,《寄生蟲》!”

掌聲中,容光和奧利弗.斯通一同上臺領獎。奧利弗.斯通率先致辭,說了一通很普通的感謝語。可能他正在憋大招,就等著拿後面的大獎。

輪到容光,他同樣先感謝了一圈,接著就說道:“……前些天,我觀看了《憤怒的葡萄》。相比較影片裡的大蕭條時期,現在的人們已經幸福了很多,也已經解決了許多社會問題。而這次參展的《寄生蟲》,同樣記錄了某些社會問題。但我依然是個樂觀主義者。我堅信,在所有人共同努力下,社會問題必將得到解決。同樣感謝戛納!電影讓生活更美好!”

掌聲熱烈。

容光迴歸到自己的座位上。這是他意料之中,但也是唯一有可能拿到的戛納獎項。接下去,就可以完全放鬆心態,觀看別人的領獎。

隨後的頒獎波瀾不驚。與原先的歷史一樣,楊德昌的《一一》拿到最佳導演獎。《花樣年華》裡的梁朝衛,他拿到了戛納影帝。姜聞的《鬼子來了》,拿到四個獎項,並且還獲得評委會大獎。

終於到了最後,這已經是眾望所歸。在滿場善意的大笑聲中,本屆評委會主席無奈宣佈:“最佳影片《寄生蟲》!”

整個劇組一躍而起,所有人激動的相互擁抱,而塞隆更是激動的淚流滿面……

奧利弗.斯通春風滿面的再次走上臺:“我首先要感謝戛納組委會,感謝……,感謝……。但我還是要說,貧富差距和階級固化的頑疾,已經逐漸吞噬著……”

一大段的政治性評論,完美的好萊塢白左言論。

容光禮貌的鼓著掌,對這些言論卻有些不以為然。

從總體來說,《寄生蟲》其實屬於輕噴。並不是特別尖銳,這讓各個階層都能夠接受。因此容光才會“樂觀主義者”。

說難聽點,這樣的社會問題,靠某部電影能夠解決嗎?還不如相互包容,期待全社會共同努力。總不能一直揭傷疤,這確實能夠警醒一部分人,但同樣會引起更多的爭議和矛盾。

有問題,那就積極面對,努力去解決,盡力就好!這就是容光的人生態度!

當然,也不能說奧利弗.斯通不對。無非這是兩種人生態度,目的其實都一樣,都是為了未來會更加美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再次等候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