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七章 權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天,趙括一大早來到工坊,墨風等人已經在此等候一會兒了。

樂毅三人沒事幹,也跟在趙括後面顛了過來。

尺子已經做好,接下來就是量器和衡器了。

這兩樣就不能以墨家為標準了。

天下各國長度單位雖然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都是按照丈、尺、寸為標準的,還算統一,容量的差別就大了。

比如齊國,姜齊的時候以四升為豆,四豆為區,四區為釜,十釜為鍾。鍾是最大的計量單位了,所以孟子才會說‘萬鍾而不辯禮儀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而田氏的家量,則以五升為豆,五豆為區,五區為釜,十釜為鍾,所以才能‘以家量貸,以公量收之。’也就是常說的‘大鬥出,小鬥入,’來爭取民心,發展力量。

後來田氏代齊,田氏的家量就變成了齊國的公量,但是齊國各個貴族依然有自己的‘家量’,他們玩這一套玩的很熘。

除了齊國之外,其餘六國也各有不同。

而墨家的容量單位是按照宋國為標準的,同時受到齊國的影響,和趙國經常使用的單位不同,趙國不能照搬墨家的量具。

趙括想了一下,命人打造了內壁長寬高各一尺的青銅容器,然後以此為一斗,定下標準。

接著按照一石等於十鬥,一斗等於十升,一升等於十合,一合等於兩龠的標準,分別製作出來出來石、升、合、龠的標準量具。

按此標準,一升大概相當於之前的六升,一石相當於之前的六石。

以後趙國的畝產是真正要做到不滿石了……

接下來便是重量,古人喜歡以糧食作為衡量標準,比如容量是‘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準其概。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鬥為斛。’的標準推算出來。

一斛也就是一石。

重量單位也是如此,一龠容一千二百粒黍,重十二銖,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

如此一來,容量單位和重量單位居然神奇般的首尾相連了。

除此之外,還有錢、圭、化等重量單位,也都各有進位制。

趙國有一種貨幣便是以化為單位的。

趙括不打算繼續按照黍米作為衡量標準,而是選用自然界中最常見的水作為標準。

不管是黍米還是小麥,無論怎麼壓實,中間都會有空隙,而且不同乾溼、飽滿的糧食,密度不同,重量不同,很容易造成誤差。水則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誤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為了方便計算,趙括將長寬高各一尺的青銅容器所裝的蒸餾水的重量定為一鈞。

至於什麼熱脹冷縮,標準大氣壓啥的就不用去管了,這個時代還不需要精確到那種程度。

然後用秤先秤了青銅容器的重量,再秤加上蒸餾水的重量,再計算出差值,然後根據重量製作出標準的‘法。’

水是流動的,在晃動的時候難免會灑出來,試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最後廉頗看不下去了,直接用內氣封住了青銅容器的出口,讓水無法灑出來,這才得到標準的重量。

之後鍛造又經過多次失敗,終於製作出標準的權。

這個時期的秤叫做衡,秤砣/砝碼叫做權,所以有個詞叫‘權衡。’

此時中國已經出現了不等力臂秤,秤桿上有刻度,掛物品的繩子和掛秤砣的繩子可以在秤桿上移動,不需要使用成套的砝碼一點點疊加,而是採用一個固定的秤砣,利用槓槓公式計算出來重量。

中國的不等臂秤比世界其他地方早數百年。

後人常言,槓杆原理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殊不知早在千年前中國先人就發現了槓杆原理,並應用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反而發現了槓杆原理的某個地區,卻沒有任何應用。

不過等到趙括將提竿細秤創造了出來之後,不等臂秤也將要被掃入歷史的塵埃之中了。

提竿細秤相較於不等臂秤更加方便,可以直接讀出物品的重量,更容易在民間的推行,歷史上直到兩千多年之後依然在民間被廣泛使用。

確定鈞的重量之後,趙括沒有按照之前的換算。

以前的進位制有十二的,有十六的,有三十的,有四的,計算太過麻煩,數學不好的很容易出錯。

而是規定一石等於五鈞,一鈞等於十斤,一斤等於十兩,一兩等於十錢,一錢等於十銖,採用十進制。

以前趙國一石大概相當於後世六十一斤。

現在新的標準下,一石的重量在後世一百二十三斤左右,大約是現在的兩倍。

一斤大約等於之前的四點八斤,也就是五倍小一點。

也好方便新老度量衡之間換算,讓趙國民眾更好適用。

“大王,我們趙國什麼時候開始實行新的度量衡?”墨風有些激動地說道。

他有一種感覺,自己似乎要見證一個新時代的誕生,而自己,便是締造這個新時代的一份子。

“新的度量衡先在工坊實行,以後工坊的器具全部按照新的度量衡為標準打造。至於在全國推行……再等等。”

趙括想了一下說道。

他沒有下令立刻在全國各地推行新的度量衡。

一方面,製作足夠各地使用的度量衡需要很長的時間。

度量衡要求無比精準,不能有任何誤差,比製作兵器難度更高。

另一方面,最近趙國不斷下發新命令,全國各地的官員都非常忙碌,不能再繼續給他們增加負擔。需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將事情處理完,再下發新的政令。

而且趙國商業繁榮,來往商人絡繹不絕,強制推出新的度量衡,必然會造成市場混亂,影響商稅的收入和民眾的生活。

當然,新的度量衡是必須推出的,因此才會出現黑心商人偷偷打造不合規定的小斛,用於出售米糧,藉此謀取暴利

新的度量衡必須循序漸進,逐漸推行,接下來幾個月,甚至明年一整年都是趙括留給民眾適用的時間。

“等等也好。”樂毅等人點了點頭,最近趙國新政不斷,邯鄲的官員都忙的腳不沾地,何況地方上的官員。

更重要的是:趙括要成婚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