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養廉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管是事先已經知道的,還是事先不知道的,在此刻心中都充滿了震撼。

秦國商鞅變法前的士卒戰鬥力和變法後的士卒戰鬥力差別他們都很清楚,變法之前,即便秦獻公勵精圖治,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秦軍的戰鬥力也只能算是二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商鞅變法後,秦軍戰鬥力直接超越三晉,成為當世最強。

為何?不就是為了獲得獎勵嗎?

趙軍戰鬥力本來就極強,天下除了秦軍之外莫能當,士卒對趙括更是極為擁戴。

趙國大臣都明白這件事宣佈之後,將會在趙軍中掀起怎樣的軒然大波。

死戰不退,不再是誇張的說法,趙軍真的願意為趙括戰至最後一個人。

以前他們就知道趙括對士卒的待遇非常好,伙食甚至還有肉,現在看來,這哪裡是好,簡直是好的過分。

一些官員甚至都有投筆從戎的想法了。

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不出意外的話,最後也只能混個低階爵位,還不如中層的將士。

“我知道大家心中已經有些不平衡了,呵呵。”趙括看著大家,笑著說道,“官員的福利自然也是有的。”

“第六條。官吏俸祿的調整。從明年一月一日起,所有官吏俸祿上漲三成,最底層小吏的俸祿從三十六石上漲到五十石,以錢幣發放。官員五十五歲可申請退休,做官期間無任何貪汙腐敗的官吏可獲得官府發放的養廉金,發放標準為俸祿的六成,直至去世。”

退休,對於朝堂上的高官基本上沒什麼用,官本位下,除非是政鬥失敗,基本上都是一直幹到死,不存在退休兩個字。

但是對於中下層官員意義巨大,他們大部分都是個小官,自覺一輩子就這樣了,早已對封侯封公,權傾天下不抱什麼希望。

除了在黔首面前偶爾顯露一下官威,在誰面前都要點頭哈腰,所以他們也不把目標放在升官上,而是選擇竭盡所能掠奪錢財。

由於地位的限制,每個人貪的錢或許不多,但是所有人加起來,就是趙國最大的貪官也比不上。

趙國的俸祿並不算高,最底層的小吏只是斗食。這麼一點微薄的俸祿,最多養活自己,養活一整個家庭完全不可能。

提高俸祿可以讓他們在原本的基礎上過的更好,官員也是人,也要生活,趙括從來不奢望官員一心為民。

況且就算有那麼極少數的官員一心為民,不圖回報,讓他們過的好一點,也能幫助更多的百姓。

其實在趙括看來,一心為民也好,為了討好上級也罷,沒有區別,最後還是要看政績說話。至於你心裡怎麼想的,誰知道?

養廉金可以讓他們官宦生涯結束之後得到一份保障,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免去後顧之憂。

“以前因為貪汙被處置的官員中,總有人說俸祿太低了,他們也是迫不得已,寡人可以理解。所以這次寡人直接上調了俸祿,並且將最低年俸升到了五十石,天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俸祿能夠超過我趙國。”

“所以,從今以後,我不希望有官員因為貪汙被抓的時候再說這句話。同樣,從今以後,凡是因為貪汙被抓的官員,寡人必嚴懲,除了斬首之外,三族之內,子孫三代不得入學,不得做官!”趙括冰冷的目光掃過每個人的臉龐。

貪汙之事光靠嚴懲是沒用的,朱元章扒皮充草也阻止不了官員貪汙。沒辦法,明朝俸祿太低了,不貪全家老小肯定有人被餓死,貪了只是有可能被抓到。

靠提高俸祿同樣沒用,宋朝的俸祿是古代之最,依然阻止不了官吏貪汙。

只有將兩者結合,給官員提供一份較為豐厚的俸祿,保障生活,讓他們不至於被生活逼到絕境,然後提高處罰力度,才有可能將貪汙之事控制在小範圍內。

至於完全禁止,趙括從來都不奢望。

利益足夠,別說區區殺頭,就是誅九族也阻止不了有些人鋌而走險。

凡官宦之家,必重視傳承,希望家族源遠流長。斬首,加上三族三代不得入學,不得做官,足以斷掉整個家族的未來。

讓他們在大多數的時候壓制住心中的貪念,想一想到底值不值。至於沒控制住的,那就只能請屠刀幫忙了。

眾人聞言,背後頓時一涼,只覺得有一道冷風從脖子處掠過,即便是沒有幹過任何壞事的此時此刻也心虛的低下頭,不敢抬頭看趙括。

這就是先禮後兵吧,先給你一口糖,如果不聽話,等待你的就是屠刀了。

“第七條,廢除活人殉葬,鼓勵節葬。從明年一月一日起,凡使用活人殉葬者,抄家,家主斬首。”趙括說道。

廢除活人殉葬就不用多說了,這玩意完全就是反人類。

秦國秦獻公繼位之後,立刻在秦國廢除活人殉葬,之後秦國便沒有使用活人殉葬過,直到胡亥這貨登基,把秦始皇所有沒有子嗣的嬪妃全部殉葬,再開人殉制度。

將祖宗八代上百年的努力化為齏粉……

東方六國也明白人口的重要性,所以人殉制度早就不盛行了,但也沒有完全廢止,現在這項規定就是徹底廢止人殉。

在這個講究孝義的時代,同時還流行厚葬,似乎不能讓父母風風光光的下葬就是不孝,即便已經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賣身為奴也要做到。

而貴族則是將大量銅鐵,陶瓷,絲帛等物埋入地下,如果只是一個兩人這麼做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在社會上形成一種風氣,所有人都這樣做的時候,影響就大了。

中原各國銅鐵等金屬本來就不夠用,還要埋在地下,大量財富的流失讓本就不富裕的國家更是雪上加霜,錢荒愈演愈烈。

後來不少像曹操這樣的缺錢了就派人盜墓,從死人那裡借錢。

問題是厚葬這種東西官府又沒辦法制止,畢竟怎麼下葬說白了是別人的私事,你可以從人道主義方面廢除人殉,但是你不能禁止別人花自己的錢厚葬自己老爹。

所以只能鼓勵節葬,透過潛移默化來改變社會風氣。

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代人,兩代人,甚至三代人來完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