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腰桿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枚天下第一的叛臣,瞧著皇帝的位置好坐,就輕飄飄地,坐了上去。

其實,是他自己不能明白事理,他與煬帝,全是一個脈數,甚至不如煬帝,怎麼可能,順應時代潮流。

因為潮流已經膩歪了那些遺策,遺臣,選擇了全新的李朝。

而他辛辛苦苦造反,乃是逆潮流而動。

後果並不如何新穎,不過是豐滿了這個變化莫測的奪位故事 ,其下場,更是超不出,從前那些不言而喻的結局,身手異處,為天下人笑。

而之於這個下場,李朝當時除了嘆息和聲討,竟然什麼都沒做,兩手一攤,就直接等到,有人將其戡靖得乾乾淨淨。

史書上說是乾乾淨淨,其實並不如何乾淨。這些雖說是很近很近的歷史人物,但要想親見,就只能察看,有否存丹青遺世的作古之人。就在最近一段時間,一個接一個地,重現在史書的外面,活生生的動人。

而這個宇文承祉,正是宇文化及弟弟宇文士及的兒子,是宇文化及的親侄子。他這一露面,可謂是迅雷風烈,即刻給太子殿下,狠狠抓到了把柄。

唯只是太子不曾想,把柄如此清晰明確,證據鏘鏘,言之鑿鑿。有人聽到太子初得此信,竟在房中嚎啕大哭,大喊了三聲,“天不滅我”,當夜,就趕往玄元殿面聖。

皇上上了年紀,兩三天才會早朝一次,正自覺得,有天下還不用天天早朝,真正是耳目清逸,眼前天下無一件,不是賞心樂事。卻聞得兒子夤夜求見,想不通兒子大半夜的抽的是什麼風。但想著,自己是必要為兒子做出表率,才勉為其難,爬起來。也只是將兒子召到床前,打算著聽聽吧,聽完了洗洗就睡。誰想,太子一語之內也將老皇上驚得,再也打不出哈欠。

皇上的聲音,很是動情,“真的是抓住了宇文承祉。”

太子向上叩首,“千真萬確。”

縱然如此,我也覺得,這件事除了歷史又要重寫之外,根本平常。但老皇上與他兒子果然都看到,除了改寫歷史之外的事。

最開始,所有人都以為,他們想的是一樣的——秦王怎麼可以胳膊肘向外拐,抖膽窩藏要犯。又或者他有如此做法,即是可以從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四個方面想開去。也許,他能犯多少錯,就在於他爹和他哥,能夠開動腦筋,想到多少。

但老皇上最後給定的意見,只是個笑而不語,就打發兒子回去睡覺。

太子於是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就此扳倒秦王。但幾乎是他的全部幕僚,都明確指出,此次一定是馬到成功。證據麼,就在老皇上的笑而不語上。

又於是,眾幕僚一起把關,竟相揣摩,這個“笑而不語”。紛紛覺得,這是一種情緒的兩部分,那些處在情緒前半部分的笑,說明皇上為抓住宇文承祉而喜;而情緒的後半段,才是太子需要把握的重點,也正說明皇上心事之重。

重在,不知要拿李世民怎麼辦上,合情合理。前朝的煬帝,好大喜功,做過許多壞事,但卻也做過一件好事,一直很為這些幕僚們稱道。那便是,用他的親身貴體,說明廢長立幼,正是歷朝歷代君王,最不願意看到的取亂之道。而太子黨一系的親身體驗,更不知在多少次的危難之中,倚仗此前因,懸而未倒,才得以擁穩了儲君之位,直到現在,仍將太子殿下,好好的儲在東宮之中,沒有磕破一點皮兒。

最後,太子終於被說得耳軟心活,決定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其實,他自己覺得,這根本不關滄海什麼事,而是,捨不得孩子套不得狼。關於具體舍孩子套狼的過程,就是先下手為強,假傳聖旨將秦王扣留。

這其間,老皇上的反應很平淡,使得所有人覺得,如果這個時候放李世民回洛陽,那便是與放虎歸山無異。

至於老皇上的平淡,大家又一致切切斷定,平淡即是生氣的意思,不察,皇上極度的平淡,也有可能是太用力掩飾喜歡的結果。

第三日,日落時分,太子得到自己安插在皇上身邊親信的秘報,皇上這兩天睡眠極不好,常在屋中走來走去,使得,飯都多吃了兩碗。

李建成覺得,自己苦等的時機終於來了,腰桿輕挺,立意要彈劾秦王,不在話下。

時下,唯一顧忌著的,就是坊間傳聞,老皇上只是想打壓秦王爭帝位的風頭,雖然,秦王一直都沒做什麼有逾身份的事,但風頭就是很強勁,適當的打壓,類似於敲山震虎,有利於將矛盾化解在搖籃之中。

顯然,這一次是太子先沉不住氣,竟然真的扣留了秦王。問題是,秦王壓根就沒有想過,要離開,被扣留與不被扣留,沒有本質的區別。看來大家思考問題的方向不同,得到的答案,確也不同。

只是這個扣留於情於理,於法都不合,眾謀士將太子送上此不歸路時,就是立志於讓一直猶豫的太子,板上釘釘,斷無悔改的餘地。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破釜沉舟的意思。

太子咬了咬牙,終於趁熱打鐵,率先發難。於一晴日,對著日光拜了三拜,又換了身新衣服,慷慨激昂的參了秦王一本,之後命人押上了宇文承祉。一心寄希望於人贓俱在。

不想,老皇上一見到宇文承祉,就龍顏大悅。既問他幾歲了,又問他讀什麼書,練的什麼劍。還讓人,將他的劍呈上來,一高興自己又試了幾劍。

饒是,當朝幾個見風使使舵,使得最好的臣子,也沒大看出來,老皇上是蓄意哪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家只好通通不說話。

直到最後,老皇上親自拾級而下,給宇文承祉鬆綁。大家才幡然醒悟,老皇上其實走的是,聖恩感化路線。

而秦王所行,與此,根本不謀而合。

可皇太子假傳的聖旨,就在秦王手中,估計會唯禍不小。哪知秦王也挑了一個晴日,早早過府拜會,正急得吃不下飯的太子。二話沒說,就將聖旨還給了太子。

有傳,當頓,太子吃了三碗飯。比平時多兩碗。(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