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聲音越傳越遠,原本只是陳勝所在的地下修煉室上空。

隨後就是向外傳播。

這聲音就好像一個播放器,一遍一遍的播放。

隨著陳勝的書寫,在空氣之中震動的章句越來越多。

陳勝此時提著筆,開啟一些竹簡,出現一些文字,然後就在旁邊新的竹簡書寫。

他寫的是楚莊王第一。

這是春秋繁露的開篇之作。

原作之光,以及大經之光,都散發著紫色的光澤。

這個光澤籠罩著陳勝。

陳勝沐浴在這雙重紫色光芒之中,身體在悄無聲息的發生改變,同時他的志氣也有了一些細微的增大,雖然不是很多,但是認真感受,還是能夠分辨出來呢。

“人受命於天,有善善惡惡之性,可養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去……”

‥………

不斷的有新的章句出現,聲音也不停的在空傳播。

這聲音好像有人在吟誦,極為符合韻律,聽在人耳中極為悅耳。

那些羽林衛最先聽到這些章句,頓時就是如此如醉,只覺得這是天地之間,最為動聽的聲音。

“列陣。”

一名校尉出現,他修為強橫,同時也是修行過兵家之道,原本是在遠處巡遊,聽到聲音,循聲找來,立刻就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是有能影響天下的經書出世。

就如同孔子著春秋,老子著道德五千言一般。

都是異象紛呈,驚動一時。

作為一名東宮的羽林衛,他自然明白在東宮之中有這樣的經書出世,會引發怎樣的好處。

看著這些痴迷的下屬,立刻就叫醒他們。

“全員戒備,列盾陣。”

羽林衛作為天下最強的軍隊,他們的標配是一人一盾一槍一弓,全身著甲。

聽到校尉的指令頓時全員高呼。

“諾。”

聲音甚至能掩蓋原本在空氣之中發出震動的聲音。

羽林衛士卒五人一組,迅速將那個地下室的進出口包圍起來。包括上方,圍成一個圓形,隨後在外面迅速出現四個類似的圓。

就好像有五個大小不同的罩子,一層一層的罩了起來。

校尉繼續調遣兵士。將整個大殿包圍的水洩不通。

“誰人在此書寫大經。”

一名東宮的官員,遠遠的就趕了過來。

他是道家弟子,太子舍人,太子東宮九官之一。

“拜見舍人,下官不知,只知道是太子親自下令我等守衛的。”

校尉對太子舍人行禮說話,但是卻沒有放鬆警惕。

“哦,那你們繼續守衛,我去詢問太子,是誰家大賢至太子東宮,有大經出世,這是東宮之大喜。”

太子舍人沒有繼續追問,他是太子九官之一,和太子親近,從空氣中震動的聲音看的出,應該是儒家經典出世。

雖然與他本身所在的道家學派有所不同,不過畢竟是東宮官員,自然也是有他的立場。

“恭送舍人。”

校尉長出一口氣,最怕的就是這些人因為學派問題,鬧出什麼事端。

田昭和田徹剛剛到太子妃宮中,一家三口剛剛坐下,酒菜還沒上全,就隱約聽到有聲音在空中震盪。

田徹眉頭一皺,剛剛要發火:“是誰在外面吵鬧。”

隨即就隱隱感覺有幾分不對,聲音雖然微弱,但這韻律明顯不是什麼雜音。

“這是大道之音。”

田昭忽然說道。

父子兩人眼中都顯出震驚之色,兩人對視一眼,反應過來,異口同聲道:“陳勝。”

兩人立刻起身,順著原路返回。

兩人都是沉默,心中急切,兩人也沒有運轉功法行走,太子自有太子的氣度與禮儀,身為大國太子自是不能亂。

帶著十幾名侍衛行走,田昭心中各種思緒亂湧,他邊走便吩咐身旁內侍,讓他們將太子九官全部請過來,同時將太子三少也請了過來。

這一瞬間田昭身邊他可以調動的官員都被他使用起來。

太子三少,少師、少保、少公這三名對應太師、太保、太公,這是東宮之中除了三師之外,太子可以調動的最強者,每一個都是博士之上的強者。

田昭坐太子之位多年,根基深厚,能調動的強者極多。

一路行走,就看到太子家令、太子舍人迎面而來。

“恭喜太子。”

兩位一見到田昭就立刻行禮。

“先別急著恭喜,還不知道是好事壞事呢。”田昭雙手虛浮,兩人剛要行禮,就被他扶起。

“太子此話怎講?”

太子家令見田昭臉色不對,頓時心中一驚。

“難道那人不是太子請來的?”

“不是,孤只是在考慮這個大經,會不會出現他說的那種情況。”

田昭皺眉,思索著陳勝之前的吹噓,原本他還以為對方在吹噓,畢竟一部傳世大書,不是一個普通少年可以書寫,陳勝的資料其實早就在太子的桉幾前擺著。

至於給陳勝一個機會,只是給當年那個少年一個機會,真要說和陳勝有幾分關係,那只有聖皇知道。

畢竟最終的決定是聖皇下的。

“什麼情況?”

太子家令有些好奇。

“不可說,我們先去看看。”

田昭邊走邊說,一行人已經來到那個宮殿的外圍。

空氣之中不停的有各種聲音在散佈。

之前還只是聲音,但是現在宮殿的上空已經有文字若隱若現。

金色的文字,正是陳勝此時在書寫的竹簡。

……

“有國者視此,行身不放義,興事不審時,其何如此而爾。”

又是一段吟誦,田昭聽著聽著臉色有些變化。

這一段的文章是為君主的生死榮辱和行為做出規範,透過諸多的例子說明這些,揭示君主敬事守信的重要性。

“好個狂生,居然敢為君主立規矩,這是大逆不道。”

田昭還沒說話,太子家令已經是勃然大怒。

這段話分明就是寫給太子看的。

這是侮辱太子。

所謂主辱臣死,大齊開國不過數年,臣子血性猶在,豈可受這般侮辱。

“無妨,這不是給孤一個人看的,這是寫給天下人以及後世君主看的,必須要有這樣的文字,才是震動天下的文章,所謂大經必然涉及世間的諸多大道。如文王演周易,孔子著春秋這是大道,何須介懷。”

田昭見到這樣的文字,心中反而有些讚歎。

“果然是先天反王,必然有驚世言論出。”

到了他這個層次,該知道的其實他都知道,只是看他想不想。

此時太子九官剩餘的一些人都已經到了。

太子洗馬、太子譫事、太子僕……他們都到了。

陳勝此時在地下室中已經寫完了竹林篇,寫到了玉英篇。

“謂一元者,大始也。知元年志者,大任之所重,小人之所輕也。是故治國之端在……”

……

而在外面的田昭他們聽到這樣一段開頭再次臉色一變。

“以春秋論天人諸子之道,真是好手段。”

田徹的臉色也是諸般變化。

在宮殿的上空,一段段金色的文字出現。

“器從名、地從主人之謂制度,拳之斷焉……”

“以春秋、公羊春秋兩本典籍為背景,透過分析兩本典籍之間的詫異,來說自己的道,此人之學問,已經不是一般人物可以比擬,學究天人,不知此人文道如何,只怕已經近乎聖道。”

忽然一個聲音在他們身後傳來,是太子少師。

“此人之文章已經有聖道風采,雖然只是四篇,已經有經綸天下之風。”

“這樣文章,這樣的大道,此人應該早就名揚天下,為天下賢者,怎麼我從未見過與此文風類似的文章?”

“當真是怪哉。”

太子少師一臉的困惑。

田昭則是心中有些迷茫,他雖然是混元道強者,但是畢竟沒有真正融入混元,還缺最後踏出關鍵的一步,對其中的道理看的很明白,對具體的經義卻有些不解。

“少師,不知此人之文章究竟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田昭關心的是這文章會不會達到之前陳勝說的程度。

“不好說,此書才出四篇文章,思想才可窺一隅,未窺全貌實在不敢妄下定語,說不好,豈不是丟人現眼。但是我敢說此人有一窺聖道之姿,若是太子可以拉攏,最好還是拉攏。”

田徹說道:“敢問少師,若是此人只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年呢?”

少師的臉色變化,緩緩道:“那就要恭喜太子、恭喜太孫,此人就是下一個丞相,下一個周公、下一個管子。”

“現年十八歲,可傳為太孫之臣,可為太孫之將來。”

田徹明白太師的話,就是此人很牛批,現在就可以做聖皇的臣子,將來可以做太子、太孫的臣子、甚至還可以再傳一代。

“只是太孫臣雖然不認識此人,但是他要真是如太孫所言十八歲,那麼就要讓他避避風頭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鋒芒畢露,難免被針對,現在他以儒家的兩本典籍寫出這樣的驚世文章,只怕不是什麼好兆頭。”

田徹點點頭,他也明白陳勝的處境,不過想到“大齊董仲舒”,心下還是松了一口氣。

“若是他是儒家之人,就要被文界諸多學派針對了,以會很難。”

少師想到了什麼。

“怕什麼,既然是我東宮之人,上有太子和太師他們,中間有我輩,護他周全我覺得可以。”

太子少保的聲音響起。

“我等一起去看看,再調動一些羽林衛過來,防止出現什麼亂子。”

一行人向大殿走去,羽林衛讓開了道路。

就在此時,陳勝還在奮筆疾書、他已經寫到了王道篇。

“王正,則元氣和順,風雨時,景星見,黃龍下。望埠鎮,則上變天,賊氣並見……”

當暗嘆這篇開始書寫,似乎有奇異的光芒在他的筆尖出現,這光芒斑斑點點的,在文字之上匯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陳勝寫到這裡,他的志氣已經增加了不少,連續六篇文章的寶光沐浴之下,他的身體強度在急劇提升,志氣也在不停的增加,遠遠超過了剛剛開始的那團志氣。

原本還有些虛無的志氣,漸漸凝實,而這些凝實的志氣,似乎在起伏,好像其中孕育著生命。

陳勝卻沒有時間管這些,他整個人已經沉浸在這種書寫之中,沒有任何的雜念,陷入了一種奇異的狀態。

完全沒有任何的雜念,對外界的一起毫不在意。

他的眼睛之中,天地已經完全轉變一條條規則塑造的世界。

整個世界完全就是由這些規則書寫。

而這些規則在他的眼中就是毫無遮掩的小姑娘。

“這就是理?”

忽然陳勝心中有一種明悟。

“理想國就是由這些理構建而成?”

思索間,隨著不斷的落筆,規則向他靠攏。

陳勝的眼中好像看到了一個奇異的世界。

那個世界充滿了中正志氣,天地之間全是正直君子。

在那個世界的中央似乎有三個人。

這三個人風采各異,但是都一眼看去,就讓人無限崇拜。

無限的尊崇、任何人都要被他們的魅力傾倒。

他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天地之間最為耀眼的存在。

三人都是老夫子的打扮,寬袍大袖,看著就很舒服。

在他們的周圍有十個人影晃動。

這些人似乎在坐而論道。

而在這天地之中,最讓陳勝注意的就是那世界的正中,那顯眼的兩個字。

大同。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陳勝隱約明白了這是什麼地方。

這是儒家的理想國。

在書寫春秋繁露的時候,他無意之間勾連了儒家的終極目標,與儒家理想國產生了莫名的聯絡。

這聯絡讓他彷彿有了獨特的視角,可以觀察這個傳說中的儒家世界。

猶記得孔子的臨終之言。

泰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

儒乃是周之王官之學,但是一直到孔子,它才真正成為一個可以影響天下的學派。

孔子率三千弟子周遊列國,儒這個學派才真正名揚天下。

孔子死後百年,他的意志從冥土復甦,建立了儒家的理想國。

隨後子夏西河傳道,儒門聖賢的名聲才天下皆知。

隨著百家爭鳴,儒家歷經一場場的劫難,與道爭,與墨爭,與法爭,百家爭鳴,儒家一家獨戰天下諸多學派。

養成了儒家的厚重的底蘊,養成儒家傲視一切的底蘊。

隨著孟子、荀子等儒家後進聖道的出現,儒門漸漸成為文界第一大學派。

儒家的理想國也不斷的朝傳說中的大同世界變化。

他們甚至已經有了簡單的大同世界理論。

雖然很簡單,但是他們一直在努力。

索性,天不棄儒家。

公羊學派已經有了大同世界的方向。

三世理論已經在他們的腦海之中出現。

只是這時在那最顯眼的地方的三個人眉頭一皺,他們隱約感覺到,有一種奇怪的東西在天地之間出現。

似乎就是他們苦苦追尋的東西。

儒家理想國內。

三位大聖高坐天際。

十位聖道列作其次。

後面是七十二天人。

理想國中有奇異的聲音響起。

開始還很遠,似有似無,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清晰。

一段段文字在空中出現。

整個理想國發生了震動。

一些在東宮之中沒有被人重視的文字,卻對儒家理想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春秋》分十二世,以為三等:有見、有聞、有傳聞。有見三世。有聞四世,有傳聞五世。

……

陳勝心神一震,他對這段文章也沒有太注意,但是顯然,這段文章的意義,遠超其他。

“怪不得是第一。”

他開始還有些疑惑,這篇為何是整個典籍的第一,現在看來另有他用。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三世思想。

這或許對整個天下來說並不重要,但是對於儒家來說這就是理想國變遷的鑰匙。

陳勝閉上眼睛,感受著理想國中那些理論的變化,他的志氣急速提升。

同時他隱約可以感受到,儒家理想國的天空之上,似乎有什麼東西在向流動。

只是一絲,他的氣息就強了一些。

“這是氣數。”

陳勝豁然明悟。

同時理想國中坐在第一位的老者,忽然抬頭看向天空。

眼神之中各種光芒流動。

他在笑。

陳勝彷彿看到一隻眼睛,正在看他。

那只眼睛中,似乎看透了天地之間的一切變化。

包含了無盡的滄桑,無盡的指揮。

這是孔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