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黃石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什麼拳法?

陳勝思考記憶中的拳法。

拳法倒是有幾套,但是都不合適,一是沒修煉過,二是有些還有傳承,練了會有麻煩。

數來數去,只有大河拳法可以用。

這套拳法是道家聖者文始真人所創。

文始真人就是關尹子,尹喜,天下十豪之一,道門的無上強者,樓觀道的祖師。

昔年道門聖者老子,化聖之時,就是文始真人求得道家至寶道德經手本。

老子寫下道德五千言,騎青牛直破文界,入九重無上天,開闢道家理想國。

道德經就是道家理想國的立道根本,雖然後來道家還有楊朱、列子、莊子、王禪等聖道將道家的根基打牢,但是道德經絕對是無上典籍之一。

文始真人也是當時天下道家的天人強者,天人十豪之一絕頂強者。

這套拳法就是他領悟道德經,觀大河之意,有所領悟,隨手而創。

隱王是意外從一處遺蹟所得,使用起來沒有麻煩。

論根基之深厚,這樣的拳法不比小五嶽拳法低。

小五嶽拳雖強,但是終究失去了重要的東西。

大河拳法雖然只是隨手所創,但是立意不低,大河也是天下文明的源頭之一,四瀆之一,貫穿神州的脈絡。

陳勝思考著已經選擇好了。

陳安見陳勝神色已然確定。

“不是小五嶽拳?”

“不是,是另外一套拳法,我意外所得。”

陳安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但是也沒說什麼。

“你的拳法什麼樣的環境最適合修煉?”

陳勝想了想:“靠水的地方最好。”

“那就去院子中的小池吧。”

“好。”

陳勝和陳安來到宅院中的小池。

“準備好了?”

陳勝擺好架勢,陳安問道。

“好了,我開始修煉。”

陳勝也不管陳安,開始修煉起來。

大河拳法的招式不多,但是都與水有關,與道德經有關。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這就是大河拳法的總綱。

陳勝慢慢的將這套拳法修煉。

風聲水起,壁刃千巖……

不過九招,但是卻頗有味道,剛柔並濟,有攻有守。

陳勝打著打著就沉入其中。

對這套拳法領悟越來越深。

這套拳法其實就是一套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拳法。

陳安見陳勝狀態已經到了極點,瞅準時間,一下子將那團拳意融入陳勝的頭頂。

拳意直接進入陳勝的意志。

陳勝還沉浸在招式之中。

只感覺意志之中一片清明。

大腦好像變的無比清晰。

他對周圍的感應都提升了很多倍。

整個人似乎看到了天地之間的規則。

太極生水。

陳勝感應到這套拳法的精髓。

剛、柔都在他的感應之中。

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

太極之道,剛柔之道。

這套拳法的剛柔不同於武道二境的剛柔並濟,而是獨屬於道家的剛柔。

陳勝就這麼練著。

陳安見陳勝狀態,也不擔心,就在一旁笑呵呵的看著。

陳勝不停揮舞的雙手之間,漸漸的出現一團水。

這團水就在陳勝周身流動。

陳安看著頗為驚奇。

“這套拳法了不得!”

陳安本來還在想,陳勝修煉是什麼拳法,看到這裡已然知道是什麼拳法了。

“這是樓觀道的不傳之秘,大河拳法。他怎麼得到的,而且這套拳法還與他修煉的武道內練功法,頗為一致,相得益彰。”

“難道這小子說的是真的,真有奇遇?不可能呀?他的運勢沒有低!”

陳安的眼中閃過一道光芒。

“怎麼回事?”

陳安就在那思考。

沒過多久,陳勝的眼睛已然睜開。

大河之拳的技,入道了。

陳勝感覺,現在使用大河拳法,威力起碼提升了八成。

“好了,回去好好休息吧,明天還要和江恆演一場好戲呢!”

陳安笑道。

“我知道,明天不會出錯的。”

陳勝見狀回應。

“明天下午還有一件事情,散佈在各地的家族子弟都已回來,下午有族長繼承儀式,你準備一下,不要出錯,我估計明天有人要搞事,到時候就看你的應變了。”

陳安提醒一句。

“好,我會小心應對。”

陳勝答應著,卻有些心不在焉。

陳安也不管他,直接去了靈堂。

陳勝現在想的卻是第四次推演。

他的文氣已經積蓄的差不多了,明天早上就可以推演了,但是要不要推演,陳勝卻有些猶豫。

邊走邊思考。

回到書房,將素書拿出來研讀。

此書越讀越有韻味,每一個字都蘊含至理。

明莫明於體物。

陳勝仔細品味這句話。

《記》雲:“清明在躬,志氣如神。”如是,則萬物之來,其能逃吾之照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又看下一句。

苦莫苦於多願。

一切苦惱都是因為渴求太多引起。

聖人之道,潔然無欲。其於物也,來則應之,去則無系…

陳勝心頭劇震。

這似乎就是現在他的寫照。

論起命運,誰能有他這種機緣。

得到人生推演器,擁有改變人生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有幾人能有。

他最大的苦惱就是想要獲得的太多。

救下兄長,改變未來的命運。

看起來不多,實則很多。

一時間心神盪漾。

但是他心智堅定,只是片刻就重新鞏固心神。

若是連兄長都救不了,那還改變什麼命運。

繼續品讀,心神漸漸沉浸。

這樣的奇書,每一句都是振聾發聵的警世之言。

陳勝就這麼看著竹簡,仔細體悟其中的每一句話。

他的體悟越來越深,越發狐疑起來。

此書有聖道典籍的特性。

六章一百三十二句,如果一一分析,似乎將儒家、道家、法家都包含進去。

著書之人好大的野心。

陳勝驚歎。

檢視自己的志氣,居然儒家、兵家、法家都有提升,每一道志氣提升,起碼不止三寸。

也不知這黃石公是何等人物。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陳勝讀這樣的典籍,漸漸對著書之人生出一絲仰慕之心。

“若是此人生在當世,定要拜其為師。可惜,此人不是當世之人。”

陳勝說著,忽然心有所感,似乎有什麼人聽到這句話了,還做出了回應。

“誰要拜師?”

陳勝心神一震。

“難道此人竟然是當世之人。”

能著此書,其人在文道定然不是普通人物,最次也是天人巔峰,往上估量說不定已經是聖道強者。

但是有人入聖必然會驚動很多人,應該不是。

那會是什麼人?陳勝思考著怎麼回答。

會不會引發什麼後果?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