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觀衝突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再說李孟羲杖責刁婦的之後的一會兒會兒,劉備不知何故,著急忙慌的來了。

劉備可能是在殺雞,用熱水燙雞毛,手上還沾著雞毛就來了。

是這樣,劉備怕李孟羲一個人在這兒照應,萬一出了事怕李孟羲鎮不住,因此特意交代了一名親兵,劉備讓親兵盯著點,有點啥事,就趕緊去叫他。

親兵很稱職,就盯著李孟羲,寸步不離,李孟羲往哪溜達,親兵也跟著。

因此,當李孟羲招呼人抓住那農婦狠揍一頓,這親兵便立刻想起劉備的話了。

然後忙就跑回莊園,去找劉玄德。

劉玄德因此,匆匆過來。

當劉備看到道中巡視的李孟羲,他拉住李孟羲到了邊上人少的地兒問,“羲兒,方才你有打人?”劉備問。

劉備的意思顯然不是責怪李孟羲仗勢欺人,李孟羲不至如此下作。

劉備的意思是,想問李孟羲何事懲戒於人。

李孟羲便把那尖酸刻薄的娘,不讓她家女兒吃飯苛責女兒的事,一一道來。

李孟羲說著,有些生氣,“你想啊,玄德公,咱拿出來那麼多糧食,就是不讓人有人餓死,可明明按人頭分了粥,因為那刁婦苛責他閨女,然後那女孩兒餓死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旁人一看,不明真相,以為投了我義軍,是我等把人餓死了,白白讓我軍揹負罵名,簡直,豈有此理!”

劉備聽完李孟羲的話,沉默良久,“唉!”劉備最後只能嘆氣一聲。

劉備和李孟羲三觀相衝突的第一個點出現了。

在漢代,尊卑大於天的時代,孩子更像是父母的附屬品,一點人格尊嚴都沒有。

父母打罵孩子,是天經地義,父母苛責孩子,依然好多人覺得天經地義,至於說,虐待孩子,不給孩子飯吃,想把孩子活活餓死,旁人覺得不對,但只是覺得不對而已。

但反過來,在漢代子女不說虐待父母了,哪怕是攤上個不是東西的父母,說句批評的話,說不定就被不是東西的父母扭送官府去了。

然後官府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把人砍了。

而若是父母把孩子餓死,扔了,打殘廢了,還是賣了,沒人管。

劉備他一個古人,三觀同樣是古人三觀,因此,聽李孟羲說那刁婦不給女孩兒粥喝,李孟羲便把人打了一頓,劉備不知該怎麼說的好,因此徒嘆氣。

只有一點,李孟羲可能做的對,也像是做的對。

劉備能對李孟羲所說的大漢將亡的話尚且深信不疑,到了這,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綱常這裡,卻反而不敢質疑虛無縹緲卻無處不在的封建時代的道德枷鎖。

當人爹孃的,要是天災人禍,實在沒辦法,家裡娃娃餓死,倒還情有可原,現在,明明按人頭給分了粥,當娘的,去搶孩子的粥,不讓喝,豈有此理,這分明就不對!

李孟羲毫不動搖的認為這不對,而劉備,不敢再多質疑一點。

沒啥大事,雞宰了毛還沒拔呢,劉備又回去了。

在隨後,分粥在繼續。

流民們大多都在討論李孟羲杖責刁婦的那件事。

“那兒咋了,將才(剛剛的意思)打人?”一個黃巾流民張望著,問旁人。

旁的流民努了努嘴,“咋?人給了吃哩,那女裡不讓她妮兒吃。三碗不是?她自己就喝兩碗,yue沒擱她妮兒喝,人看見了,打她一頓。”

旁人聽完,咋舌,“可不得打她!”

事原來就是這麼件事,黃巾流民大多都知道了為何那會兒打人的原因了。

原來就是那後孃不讓妮兒吃,人把她抓起來打了。

這給眾惶恐不安的流民兩個訊號,一個是,義軍並不是要抓人砍頭,不是要把大夥騙人砍了領賞的;二就是,給流民們提了個醒,誰家大人要是不顧小兒的死活不讓吃,讓碰見了,少不了懲治。

這是無言的威懾。

在隨後,就沒有大問題了。

其中,發生了比較有趣的事。

因為新的分粥令是,按人頭來分,娃娃分粥跟大人分粥一樣的,都是一份。

然後,就有一些機靈的傢伙,把自己小孩兒,尤其是包裹在襁褓中,隨便多纏個破布就能變了個樣的小嬰兒“租”出去了。

具體操作是,前邊抱著娃娃領完粥的流民,各種手段,或者趁鄉勇們沒看到,或是裝作喊後邊的人的模樣,把娃娃又手疾眼快的給了後邊還沒領粥的人。

這樣,沒帶娃娃的人,借了娃娃,多領了一遍粥。

然後,兩下把多領的一碗粥,五五分成。

李孟羲本來還沒注意到流民們這個操作,但當他聽到一個小朋友,一歲多吧,剛會說話的樣子,哭著喊娘,李孟羲還以為哪個狗日的拐小孩兒呢,多盯著看了兩眼,然後就注意到流民用孩子多領粥的這個操作。

看來,聰明人,在哪都能混的好,這多聰明啊,愣是騙了許多粥,人才啊,李孟羲表情簡直臥槽。

有心想過去拆穿,把那廝抓起來揍一頓。

但一想,還是算了,區區幾勺粥把人打傷,過了。

李孟羲這會兒,神奇的腦迴路往流民那邊跑了,儘管他是義軍的人,糧食都是他的。

李孟羲就想,要是自己個帶著弟弟,餓的不行,要是有辦法給弟弟弄一點吃的,咱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咱也招搖撞騙,多騙點吃的,有何不行?

——

千把人的流民,食物住處啥的,目前準備的應該能暫時滿足。

看流民隊伍過的就剩個尾巴了,李孟羲決定,再進行下一步安排。

那些分了粥,也喝過粥的流民,吃過食物,無論之前餓了幾天,渴了多久,一碗粥下肚,無論如何能緩口氣了。

領過粥的流民,在離粥棚另外的地方,按男女分開,再按人數,三十人一隊,每隊由兩名鄉勇看著,三十人三十人一塊,人分好了。

李孟羲過去,便和早交代好的百夫長說到,“好了,領人過去吧,別往水深的地方,洗完回來。”

百夫長領命,帶人走了。

這就是招撫工作另一個重要事項了,李孟羲嫌流民太髒了,跟乞丐一樣,看著流民灰頭土臉的樣子,頭上草啊啥的,看著不忍直視。

流民如此髒兮兮的,怕增加瘟疫爆發的風險,所以,李孟羲就想到,讓不管哪裡來的流民,先趕河裡去先徹頭徹尾的洗乾淨再說。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