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終章:二戰(6)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940年2月5日,英法在巴黎舉行最高軍事會議,決定以2個英國師和1個法國分遣隊組成這一支遠征軍,在挪威的納爾維克登陸,進而佔領瑞典北部的耶利瓦勒鐵礦。緊接著在2月16日發生的阿爾特馬克號事件,最後堅定了希特勒佔領挪威的決心。當天,1艘載有英國戰俘的德國軍艦“阿爾特馬克”號受到英國軍艦的追逐,逃到挪威水域避難,丘吉爾命令英艦闖入挪威水域,登上“阿爾特馬克”號,救出了戰俘。而當時有2艘挪威炮艇在場,沒有對英艦的入侵行為作出任何反應,只是事後挪威政府向英國提出了抗議。但希特勒認為挪威政府已甘當英國幫兇,這個抗議無非是為了欺騙他而故作姿態。隨後吉斯林向希特勒報告說,英艦的行動是英、挪事先擬定好的計劃,使希特勒更加深信不疑。於是他決心先下手為強,將挪威迅速佔領。他對德軍將領們說:“據報告說,英國準備在挪威登陸,我要趕在他們前面到達。英國佔領挪威會成為一個戰略上的轉折點,他們會乘機進入波羅的海,而我們在那裡既無軍隊,又無沿海防禦工事……敵人會向柏林進軍,打斷我們兩條戰線上的脊樑。”

1940年3月1日,希特勒發出實施“威瑟堡演習”的正式絕密指令:要求德國三軍部隊做好佔領挪威的全面準備。同時佔領丹麥,作為必要的跳板和運輸線的保障。他在指令中強調指出“……保證我們在瑞典的鐵礦砂基地,並為我們的海軍和空軍提供進攻英國更為廣闊的出發線……以大膽行動和出奇制勝來彌補。“這次佔領,是和平佔領,目的就是要用武力保護北歐的中立,但是,任何反抗保護的行為,要用一切軍事手段加以擊潰”

德軍“威瑟堡演習”計劃,是以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的立體戰術,實施突然襲擊,從南到北在挪威的奧斯陸、克里斯蒂安桑、斯塔萬格、卑爾根、特隆赫姆、納爾維克6個主要港口登陸,第一階段奪取港口和機場,第二階段向內陸進攻,全部佔領挪威,並準備在第二階段對可能登陸的英法聯軍進行抗登陸和反擊作戰。為迅速實現戰役目的,德軍統帥部調集了海軍的全部力量,空軍的6個航空兵師和2個空降兵師,陸軍第21集團軍的5個步兵師,由曾在北歐作過戰的第21集團軍司令尼古拉斯?馮?法爾肯霍斯特上將任戰役總指揮。鑑於英法海軍力量幾乎是德國海軍的9倍,德軍統帥部特別強調戰役發起的突然性,指出:“儘管敵人握有制海權,但如能充分發揮突然性,我軍是可以進入挪威的,認清這次戰役的重要性,將來水面兵力雖損失大半亦不應吝惜。”為了做到突然襲擊,德軍統帥部要求:隱蔽展開兵力,採取偽裝措施,散佈假情報造成準備在英國登陸的假象。除戰役總指揮法爾肯霍斯特上將外,各級指揮員儘可能晚一些瞭解自己的任務,以防洩密。

然而,英法仍在從容不迫地談論他們的計劃,就好像德國根本不會相信他們的威脅和暗示,或者德國還矇在鼓裡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意圖一樣。1940年3月28日,英法在倫敦召開最高軍事會議,決定於1940年4月5日在挪威海域實施佈雷行動,並以部隊在納爾維克、特隆赫姆、卑爾根、斯塔萬格登陸,同時在萊茵河空投*,以阻止德軍向西推進。但由於法國但心德國報復,反對在萊茵河佈雷。兩國在一番爭議後,將計劃推遲了3天,定在1940年4月8日實施。

1940年4月初,德軍準備工作基本就緒。登陸部隊和各種艦隻集結在威瑟河口,空軍也開始向德國北部各機場集中,並向英國的斯卡帕灣基地派出潛艇,1艘袖珍戰列艦率領一隻小型艦隊前出到了大西洋,擺出一副要進攻英國的架式。1940年4月2日下午,希特勒在同德國空軍司令戈林、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和登陸作戰總指揮法爾肯霍斯特舉行了長時間的會議後,釋出了一道正式指令,命令“威瑟堡演習”於1940年4月9日晨5時15分開始。

1940年4月6日夜,由1艘袖珍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7艘輕巡洋艦、14艘驅逐艦、28艘潛艇和若干輔助艦艇組成的德國登陸艦隊,搭載著首波登陸的1萬餘名士兵,在夜幕掩護下悄悄啟航,駛進了波羅的海。1940年4月7日下午1時25分,英國海軍部接到偵察機發來的報告:“發現強大的德國艦隊正向北移動,穿越斯卡格拉克海峽,向挪威海岸進發。”然而英國海軍部卻不相信這支德國艦隊是去挪威登陸的,懷疑其目標可能是英國。信心十足英國主力艦隊於下午7時30分從斯卡帕灣基地啟航,北上去攔截德國艦隊,在北海海面展開戰鬥隊形,搜尋德艦,以求一戰而全殲德國艦隊。結果,龐大的英國艦隊一無所獲,未能在最有利的時機將警戒十分薄弱的德國登陸艦隊消滅在航渡中。德軍在毫髮未損的情況下,完成了最擔心的航渡。

1940年4月9日凌晨5時20分,德國艦隊已逼進挪威各主要港口,並已從海上和陸路向丹麥發起了進攻。丹麥人幾乎沒有抵抗,海軍一炮未發,陸軍只被打傷20人,4小時後便接受了德國的最後通牒。然而挪威政府卻答覆說:“我們決不屈服!”

1940年5月9日5時50分,德軍在挪威沿岸的各主要港口實施登陸,同時出動800架作戰飛機和250架運輸機,從空中壓向挪威。挪威軍隊還沒充分動員,倉猝抵抗。德國第五戰鬥群以重巡Blücher號為首沿著奧斯陸峽灣北上,在0515小時接近位於峽灣最窄處的奧斯卡博格要塞(OscarsborgFortress)時,Blücher號被島上已有48年歷史的德國制老舊大炮命中,之後機房又吃了兩枚1900年製造的*失去控制,0623小時Blücher號翻覆沉沒,其上2202名船員和戰鬥人員中有830名死亡,船團的其餘船隻因誤以為Blücher號撞到*因而讓部隊提早上岸,這確保了奧斯陸不至於在清晨受到攻擊。此延誤使挪威皇室和國會有足夠的時間帶著國寶和黃金一起轉進。挪威從未向德國投降,而吉斯林(VidkunQuisling)政府未獲合法地位。因此挪威不屬於被征服國家,能夠以盟軍的身份參戰。

到上午8時,納爾維克被德軍佔領。在特隆赫姆,守衛該港的挪威第5師師長遵從吉斯林的號令,未作任何抵抗便交出了這個良港。在挪威第二大港口卑爾根,海岸炮臺向逼進的德艦開炮,重創德輕巡洋艦“葛尼斯堡”號和1艘輔助艦。但其它德艦上的士兵卻登陸,在午前佔領了該港。“葛尼斯堡”號當晚被英國轟炸機炸沉。西南海岸的斯塔萬格和附近的蘇拉機場也於中午落入了德軍之手,德軍由此獲得了在挪威的前線空軍基地,掌握了挪威南部和中部的制空權。南部海岸的克里斯蒂安桑海岸炮臺兩次擊退了由德輕巡洋艦“卡爾斯盧合”號率領的德國艦隊的進攻。但這些炮臺很快就被德國空軍炸燬,港口於下午3時左右陷落。但“卡爾斯盧合”號在當晚離開港口的時候,被英國潛艇用*擊中,損傷嚴重,最終沉沒。

但是,德國在進攻奧斯陸的時候,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在1940年4月8日的寒冷夜晚裡,德國艦隊原計劃當夜抵達奧斯陸,德國大使館派人在碼頭上徹夜等候迎接,然而德國艦隊一直沒有到達。他們在50英里長的奧斯陸峽灣入口的地方遭到了挪威佈雷艦“奧拉夫?特裡格佛遜”號的攔截,1艘德國*艇被擊沉,輕巡洋艦“埃姆登”號被擊傷。接著在奧斯陸以南約15英里的地方,又遭岸炮轟擊和*攻擊,德國艦隊旗艦——嶄新的“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中彈起火,引爆艦上彈藥,船身碎裂,終於沉沒,損失1600名官兵,艦隊司令奧斯卡?孔末茨海軍少將落水後被俘。德國艦隊遭此重創,被迫暫時撤退。奧斯陸是被德國空降兵征服的,1940年4月9日中午,約5個連的德國空降兵在奧斯陸附近的福納步機場著陸,在吉斯林的“第五縱隊”配合下佔領了奧斯陸。挪威王室、政府和議會議員帶著20輛載著挪威銀行的黃金和3輛外交部秘密文件的卡車,撤到奧斯陸以北80英里的哈馬爾。德國空軍上尉斯比勒率領2個連的德國傘兵進行追擊,遭到頑強抵抗,比勒也身受重傷,只好退回奧斯陸。

就在德軍登陸的同一天,即1940年4月9日午後,英國主力艦隊出現在卑爾根附近,德軍迅速出動大批轟炸機,炸沉英軍1艘驅逐艦,傷1艘戰列艦和2艘重巡洋艦。英國艦隊初戰受挫,撤到設得蘭群島地區。此後,由於德軍掌握了挪威南部和中部的制空權,英軍統帥部決定在挪威海南部水域只使用潛艇和飛機。當日晚24架英國轟炸機襲擊卑爾根,將已受重傷的德輕巡洋艦“葛尼斯堡”號炸沉。在挪威北部納爾維克,受飛機作戰半徑限制,德國艦隊和登陸部隊得不到空中支援,遭到英國飛機的嚴重打擊。1940年4月10日和1940年4月13日,英國出動大批轟炸機襲擊納爾維克,炸沉10艘德國驅逐艦。

1940年4月14日和1940年4月16日,英法聯軍在挪威北部納爾維克和中部特隆赫姆附近登陸。中部登陸的英法聯軍於1940年4月19日向特隆赫姆發起進攻,但因得不到空中支援,在德國飛機的狂轟爛炸下遭到慘重損失,到1940年5月2日即退出挪威。在納爾維克的爭奪戰中,英法聯軍得到艦隊和空軍的支援,佔有巨大的優勢。然而,這一地區的德國登陸部隊雖得不到空中和海上的支援,對英法聯軍的阻擊戰卻進行得相當頑強,擊退了英法聯軍的多次進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戰鬥進行到1940年5月28日,德軍放棄納爾維克,沿鐵路向瑞典邊界退卻。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西線發起大規模攻勢,1940年6月初法國已危在旦夕,英法自顧不暇,於1940年6月7日前從挪威撤出了自己的全部軍隊,挪威國王和政府也流亡倫敦,德軍於1940年6月10日佔領挪威全境。在德軍的保護下,吉斯林組成了傀儡政府。(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