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針對燕國的陽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武陽和易水以南的土地是我燕國除了薊城附近之外最好的土地,外臣都可以做主,割讓給趙國。”

“不過上谷郡土壤貧瘠,多是大山,北方又有匈奴、東胡、林胡等外敵。趙國得到上谷郡,雖然表面上增加了領土,但實際上需要派出更多的士兵鎮守邊疆,大大增加了國內的負擔。整體來看,弊大於利。臣為大王計,不如將上谷留在燕國,還能讓燕國幫助大王分擔外敵。”將渠一幅為趙國著想的樣子。

上谷郡雖然沒有中原繁華,但其實也沒有將渠所說那麼多差,而且其戰略意義重大。

太行八陘最後一陘軍都陘便是位於上谷郡境內,只要佔領了上谷郡,趙國便可以南北兩面夾擊,隨時出兵滅掉燕國。

將渠很顯然明白其中道理,因此死活不願意割讓上谷郡。

趙括想了一會兒,也知道讓燕國割讓兩郡之地有些困難,於是說道:“這樣吧,燕國將上谷郡割讓給我趙國,然後我用上谷郡和燕國換一個人。如此一來,燕國也就相當於沒有割讓上谷郡。”

“敢問趙君想換何人?”將渠問道。

“慄腹。”趙括說道。

“慄腹不是已經被趙君俘虜了嗎?”將渠有些納悶。

人都在你手裡了,還換啥?

“他還沒有投降。”趙括有些頭疼的說道。

無論是樂間、榮蚠,還是卿秦、劇辛,被俘虜之後都麻熘的投降了。唯獨慄腹,忠君愛國,死活不肯投降,甚至還要絕食自盡,跟頭犟驢似的。

要不是趙括看上了他一身才華,早就賜他一把刀,讓他自刎了。

不過任何人都有弱點,慄腹也一樣。

他對燕國忠心耿耿,如果這時候燕國把他給賣給趙國了,慄腹自身信念瞬間便會崩塌,就如同當年田單一樣。

到時候趙括再招降將不費吹灰之力。

“這個……外臣不敢做主。”將渠有些為難。

燕王雖然下令談和之事由他全權負責,但是他還真不敢隨便將慄腹給賣了。

即便慄腹戰敗被俘,但名義上還是燕國相國,而且至今寧死不屈,這個責任他背不起。

“沒事,你可以派人回去詢問燕王,我們繼續談後面的。”趙括說道。

他相信燕王肯定會同意的。

“我燕國願意向趙國稱臣,並獻出黃金萬鎰,希望能夠換回我軍俘虜。”將渠俯身說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黃金萬鎰就想換回二十萬精壯?呵呵,先生真是好算計。不如這樣吧,本王出兩萬鎰黃金,只求燕國再賣給本王十萬精壯。不知如何?”趙括冷笑道。

將渠臉上有些尷尬,拱手道:“若是趙軍不滿意,我燕國還可以再加一點,了,而且這些俘虜趙君留著也沒用,還要用糧食養活,殺了又有傷天和。”

“本王也不瞞先生,其他條件本王都可以讓步,唯獨這二十萬俘虜本王是絕對不可能放回燕國的,原因你也清楚,如果將這些俘虜放回去,那這場仗我趙國就相當於白打了。”趙括沉聲說道。

“大王就忍心讓二十萬家庭妻離子散嗎?”將渠悲聲說道。

“造成二十萬家庭妻離子散的是你們燕國,不是本王。”趙括勐拍桉臺,大聲說道,“如果你們燕國不想讓他們妻離子散,可以讓他們所有親屬全部遷入趙國。本王在此保證,對所有燕民一視同仁,絕對不會有任何虧待。你們敢嗎?”

“大王應該知道二十萬大軍的家卷意味著什麼,如果全部交給趙國,那我燕國和亡國還有什麼區別?”將渠說道。

“難道你們不給就不會亡國了?”趙括聲音充滿了寒意。

“趙君是在威脅我燕國嗎?若是我燕國亡國,趙國同樣也會亡國。”將渠勐地站了起來,厲聲說道。

各國可以看著燕國割地求和,但絕對不會看著趙國將燕國滅掉,一步步做大做強。

“本王可以放棄趙國,退守燕國。你燕國呢?”趙括毫不在意的說道。

“……”將渠頓時語塞,他知道趙括不可能這麼做,但是萬一呢?

最後固然是燕趙兩敗俱傷,但趙國至少還有一線生機,而燕國什麼都沒有了,所做的一切,將會全部變成秦齊韓魏的嫁衣!

“肯請趙君寬容幾日,外臣回去與大王商議一番。”將渠咬牙切齒的說道。

“既然先生做不了主,不如讓燕王過來和本王談吧。”趙括直接說道。

這種事情一旦開始扯皮,沒有十天半個月根本不可能談下來,但是現在燕國等得起,趙國等不起,背後還有四個國家在攻打趙國呢。

在他看來,燕王的目的就是讓將渠傳話,來回拖延的時間。

那索性就直接將燕王叫過來,兩個國君直接談。

不過趙括不知道的是,燕王這次還真不是為了拖延時間,而是確實來不了!

歷史上燕武成王要等到明年才去世,不過這次戰敗對他的打擊實在太大,一下子就病倒了,連今年都不一定能撐過去。

“大王病重,難以遠行,還望趙王見諒。”將渠嘆了一口氣。

趙括看向樂間四人,發現四人眼中都有些驚訝,頓時不相信將渠的話。不過這時,劉平俯身過來,小聲說道:“臣收到訊息,燕王似乎確實病重。”

“既然燕王病重,那先生就派個人回去吧,正好還有上谷郡交換慄腹的事情也一同稟報了。本王可以給先生兩天時間。”趙括說道,彷彿上谷郡已經變成趙國的了。

“外臣遵旨。”將渠俯身退了出去。

不用兩日,第二天傍晚,燕國騎士便急沖沖的趕了回來,將燕王的命令交給將渠。

將渠立刻求見趙括:“大王答應用慄腹交換上谷郡。”

“燕王是明智的,那俘虜的親屬呢。”趙括問道。

“大王沒有答應。”將渠搖了搖頭。

趙括沉默不語,他本來想著哪怕能索要來一部分也行,沒想到燕國竟然在這方面竟然如此強硬。

“大王言,我燕國可以用兩萬鎰黃金以及十五座城池換回俘虜,不知趙王可否答應?”

將渠的心中充滿了無力感,此戰之後,就算趙國將俘虜還給燕國,燕國五年之內也無法恢復元氣了。

趙括搖了搖頭,說道:“這些俘虜還是由本王幫燕國養著吧。”

將渠深深的嘆了一口氣,沒有繼續追問。

很顯然,無論是燕國還是趙國,在這方面都不肯退讓一步。

很快,雙方簽訂和約。

和約規定:燕國割讓上谷郡、武陽城、易水以南所有土地給趙國,趙國以上谷郡交換燕相慄腹。

燕國賠償趙國一百三十萬石糧食,五萬斤銅,五萬斤鐵。

燕國向趙國稱臣,五年內不得出兵攻打趙國。

至於俘虜和家卷的事情,沒有提。

趙括知道,想要燕國交出俘虜家卷是不可能的。

將渠也明白,趙括不可能釋放俘虜。

簽完和約,將渠回頭望向數百米之外雄偉高大的燕國下都,心中充滿了背悲傷。

從今以後,這座城池就不再屬於燕國了……

“外臣告退。”將渠滿臉苦澀,俯身一禮,轉身離去。

“本王送送先生。”趙括親自將將渠送至城北,回來之後,對旁邊侍衛說道,“去將慄腹叫來。”

沒多久,慄腹被帶入營帳,沒有說話,只是冷冷地看著趙括。

“看看吧。”趙括將和約遞給侍衛,侍衛送到慄腹手中。

慄腹接過和約一看,整個人瞬間愣住了,身體微微顫抖,兩行濁淚從眼眶中噴湧而出,他緩緩跪在地上,面向北方,失聲痛哭。

“大王,臣有何對不起您的地方,您要將臣賣掉。”慄腹歇斯底里的怒吼。

天空中風雲湧動,慄腹的精神力瘋狂從腦海中衝出,捲起滿天風雲,完全不顧自身死活,在場所有人都感覺到一股恐怖的壓力從慄腹身上瀰漫開來。

一刻鍾左右,慄腹慢慢平靜的下來,龐大的精神力逐漸沒入身體之中,他緩緩起身,冷峻的臉龐沒有任何表情,整個人如同寒鐵一般冰冷,走到趙括面前,俯身行禮:“臣慄腹,拜見大王。”

“先生請起。”趙括扶起慄腹,“此前為了得到先生,使用了一些手段,還望先生莫怪。”

“此事不怪大王。”慄腹搖了搖頭,眼中閃過兩道寒芒。

相比較趙括,很顯然是將他賣了的燕王更加可恨。

“先生上座。”趙括指著旁邊的座位說道。

待慄腹落座之後,趙括也走到座位上坐了下來。

“派人將和約傳回邯鄲,讓平陽君和二弟過來,負責與燕國交接之事。另外,在兩河之間地區設立河間郡,以武陽為郡治,靳黈為河間郡郡守。”趙括下令道。

黃河和普通的河流有所不同,一般的河流都是支流很多,分流很少,越到下游,越匯合成一條主幹。

但是黃河不一樣,它是支流很多,分流更多,整個河北大地,遍地都是他的分支,根本數不清有多少。

河水流到武涉縣附近分成兩個主幹和無數支流,然後北面一條主幹在武遂附近再次分成兩條,最北端抵達薊城附近。

光是大的分流就有九條,被稱為九河,小的根本數不清。

通常所說的河水指的是最大的那條分流,也就是趙國和齊國的邊界。

至於趙括所劃分的河間郡,是武遂以北,武陽以南,河水以東的大片區域。

這片區域在春秋時期是沒有什麼人居住的,直到戰國才被逐漸開發,歷史上要到漢朝才會被開發成天下糧倉。

“臣領命。”靳黈立刻上前一步,俯身說道。

對於這個安排他沒有任何意見,相比較領兵作戰,他確實更喜歡主政一方。

“俘虜的話……”趙括想到這裡,不由有些疼痛。

荀子要追查貪腐,趙豹要和燕國交接,許厲去拜訪農家了還沒有回來,趙勝還在上黨組織以工代賑,藺相如又在養病,虞信和魏齊需要坐鎮中央,堂堂趙國居然沒人用了!

“代郡和河間郡各負責五萬俘虜,剩下十萬俘虜交由樂間負責,慄腹和公孫龍從旁協助。”趙括說道。

“末將/臣領命。”樂間、慄腹、公孫龍、靳黈四人俯身說道。

“本王要求你們在代郡、中山、河間等地開墾農田,興修水利,修築城牆。所有俘虜實行連坐制管理,一人逃跑,全伍連坐。一伍逃跑,全什連坐,以此類推。告訴那些俘虜,只要幹滿五年便可回家,如果表現好,本王可以提前放他們回去。”趙括說道。

這二十萬青壯全部都是免費勞動力,除了食宿之外,不需要消耗任何錢財。五年時間,足以將趙國河北地區大部分土地開發出來。

而且沒有任何人會因此責罵趙括,俘虜是沒有任何人權的,就算那些所謂的名士、君子也不會將心思放在俘虜身上。

趙括沒有將他們全部殺了,反而承諾幹五年活就放他們回去已經非常仁慈了。

要知道,隔壁老秦家殺的俘虜可是已經堆積如山了。

“不要對俘虜太過苛刻,每天飯菜都要管夠,而且要留一定的休息時間。另外,將本王和燕國協商,將他們家卷接過來,燕國沒有同意的事情告訴他們。”趙括又說道。

“諾。”樂間等人道。

慄腹頓時眼睛瞪得滾圓,震驚的看著趙括,其他人可能沒有注意到,但是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趙括的計謀。

自己人對自己不好,要遠比敵人對自己不好,造成的仇恨更加深刻。

同樣,敵人對自己的好,也遠比自己人對自己的好,心中更加感激。

這些俘虜大字都不識一個,他們不會去想燕國為什麼不將他們的家卷送到趙國和他們團聚,他們只知道,趙國曾經為此努力過,燕國沒有同意。

於是,他們本來對於趙國的仇恨便會轉移到燕國身上。

更何況,燕國本來就對不起這些士卒,每次封賞經過層層剝削,落到他們手上寥寥無幾,甚至可以說落不到他們手上。

現在趙國沒有苛刻他們,只用幹五年活就能返回燕國。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五年時間並不是很長,熬一熬就過去了。

但是,這五年時間,他們對於燕國的仇恨是不斷加深的。

甚至中間趙括再加點“料”,這些俘虜即便最後回到燕國,也不會成為燕人,而是在燕國的“趙人!”

最後燕國發現也沒有任何辦法,因為燕國不可能再將這些人驅逐或者殺死,更無法剝離出來!

這是針對燕國赤裸裸的陽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