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齊董仲舒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只是朕等了這麼久,就你一人嗎?”

聖皇聲音有些澹然,有些不滿。

他的目光掃視天地,有些意興闌珊。

“就你等土雞瓦狗,可不能阻攔朕。”他雖然一人面對諸聖,但是卻無邊的自信,哪怕孟子意志附體,眼前這十聖,也不過是隻手可滅。

“沒有理想國的加持,就你們誰能擋朕一擊。”

聲音不大,語氣也很澹然,但是諸聖卻感到了無邊的恐懼。

人的名,樹的影。

這就是聖皇,威壓天下的絕代強者。

聖者在他面前也只是普通人。

十聖一片沉默,緩緩孟子才開口。

“聖皇誤會了。我等不是來和聖皇交戰的,聖皇橫掃六合,功蓋宇內,乃是萬古未有之王者,我等文界之人在聖皇面前不敢稱聖。”

“我們只是為了他而來。”

孟子的手指著旁邊的圖桉。

“聖皇這是要將我等趕盡殺絕,不敢不來。”

“哈哈哈。”

聖皇哈哈大笑。

“這可不是朕的手筆,天意也。”

他看著孟子:“你等所求為何,朕也知道,易地而處,你們在朕的位置,會退縮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孟子沉默:“聖皇,你有什麼條件直接說吧。”

“孟子,你名動戰國數十年,晚年在鄒國講道,也有弟子萬章、公孫丑這些弟子,更有樂正先生這樣的大才,在我齊國朝堂任職多年,朕也給他幾分顏面,可以給你們一個談的機會,想好了再開口。”

聖皇依舊那麼澹然。

隨著這兩人的交談,原先還在戰鬥的所有人,他們的打鬥頓時減弱了幾分,他們都看出雙方有談的可能,也就沒開始那般拼命。

直接與大齊對上,不是諸聖的目的。

他們的目的是幫助儒家,奪回氣運,在場諸聖,除了儒家幾位,沒有幾人是真心下界戰鬥的,能磨蹭就磨蹭。

畢竟對上這個天下數千年以來的最強王朝,諸聖是沒有信心的。

因為他們知道,臨淄東方,還有廉頗的十萬大軍,氣血之力,足以對抗兩位聖道。

還有臨淄傳說之中的最強戰爭武器,天宮。

天宮此時雖然是安靜的很,但是誰知道這個武器,聖皇會不會用。

對於這個武器,連最強的大聖都不敢多言。

此時唯有陳勝還在書寫。

他已經寫到第二十五篇,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

這篇已經寫到整個春秋繁露裡面最為重要的核心。

天子受命於天。

儒者以湯武為至聖大賢也,以為全道、究義、盡美者,古列堯舜,謂之聖王,入法則之。

……

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

當陳勝書寫完這篇,臨淄上空的畫面再變。原先的是世界之中好像有了不一樣的東西。

“齊有四維,此書也有四維。”

“天人之說,其中一維也。”

田徹忽然心生感應。

此時這個畫面已經不緊是在臨淄以及周圍幾個城邑之中出現,不斷的向遠方擴散。

至西已經到了中都大梁。

大梁原本是魏國都城,齊統一天下之後,此地就是齊國中都。

齊之五都,臨淄和大梁最為繁華。

大梁位居中原之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魏國之地,出現了太多的人傑。

魏之亡,失才也。

當年魏文侯統治魏國時期,魏國稱霸中原近乎五十年。

西河學院是子夏所創,後來隨著魏國的衰敗,西河學院也逐漸沒落,被稷下學宮取代。

這些年聖皇重新扶持西河學院,它已經是大梁附近,最為頂尖的學院。

西河學院不同於稷下學宮的百家爭鳴,它以儒家的經典為主要教導之物,是當今天下儒家的大本營。

此時西河學院的學子們已經休息了。

但是在臨淄發生的動靜實在太大。諸聖下文界,主要是在臨淄,但是他們的煌煌之氣,以及那數十位聖道大戰帶來的恐怖氣息,已經驚動了大梁。

中都鎮守尉繚並不在此,但是此時中都的軍隊已經全部集結準備起來了,隨時引動氣血,攻伐文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陳勝書寫的東西在天空之中出現,頓時就讓寫好學院的諸多學子位置動搖心神。

“這是我儒家新的理想國。”

有學子高呼,他們已經看出了是什麼。

作為西河學院的學子,他們享受的是和稷下學宮弟子一樣待遇,見識也不差。

他們開始歡呼。

他們為儒家有這樣的學說出世歡呼。

而地下室的陳勝卻不知道這些。

他一心一意的書寫,已經全然忘記了這些。

開始還會思考這些文章的含義,但是隨著書寫的順利,以及他意志海中志氣逐漸轉變為龍,他的神志越發清明。

而他那個與儒家連線的通道也越來越粗壯。

外面的圈的密度已經是原來的上百倍,密度也是之前的上百倍。

密密麻麻的理包圍著陳勝。它們構建著與外面世界幾乎相似的東西。

而正在書寫的陳勝就是這個圓圈的中心。

他的志氣龍形已經完全顯現出來,只是身體上的細節還在完善,但是提升的速度卻越來越慢。

自從提升超過五成之後,陳勝就感覺速度大幅度減少。

不過他此時也沒心思想著這些,他只是在不停的書寫。

這些理包圍著他,陳勝只感覺周圍的世界變的無比清晰。

他這是在構建屬於他的理想國。

不對,應該是屬於董仲舒的理想國。

他陳勝只是一個竊取者。

就在此時幾天之前就沒有任何動靜的元胎似乎有了變化。

黑色的元魔真胎,口微微張開,不停的吸著。

此時忽然有一道理,進入元胎的口中。

元胎的嘴巴立刻合攏,上下咀嚼起來。

黑色的面容之上,有痛苦、有喜悅、還有不可言說的詭異。

陳勝並沒有注意到元胎的狀況,也沒心思注意。

片刻之後,隨著元胎的吞嚥,元胎再次張開了口。

又有一道理被他吸進嘴裡。

然後就是同樣的套路。

當元胎吸收到九條理的時候,元胎的皮膚似乎發生了些許異變。

原本純黑的元胎,漸漸開始有些金色出現,整體趨勢就是向古銅色進展。

元胎似乎感受到好處,不停地吸收,同時他的皮膚顏色也逐漸變化。

他不過吸收十幾條理,對於陳勝外圍的無數理來說,不過是微毫。

陳勝絲毫沒有感應到,但是似乎他的身體有了奇異的變化。

元胎就這麼悄咪咪的吸收著理,陳勝繼續書寫。

陳勝的武道境界在他毫無感覺的情況下,提升著。

原本的拳意,也在逐漸的豐滿。

那些被陳勝吸收還沒消化乾淨的拳意力量,在這些理的促動下,開始加快轉換。

拳意和理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東西。

它們的本質都是天地規則,三千大道。

不過理想是文道修士直接從典籍之中領悟,並沒有情緒夾雜其中。

而武道則是將強烈的個人情緒轉化拳意,然後吸收各種理來填充。

兩者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但是從來沒有過陳勝這般情況,這般豪奢。

畢竟對於修士來說,理是天下間最為寶貴的東西,領悟文心的八十一條理,就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用理來喂元胎,那必須是天下間一等一的強者才敢如此。

陳勝的氣息越來越強,不知不覺間,他就突破到先天第五重。

而他本人則是沒有太多的感應。

又是繼續書寫。

連續三章出來。

服制、度制、爵國。

這幾篇文章已經從制度上開始對這個國度裡面的細節開始規劃。

這卷春秋繁露的四個思想已經漸漸出現在所有人面前。

三世說、天人感應說、大一統說、大復仇。

對於這四樣,天地之間的有識之士已經看出了一些東西。

這是結合當今天下的局勢,困境以及傳統儒家學說之中的精華,構建的一套全新的改良儒家思想。

這樣的學說已經脫離了傳統儒家的束縛,將儒家思想改造為與法家以及兵家相似的學說。

在這篇文章之前儒家,他們雖然在宣揚自己的思想,但是其曲高和寡,不流於平凡就是最大的問題。

簡單的來說就是只講理想,不講天下大勢。

所以有了孔子率三千弟子周遊列國,卻無一國敢用的情況。

對於顯學來說,原本的道路與理想全部都是為了實現救世的主張。

春秋之時,禮崩樂壞,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天下大亂。

諸侯之間混戰,讓天下蒼生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顯學也由此誕生,他們開始只是為了心中那一點信念,不顧一切,赴湯蹈刃,死不旋踵。

但是理想超脫現實,最先成為顯學的儒家,尤為突出。

然而當春秋繁露出現之後,就不一樣了。

外界還在與聖皇交流的孟子,看著上面出現的文字與畫面,心頭微動。

雖然儒家大聖早在幾百年前就開始做這些準備,但是其中還有很多的邏輯與學說,沒有完全領悟通透。他們兩人這幾十年一直在研究這些,但是他們也明白自己的缺點,就是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幾百年前。

縱使是聖道,也很難改變這種行為模式。

對於一個大學派來說,想要改變思想也是很難的一步。

這些年隨著荀子的加入,他們的思想已經有些改變,但是還沒有到這種高度。

“這就是我等夢想中的學說。”

稷下學宮中的儒家修士忽然發出感慨。

臨淄的周青臣和轅固生等人也是驚歎。

他們的心神劇烈震盪,他們從未想過,春秋還可以用這般微言大義來解釋。

古為今用。

這一步雖然簡單,但是一旦踏出就是天壤之別。

無上天中,那些古老的存在,看著這些畫面似乎感受到時代的變遷,他們看到了天地的變化。

“這已經不是我們的時代了,我似乎感受到一切的沉眠,似乎都在等待這個時代,難道那個傳說中的時代就是如今。”

無上天深處,古老的存在相互交流。

“黃金大世,是過去的終結,也是全新的開始,我等應該就是屬於過去的灰塵吧。”

有些存在意興闌珊,他們能感受到天地規則的變化。

“我沉睡數百年,不是為了做塵埃,我要與這黃金大世的群雄爭鋒。”

也有一些存在壯懷激烈,他們歷經磨難,沉睡百年,不就是為了尋求那一絲超脫的機會。

“只為超脫,時代變遷與我何幹?”

……

儒家理想國之中,閉眼的大聖,再次睜開眼睛,目光空洞,看不出任何東西。

而此時在崑崙山巔,積雪皚皚之處,秦王政的身影再次出現。

隨他而來的還有李斯。

李斯臉色凝重,目光之中殺意毫不掩飾。

嬴政瞥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李斯緩緩說道:“大王,此書,足以亂法家之天下。”

李斯已經看出,此書對於如今天下的破壞。

齊國與秦國而今都是以法治天下。

法家治理天下,公平有餘,公正有餘,卻煞氣過重,傷人傷己。

而此書卻讓大一統王朝改變天下的幾分期望。

王道與霸道都是治世之道,但是霸道只能數代,不能長久,王道卻能長久。

宗周以王道治世,有八百年江山,只要將宗周的問題解決了,那麼王道就比霸道好多了。

這本春秋繁露對當今天下的法家世界具有極大的破壞。

秦王政看了一眼李斯。

“你怕什麼?當今天下齊國才是最大的法家天下,要破壞也是他們,且先看看聖皇那個老家夥如何應對,取長補短,對我秦國來說也不是不可,不過齊國終究與我秦國不同,我秦國終究是純淨的法家國度,若是新增其他東西,說不得還有些害處。”

“還是大王看的遠,倒是李斯沒想到這一層。”

秦王政只是笑笑,並沒有多言。

而此時孟子和聖皇兩位還在商量,只是這兩位之間已經沒有剛剛那般激烈。

經過一番交流之後,雙方各做退讓。

正在商議退讓的地步,而其他的戰鬥都已經停止,未免有些虎頭蛇尾。

“大龍將成。”

忽然聖皇說了一句,孟子心中一動,目光看向一處。

“聖皇此人究竟是誰?此人怎麼能如此莫名其妙的出來。”

聖皇笑道:“告訴你也無妨,此人乃是大齊董仲舒。”

孟子手指微動,推算著。

隱約間他似乎感應到此書的作者確實是董仲舒,但是又有些問題,不免有些迷惑。

與此同時,陳勝志氣已經完全顯化為一條龍。

全身的鱗片都清晰無比,恍若真龍。

只是這條龍的眼睛一直閉著,始終沒有張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