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高盧雄雞(9)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1547年弗朗索瓦死後,弗朗索瓦的大兒子繼承了法國王位,但是這位仁兄很顯然命不好啊,之前替自己的老爹在查理手底下當了一陣子的質子,現在好不容易熬出頭了,能夠自己當家做主了,結果這國王的王冠剛戴上沒幾天,就一命嗚呼了。之所以有這個結果,還得拜查理所賜,因為他的老爸回到法國之後不久就自導自演了一場雙簧,把寫著自己大名的條約生生地就給撕了,氣得查理在公共場合就叫嚷著要以騎士的身份和他決鬥。就在查理氣頭上的時候,他想起來弗朗索瓦的倆兒子還在自己手裡呢,娘的,收拾不了你,我還收拾不了你兒子?!結果,這兩個倒黴孩子就成了他們老爹的替罪羊,我們平常都說坑爹,結果這倆孩子是被自己的爹給坑了。長時間的迫害摧毀了弗朗索瓦太子的身體,導致了他過早的凋亡。

弗朗索瓦太子死後,他的弟弟繼承了王位,被稱為亨利二世。估計是在西班牙呆的太苦了,讓他一直懷恨在心。當仇恨的種子在亨利二世的心中不斷生根發芽、不斷成長之後,終於佔據了他的內心,他對查理的恨可以說是猶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又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而且這個人還不懂得隱忍,他不是一條躲在暗處的毒蛇,而是一隻在明處齜牙咧嘴、不停衝著查理汪汪大叫的瘋狗。他一直在尋找一切機會和藉口侵略西班牙,估計就差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了。而且這樣已經滿足不了他的復仇慾望了,他甚至還對西班牙的普通平民下手,他透過鼓勵手下的邊防軍殘殺西班牙人民來洩憤。

亨利不但痛恨查理,他也非常恨自己的父親,他恨弗朗索瓦在走的時候沒有帶上他的哥哥和他一起走,而是選擇了自己一個人逃離。這倒不是亨利無理取鬧,畢竟當時父兒仨可都在查理手裡頭攥著呢,如果查理硬是捏著這倆孩子不讓走,弗朗索瓦也沒法。可是當時弗朗索瓦離開的時候,明明是可以帶著這倆兄弟一起離開的,但是可能弗朗索瓦太過於懼怕、懦弱,或者說太過於自私,最終選擇了自己一個人儘快離開,讓自己的兩個親兒子留在了查理手中。唉,弗朗索瓦太子和亨利攤上這麼個老爸也是夠倒黴的,這下可真是難兄難弟了,一點折扣都不帶打的。

終於,在亨利的不斷努力下,義大利戰爭終於重新爆發了,1551年,戰爭在一次開始,雙方的人民都將因為一個人的憤怒而流血犧牲。在這次戰爭的舞臺上,一位將星異常耀眼,他就是法國的統帥,第二代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德?洛林。在1545年中,曾在布洛涅圍城戰中英勇作戰,導致臉上留下了刀疤,因此被稱為"刀疤的吉斯"。

在1551年,查理親率六萬大軍圍攻兵力不足的梅茲,當時都以為梅茲指日可下,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但梅茲沒被打下來,反而是查理自己損兵折將,在付出了四萬人死傷的代價之後,查理終於支撐不住了,被迫撤退,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而完成這個奇蹟的,就是吉斯。吉斯一戰成名,他的名頭在整個歐洲都傳開了。不但查理在吉斯面前吃癟,就連宿敵英國也不例外,在1558年,他率領法軍攻佔了英國在法國境內的最後一個據點加萊,將英軍徹底逐出了法國。

戰爭開始的時候,查理的對手是老冤家查理,但是等到1556年的時候,亨利的對手換成了西拔牙國王腓力二世,因為查理退位了,西班牙開始由腓力二世操刀。戰爭一直持續到了1559年,這兩個國家終於都支撐不下去了。畢竟打仗不是過家家,那靠得可是真金白銀,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可不是隨便說著玩的。在1559年4月,兩個耗盡最後一滴血但是都沒有能把對方耗死的法西兩國被迫做到了談判桌前,簽署了《卡託-康布雷齊和約》,雙方罷兵言和,義大利戰爭終於畫上了句號。

義大利戰爭結束了,而亨利二世的生命也將走到終點。就在簽訂條約的同一年,亨利就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而亨利死亡的原因,則是和人比武助興。

事情是這樣的,都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亨利的女兒雖然是金枝玉葉,但是也得嫁人吧,可是我們也知道,這畢竟是國王的女兒,那嫁給誰可是有著國家政治考慮的,或是拉攏,或是鞏固,或是緩和,但是都是增進關係。所以嘞,在女婿的選擇問題上,亨利就有些發愁,但是無論亨利選誰,有一個人肯定是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那個人就是繼承了查理西班牙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畢竟那段被囚禁的不堪回首的日子,畢竟兩國之間打生打死。但是亨利的王后就非常希望能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腓力,可能是為了改善兩國之間的關係,畢竟當時的西班牙可不是現在的西班牙,歐洲第一陸軍的名頭那是獲得大家夥公認的,而且還有新大陸源源不斷地輸血,是第一代霸主。結果證明即使最深刻的仇恨記憶也不是“枕邊風”的對手,雖然亨利非常不樂意,但是還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腓力。

國王嫁女兒那排場肯定不能小,而且即使亨利非常不滿意這位女婿,但是應該是很愛他的女兒,為了讓女兒有個難忘的婚禮,亨利甚至親自下場比武助興。結果壞就壞在了這個助興的比武上,這個比武用的是真刀真槍,一不留神就可能交代在這了。可能是亨利對自己的武藝十分的自信,也可能是亨利對他的對手他的蘇格蘭衛隊長蒙哥馬利的武藝十分有信心,覺得他不會傷了自己,結果就出事了,在比武的時候,可能是兩個人太過於盡興,殺得性起,結果留手沒留住,蒙哥馬利的手中的長毛刺中了腦袋。別說當時的醫療條件,就是現在,扎腦袋那也是個死,如果命大活下來的那可是能上新聞的。亨利的生命力比較強,從他那個沒當幾天的哥哥那就能看出來,即使腦袋被長毛給扎了,他還堅挺了十天,但是十天這也是個極限了,在1559年7月10日,亨利經歷了10天痛苦折磨之後,最終還是沒能挺過來。

在亨利死後,他年僅15歲的兒子即位,即弗朗索瓦二世。亨利那頑強的生命力似乎並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弗朗索瓦在當國王的第二年就去見他的父王了。因為弗朗索瓦沒有孩子,於是法國王位由他的弟弟奧爾良公爵的查理九世接任,在查理九世當上國王的時候,他還只是個10歲的孩子。人們肯定不放心將偌大的一個國家交到一個孩子手裡邊,很自然的,作為查理九世的母親,亨利的王后凱瑟琳就成了攝政,代查理掌控法國。但是雖然凱瑟琳名為攝政,手裡的權力比較有限,當時的朝政大權掌握在戰功赫赫的“刀疤的吉斯”手裡。

“刀疤的吉斯”早在弗朗索瓦二世的時候就已經大權在握了,他經常的口吻是:“我的意思是如何如何,我們必須這麼辦。”甚至有的時候他用王室的方式簽署公共法案,但是卻只用自己的名字。在查理九世即位之後,他的地位並沒有受到影響,依舊是整個法國最有權威的人之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個“刀疤的吉斯”可以說“上馬能治軍,下馬能安民”,在“後亨利時代”支撐著經濟崩潰的法國。但是,最後他卻是被刺殺的,因為他是個天主教徒。在1517年馬丁路德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之後,宗教改革的思想也在法國生根發芽,很多人都皈依了新教中的胡格諾派。隨著胡格諾派人數的快速增長,胡格諾派的實力也越來越來,這時的法國有些像早些時候的神聖羅馬帝國,國家內部因為宗教而變得分裂,而吉斯公爵也如同查理五世一般,是個天主教徒,也想著統一法國的信仰。但是,最終他的努力失敗了,在1562年,因為是在壓抑不住自己的憤怒,對普瓦西的胡格諾派進行了屠殺。這場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衝突引爆了愈演愈烈的法國國內兩者之間的衝突,成為了法國宗教戰爭的*。

法國在1559年好不容易從時長半個世紀的義大利戰爭中脫身出來,還沒緩兩年就又陷進了另一個戰爭漩渦。要說戰爭,那是吉斯的拿手好戲,儘管自己的隊友不是很給力,但是他表示這都不是事,有我自己就夠了。吉斯憑藉爐火純青的戰爭藝術挽回了局面,還俘虜了胡格諾派領袖孔代親王。雖然吉斯在內戰戰場中有著耀眼的戰績,但是法國人民已經不再把他當成力挽狂瀾的英雄了,同時代的貴族桑德蘭曾評價道:“他在那個極端保守的、教皇極權主義的、親西班牙的集團當中,當了太久的軍事寡頭,必然招來怨恨。”果然,吉斯公爵竭力維護天主教在法國的統治地位,極端反對胡格諾派教徒的種種行為,使他在1563年被胡格諾教徒暗殺。

吉斯雖死,但是由吉斯引起的戰爭,很顯然不可能隨著他的離去而煙消雲散,法國人即將在內戰中繼續流血。這場戰爭,就是法國宗教戰爭。(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