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巡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趙王括五年,一月。

朝會結束之後,趙括準備巡視全國。

趙國上一個巡視全國的君主還是趙武靈王,繼位沒多長時間,就扔下大臣,帶著幾個僕從圍繞著趙國邊境轉了一圈。

也就是這個時候,趙武靈王發現趙國的領土和當年魏國一樣被分成了奇葩的三塊,一塊是邯鄲為中心的河北平原,一塊是太原,一塊是代郡。

而夾在趙國中間的正是中山國,不拔除這個眼中釘,肉中刺,趙國的國力永遠無法整合在一塊。

於是回來之後,趙武靈王便定下了交好中原各國,向北擴地的戰略。

之後整個趙武靈王時期,趙國沒有和中原各國發生大的衝突,一心向北發展,擴地數千裡,除掉中山國,解決心腹之患,國力大增。

甚至後來趙武靈王還跑到秦國咸陽轉了一圈,膽子之大,令人咋舌。

之後的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都沒有巡視全國,最多也就是前往晉陽故都,祭祀一下先祖。

如今趙國各個地區的產業規劃已經鋪設完畢,道路正在努力往縣級普及,河道還在疏通,水利工程還在建設,河套也仍然在開發。

但是具體完成到哪一步,完成的怎麼樣,有沒有偷奸耍滑。

北方的大牧場建的怎麼樣,有沒有偷工減料和拖欠工人工資,百姓生活的如何,能不能吃飽飯,賦稅重不重,官吏治理的好不好,有沒有欺壓百姓的現象,學院辦的怎麼樣等等,都需要趙括去瞭解。

說實話,趙括心裡其實不想去,這年頭的車輪沒有輪胎,是用木頭揉成半圓,然後兩個半圓拼接而成,跑起來也是一顛一顛的。

正常人倒是無所謂,他們已經習慣了,而且現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坑坑窪窪的土路才叫坑。

現在趙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鋪設了官道,馬車雖然還是有些顛簸,但是幅度已經很小了。

對於那些經常跑來跑去的商人來說,躺在車上睡覺都不成問題。

但是趙括他不正常啊!

即便墨家和公輸氏為趙括專門打造了一輛大馬車,並且用了當世最頂級的減震技術,趙括還是能清晰的感受到顛簸。

而且他覺得自己只適合動動嘴皮子,規劃規劃大方向,然後把事情交給別人幹就行了,那些人幹的肯定比自己好。

不過巡視全國這種事只能由他自己去,別人真的沒辦法代勞。

有些事情必須親自走到下面,真正的瞭解之後,才能做出對應的調整。

待在王宮中,靠著那一張張奏摺,聽著各地官員的回報,評上幾個簡單的:上上,上中,上下,是遠遠不夠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官員的好壞不是自己說得算,也不是同僚說得算,甚至不是政績說得算,只有百姓說的才算。

鞋合不合腳只有腳知道,官員幹的好不好,只有治下的百姓知道。

同時,趙括還需要根據各地的進度,調整之後的規劃,順便規劃規劃第二個五年計劃。

“大王,若是有急事發生,來不及通報,臣等該如何行事?”臨行前,魏無忌沉聲問道。

國家大事,分秒必爭,國君卻在外巡視,等到急報傳到國君手中,國君下了決策之後在傳回來,國都都可能被攻破了,因此必須給大臣決斷的權力。

按照慣例,魏無忌是有這個權力的,因為趙括出征河套的時候,就是魏無忌監國。

之所以這麼安排並不是因為魏無忌的名聲,而是因為魏無忌的身份——魏國公子,魏王的親弟弟。

如果趙國遭遇危險,魏無忌可以利用這個身份,尋求魏國幫助趙國。

如果這個危險來自魏國,魏無忌可以憑藉身份化解,同時也能讓魏國投鼠忌器。

魏王忌憚魏無忌是真,但是和魏無忌的感情也是真的。

再加上魏無忌在趙國毫無根基,不用擔心他造反,又有本事,允文允武,能治理國家,也能上馬殺敵,還能幫助趙國和魏國維持良好的外交關係,長得又帥,名聲也好,還能幫趙國吸引人才。所以趙括就一直讓魏無忌坐在相國這個位置上沒有換過。

魏無忌一開始來趙國只是以一種人質的身份加入趙國,沒想到趙括竟然對他毫無保留的信任,幾乎所有事都交給他處理,從不過問他和魏國之間的書信來往。

士為知己者死,這種信任,讓他逐漸融入趙國,將趙國當成第二故鄉。

甚至明知道趙國強大了之後,魏國很有可能會被趙國所滅,就像當初魏國強大了,想要滅掉趙國一樣。

魏無忌仍然沒有離開趙國。

這次趙括出巡仍然和之前出征一樣,將權力下移給魏無忌。

但這次出巡和之前出征不一樣的是,之前出征趙括將所有大軍都帶走了,但是這次趙國的十萬精兵卻是留在邯鄲的。

兵權,這是君臣之間最大的矛盾點,甚至比財政大權都要敏感,為了減少君臣之間的隔閡,魏無忌必須提醒趙括。

如果不給我們調兵權,那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我們都不會調兵。

如果給我們調兵權,那就留下信物,免得到時候君臣之間產生隔閡。

天下多動亂,必須以防萬一。

“如果出現緊急情況,大家商討之後自行決定。諸位意見相駁之時,以右相、左相、太尉三人意見為主。右相、左相、太尉三人意見相駁之時,以右相意見為主。另外,我會將王璽、虎符、節杖全部留下,交由右相、左相、太尉分別掌管,三人全部同意,即可調兵。”

趙括聞言,頓時明白了魏無忌的意思,立刻命人將王璽、虎符、節杖取來,分別交給魏無忌、藺相如和樂毅。

趙國的大軍只有帶著加蓋了王璽的詔書,並且持有虎符和節杖才能調兵,三者缺一不可。

其中虎符有兩塊,分別掌握在將軍和國君手中,只有兩塊合一才能調兵,每支軍團的虎符都不一樣,也有的虎符能夠調趙國境內所有的軍隊。

確認虎符是真的之後,還需要出示詔書,詔書上寫明了用多少兵,由誰統領,去幹什麼,用到什麼時候。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