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帶偏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為了防止清查出來的田地為士紳們霸佔,朱由檢任命錢嘉徵為正四品左僉都御史,以他為首,帶領督察院一批御史們組成“宗室田畝清查特遣組”,專司各地藩王王田清查,並派東廠番子跟隨監督。

督察院的御史們大部分都是新科招募的年輕人,全都是剛入官場的愣頭青,一個個血氣方剛,對這樣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一定會一查到底,讓他們做這樣的事正合適。

除了以上三條之外,還有其他林林總總一些補充,都寫下來,構成了“宗室改革執行詔令”,作為特遣組辦案的依仗和依據。

事關二十多萬宗室的改制,涉及到的方面太多,不容得絲毫的馬虎。

兔子急了還咬人,那些藩王將軍們也絕不會願意看到利益受損,會有什麼反應也不好說,甚至會公然造反也說不定。

但朱由檢既然做出這個決定,當然也不會害怕。其實那些宗室們被當做豬養了二百多年,早就沒了什麼銳氣,本身沒有掌握什麼權力,若是真的敢造反的話,甚至不需要出動軍隊,估計只需要地方官府派出一些兵卒,差不多就能平叛。

而且,朱由檢還巴不得有人造反,那樣就可以直接除藩,直接抄家,又是一大筆財富進賬!

眾多的親王和郡王,分佈在各個省份,光是清查他們非法佔有的田畝就需要派出大量人手。完全由地方官府負責,估計朝廷能夠拿到百分之一都算好的,所以必須由京中派人負責。

督察院的上百名御史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計,由錢嘉徵安排,各帶一幫錦衣衛番子奔赴各地去了。

關於宗室改革的事情討論完,時間已經不早了,甚至過了用午膳的時間。

散會之後,畢自嚴忽然感覺少了點什麼,忽然腳步一頓,面色有些古怪。

“似乎,忘了說叛軍的事情。”

這不怪他,實在是錢嘉徵和朱由檢兩人一唱一和,直接把朝會主題給帶跑偏了。

原本大家是要商定關於如何征討叛賊的事情的,甚至有人想要調遼東軍隊回來平叛。

但是,宗室制度的事情實在是太過於震撼了,大家一說起來,就沒完了沒了,結果就全部把叛軍的問題拋到了腦後。

也有不少人回到家之後或者在回家的路上回過味來,但既然已經散會了,大家也都很累了,也就沒有人返回再去觸皇帝的黴頭。

而就在第二天的報紙上,朝廷卻是宣佈了昨天“眾位大臣在朝堂上關於對叛軍處置的對策”。

對策很簡單,就是催促洪承疇儘快編練新軍,強調要以安撫百姓為主,還有一點就是一定不能讓叛軍進攻鳳陽。

這個對策在很多人眼裡看起來非常正確,沒有任何毛病,但一分析就可以得出另外一個結論。

皇帝似乎沒有下令清繳叛軍!?

練新軍,撫百姓,守鳳陽,看似都是為了對付叛軍,但實際上也都可以不與叛軍正面交鋒。

遠在山西潞安府新建立的黃河鎮撫營駐地組織招募新軍的洪承疇在接到命令的時候,馬上就領會到其中的意思。

他原本在收到洛陽被攻陷的訊息之後,還有些緊張,擔心皇帝催促他帶兵去圍剿,只怕這還沒有真正成軍的鎮撫營,到了叛軍面前再潰敗,到時候就是罪加一等了。

而既然皇帝強調了三件事,那麼這些就是主要的,所以練新軍不可以操之過急,還要繼續練。

首先把這鎮撫營練好了,其次是安撫好河南府的百姓,最後就是要守住鳳陽府。

新軍的訓練,其實他也插不上手。

因為從招募到武器的配發,再到人員配置和訓練內容,都是由派遣過來的那些京營“老兵”負責的。

不過,這支軍隊成型速度很快,以勇衛營的訓練方式,還沒有正式成軍,他們已經有了不錯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如果調令起來,戰鬥力應該不錯的。

練新軍這件事並不需要他操心,這段時間,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對地方衙門的熟悉,以及對流民百姓的安置上。

洪承疇對災民,難民的安置效率非常高,而且積極地去採用新的方式。

比如現在山西境內正在建造“司道”,其實就是省道。

明朝行政區劃最高級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設府和直隸州,府以下有縣和屬州,各直隸州以下有縣,形成了一個省府州縣四級制與省州縣三級制並存的大體格局。

之前建造了“京太公路”,現在正以太原為中心,分別向西,北,南三方建造水泥公路。

其中向北到大同,向西到到陝西綏德,向南則是有兩條,分別是到平陽府和潞安府。

這幾條路算是山西目前規劃的主幹道,這裡對外貿易繁忙,公路收取過路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當然,前期投入肯定是巨大的,但出於戰略意義,這路自然是修建的越早越好。

就目前而言,山西境內的災民大部分都是被安排去修路了。

事實上,各地方積存的糧食並不少,關鍵是要讓這些糧食流通起來,這樣才能讓災民不至於餓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煌夏商會直接促成了北方各地糧食的流通,透過種種手段,使得原本被藏在富戶和地主官紳家裡的糧食被釋放到了市場上。

而透過做工,百姓獲得了工錢,可以買到口糧,自然也就沒有了動亂。

這段時間,勇衛營把山西境內八大晉商的餘孽剷除掉,還平定了幾次由晉商引起的小規模的叛亂,可以說是完全將亂情鎮壓了下去。

朱由檢讓孫傳庭三司總督的身份直接節制甘肅,陝西和山西的剿匪安民工作,而孫傳庭也很好地利用了以工代賑的方式。

到崇禎元年四月份,基本上平定了內部的禍患,災民有了妥當的安置。

現在洪承疇安撫黃河兩岸的百姓,也是打算採用這種方法。

不過,除了公路建設之外,他這邊還有一項重大的工程。

治理黃河。

自古以來,對黃河的治理都是朝廷的一大難題,各朝各代湧現出一批又一批水利能人。

其中明朝中後期的潘季馴就是代表人物。他吸取前人的成果,全面總結了華夏歷史上治河實踐中的豐富經驗。

他提出“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思想,發明“束水衝沙法”,深刻地影響了後世的”治黃”思想和實踐,為華夏古代的治河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位老先生已經逝世,但也有不少人學習到他的知識,雖然沒有能夠成為新一代專家的,可被好好利用起來,也可以做出不少功績。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