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戰爭之神拿破崙(2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就在皇帝全力準備進攻的時候,卡爾大公也在備戰,想著再來一個半渡而擊,他以瓦格拉姆為核心,建立了一個長約20公里的弧形防禦陣地。之所以將陣地擺成這樣,是因為他想著在大軍渡河的時候,從兩翼展開夾擊,來個大包圓。這個想法挺好,但是想要施行的話,需要保證整個防線都要有一定的厚度,因為你不知道法軍到底在哪渡河,而且,還需要強有力的預備隊,能夠及時支援被法軍猛攻的防線,穩定局勢,只有能達到這兩點,這個計劃才能實行,而需要達到這兩點,需要大量的兵力,卡爾大公手裡的部隊不夠,只夠擺防線的,不夠支援的,為了彌補這一點,卡爾大公讓他的弟弟約翰大公趕緊帶著部隊趕過來。

在擺防線的時候,卡爾大公犯了一個主觀錯誤,他認為法軍還會像上次一樣,還會在阿斯佩恩。但是已經摔過一次跟頭的拿破崙怎麼可能再犯同樣的錯誤,他親自考查了地形,最終將渡河地點選在了距離上次渡河點4公里的下游。

為了能夠順利渡河,拿破崙決定在阿斯佩恩和埃斯林正面用一部分兵力冒充主力進行佯攻,吸引奧軍主力,掩護真正的主力過河。6月30日黃昏,拿破崙下令佯攻部隊開始大張旗鼓的在上次栽跟頭的地方開始渡河佯攻。這次渡河行動非常順利,守軍基本上沒怎麼抵抗就撤走了,並沒有反擊,只是在一個勁的加固工事,希望能把法軍引到陷阱中。

就在奧軍在那賣力的幹著土木工程的時候,法軍主力卻已經集結在了真正的渡河地點。7月4日晚上9點,電閃雷鳴,風雨交加,法軍萬炮齊發,大炮的轟鳴聲蓋過了雷聲,一時間,地動山搖。法軍頂風冒雨,渡河渡得十分艱難,但是這樣的環境也讓奧軍放鬆了警惕,負責守衛的奧軍幾個回合之後便倉皇撤退,法軍渡河成功,等到了第二天上午8點,法軍已經有9萬人渡過了多瑙河。

卡爾大公聽到法軍渡河的訊息之後,非常震驚,沒想到法軍居然從別的地渡河了,而且現在自己的左翼受到了很大的威脅。這樣一個問題擺在了卡爾大公面前:到底該不該把法軍壓回去。如果進攻的話,首先不一定能打得過法軍,就算打得過,法軍羅堡島上的炮臺也不是吃素的,而且自己原先的計劃是防守反擊,跟現在的主動進攻差別太大。思來想去,卡爾大公覺得還是按照原計劃比較靠譜。

當天下午6點,法軍進抵奧軍陣地,有人建議,明天在進攻,但是拿破崙覺得應該當下進攻,因為不知道約翰大公的增援何時回抵達戰場。可是,倉促進攻的法軍在已經精心準備了很長時間的奧軍陣地面前碰得頭破血流。天色已晚,法軍的進攻又遲遲打不開局面,拿破崙不得不停止了進攻。

這幾個小時的激戰,增強了卡爾大公的信心,他似乎看到了另一個阿斯佩恩—埃斯林戰役正在向自己招手。

7月6日早晨,激戰又起,法軍在奧軍左翼的進攻又被打得一頭包。拿破崙在視察了戰場之後發現,奧軍兩翼力量較強,但是中央卻有些薄弱,因此決定調整主攻方向,進攻戰線中央的瓦格拉姆。

法軍在短暫受挫之後,在上午再次吹響了進攻的號角。數百門大炮一起發出轟鳴,猛轟奧軍中央。法軍各部在炮火的掩護下奮勇前進,猛撲而去。面對法軍的凌厲攻勢,奧軍逐漸抵擋不住,敗下陣來、被迫全線後撤。

眼見戰局對己方不利,卡爾大公很著急阿,一方面他竭力讓部隊堅持下來,抵擋住法軍的進攻,另一方面,他焦急地等待著他弟弟的訊息,希望他的弟弟能早點抵達戰場。等到下午4點的時候,約翰大公的部隊還在十多公裡之外,而這時,法軍的矛尖已經刺破了他的那個弧形防線的底兒,而他手裡也沒有足夠的預備隊能夠補上這個窟窿,他利用弧形防線圍殲法軍的計劃已經破產。卡爾大公被迫下令全線後退,不是敗退,奧軍有秩序地退出了戰場。

瓦格拉姆之戰,奧軍傷亡了32000人,被俘了7500人。為了贏得這次戰役的勝利,法軍也付出了27000人的高昂代價。

此戰之後,也把奧地利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氣一下就給打沒了。7月11日,奧皇弗蘭西斯派出了信使,請求休戰。拿破崙同意了,但是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凡是法軍所到之地,都是我法蘭西之領土,在和約簽訂之前,被俘奧軍作為人質,扣在拿破崙手裡。雖然奧皇很惱火,但是也不得不捏著鼻子給忍了。

談判開始了,拿破崙提出的條件非常苛刻,第一,割地,不但得割給法國地,而且還得給新成立的華沙大公國地,還得給沙俄的地;第二,賠款,要賠給法國1億3400萬法郎的戰爭賠款;限制軍隊,奧地利軍隊人數不得超過15萬人;第四,經濟,加入抵制英國商品的大陸封鎖政策。這談判有的時候就跟在菜市場買菜差不多,漫天要價,落地還錢,法國既然開價了,那奧地利就要還錢了。但是拿破崙的性子,摁準了就不準備鬆口了。奧地利不甘心付出如此巨大的犧牲,雙方僵持不下,眼看著就要破裂了,這時候出現了一件事,促進了條約的簽訂。

在1809年10月13日,拿破崙在早上閱兵之後,一個穿著整齊的年輕人穿過人群向拿破崙走來。貝爾蒂愛覺得這個人形跡可疑,攔住了他。還好貝爾蒂愛攔住了,要不然事情可就大了,因為這個年輕人是來刺殺拿破崙的。拿破崙親自審問了這個年輕人,他不明白為什麼他要這麼幹。這個年輕刺客回答道:因為你毀滅了我的國家。拿破崙被年輕人的鎮定給打動了,他想著放了這個年輕人,但是這個年輕人的回答卻讓拿破崙震動莫名。我還會找機會殺了你,這就是年輕人的回答。在被刺殺的第二天,拿破崙召來了負責談判的大臣,開始放鬆自己的態度。在拿破崙鬆口之後,談判的過程就加速了,第二天,條約就呈到了拿破崙面前,當拿破崙點頭之後,《肖恩布魯恩條約》就此簽訂。條約內容基本上就是按照拿破崙的意願,除了賠款從原來的1億3400萬法郎變成了8500萬法郎。

《肖恩布魯恩條約》簽訂之後,法蘭西帝國更加龐大,它北抵波羅的海,南至地中海,東達涅曼河,西迄比利牛斯半島,拿破崙除了法蘭西帝國皇帝之外,還是義大利國王,萊茵同盟的保護者、瑞士的仲裁者,並且還是荷蘭、那不勒斯、華沙大公國等國的“宗主之君”,實際上的決策者和統治者。他的家族成員也都成為這些地區的直接統治者。歐洲大陸上的主要國家,奧地利、普魯士都對拿破崙俯首帖耳,唯唯諾諾。沙皇俄國也是委曲求全,只圖自保。拿破崙帝國的強大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登上權力之巔的拿破崙再也不是那個窮困潦倒的落魄的科西嘉貴族,也不是那個掌控不了自身的那個小小的將軍了,而他對約瑟芬的感情開始有了一絲動搖和猶豫。在他給約瑟芬的信中,再也聽不到往日將軍對愛妻的聲聲呼喚,他用很大的篇幅描繪的只是戰爭,他甚至阻止妻子來到前線看望自己,別忘了在義大利戰場上,除領大軍的拿破崙呼喚約瑟芬而約瑟芬不願意過來,這倆人的位置掉了個個。

約瑟芬也很聰明,她早就已經覺察到了自己的危險處境,因為她不能生孩子,她已經失去了生育的能力。約瑟芬對拿破崙惟命是從等,但是太晚了,已經喚不回拿破崙對她的熱情了。拿破崙對徐娘半老的約瑟芬已經沒多少興趣了,萬人崇拜的皇帝身邊圍滿了一批批年輕貌美、充滿青春氣息的女子。皇帝的風流韻事不斷傳出,約瑟芬無可奈何,唯有以淚洗面。

拿破崙的情人為拿破崙添了兩個男丁,但是都名不正言不順,他的強大的帝國必須有一個合法的繼承人,他曾經想把弟弟路易的兒子過繼給自己,可是在波蘭戰役的時候,這個小王子夭亡了。這件事讓拿破崙很傷心,也更加堅定了他離婚的想法。

約瑟芬害怕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在1809年11月30日,拿破崙提出了離婚,約瑟芬悲痛欲絕。在12月15日,在帝國所有大臣和皇帝全家的見證下,帝國的皇帝和皇后結束了兩者之間的婚姻。

現在婚也離了,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去為皇帝,去為帝國尋找一位新的妻子,新的皇后。但是拿破崙已經不是15年前的那個拿破崙了,他現在是一個龐大帝國的皇帝,是歐洲的主宰,他的權勢和榮譽達到了頂峰,他的新娘必須是一個大國的公主,只有這樣的新娘才能配得上他的身份和地位,也只有這樣的新娘才能使他的帝國勢力更加強大,基礎更加鞏固。

那這位新的皇后,究竟會是誰呢?(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