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乾飯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前有飯圈男孩女孩為偶像打榜氪金,後有基金經理後援會火熱開張,飯圈這一原本小眾的圈子,過去這幾年裡全面破圈,在主流輿論場的目光下橫衝直撞,也打破偶像粉絲之間的二元關系。

一方面在社媒時代,流量變成網際網路注意力經濟的通用貨幣,粉絲不遺餘力地製造出一個又一個頂級流量。

另一方面群體與個體的心理也正發生變化:在情感=金錢=勞動=資料=流量的情感消費新等式背後,人們到底是萌生更多的共識,還是碰撞出更嚴重的分歧?

被重構的資料勞動:當飯圈邏輯擴散到不同行業,這種新型粉絲勞動呈現哪些新特徵?

被量化的粉絲情感:粉絲的情感訴求體現出哪些新型的情感傳播邏輯?

被引爆的飯圈之戰:在社交網路、技術權力與商業資本的的耦合之下,為什麼個體會一邊報團組圈,一邊開啟流量戰爭?

飯圈重構的資料勞動,即新型粉絲勞動,這裡的免費有兩重含義:第一粉絲作品的傳播是免費的;第二粉絲可以任意修改、返工、翻拍以及以其他方式重新混合文字,而無需擔心法律訴訟,或受到來自其他版權持有者的干擾。

飯圈即是在這樣的勞動關係之上建立起來的,也催生出娛樂化與集體主義,使這種群體實踐成為群體間共同的價值追求。

在社交媒體的助力之下,新的粉絲勞動有更明確的指標:打投、集資、控評,在洶湧的流量熱潮中,資料成為衡量粉絲忠誠度的視覺化參考,情感消費也被量化成偶像的超話排名、口碑榜單排名與商業價值排名。

首先粉絲追星受資料主導。飯圈的根本訴求很簡單,想讓偶像被更多人看見。而在社交媒體的場域裡,“被看見”最顯著的定義則是上熱搜、上頭條等。

而上熱搜的標準又取決於話題詞得到多少點選、多少瀏覽、多少營銷號轉發,以及產生多少轉評贊。

相比之前需要費力應援偶像的見面會、演唱會,創造出一票難求的線下繁榮景象,這種被看見的路徑太直接。

其次受目標驅動,產生資料行為。有人說粉絲勞動是完成KPI,其實用OKR形容會更加準確,因為如同OKR的構成,粉絲的日常操作中不僅是目標導向,關鍵結果也非常明確。

按照功能性分類,可以清晰的將飯圈劃分成為打投組、資料組、字幕組、反黑組等,大家各司其職,行動迅速。

在不同的社媒車間內,粉絲們的操作路徑不盡相同,如在明星勢力榜中,粉絲負責每天瀏覽偶像的微博主頁以及博文內容,確保每次時間在15秒鐘以上,並多次轉發明星微博,以衝擊榜單。

再如在超話裡,粉絲的貢獻度被切成一個又一個細碎的資料行為:連續訪問、超話簽到、超話發帖、評論他人發帖.....

.最後會將每項的分數加總,貢獻給偶像的超話。

飯圈女孩常常為此自嘲自己是資料女工,但飯圈不僅僅存在於娛樂圈。在當今社會的其他行業,資料至上的趨勢愈發顯著,當做資料成為房間裡看不見的大象。

進化成一種約定俗成,在自身的強烈意願與公共平臺、品牌商刺激助推之下,資料勞動在邊界泛化之中生生不息,充滿生產力。

追星看似給予粉絲無盡的權利選擇追還是不追?

實際上對於一隻腳已經邁入飯圈的這部分人來說,追星隨即演變成主體難以拒絕與分辨的行動。他們選擇用何種方式、何種程度參與追星的權利,早已被社媒中網路陌生人的“社會建構”出的權力所削弱甚至剝奪。

平臺資本透過建構出一套完整且誘人的遊戲規則,刺激粉絲的養成與競爭心理,推動他們組隊參與衝榜與刷流量,在與現實完全區隔開的賽博空間不停追逐著非物質性的元素。

空瓶、洗廣場、巡邏廣場、卡黑,靠資料淹沒網友真實的聲音,連吐槽都只能用縮寫……

使得本用於創造快樂的動力從目的淪為工具,從主要結果淪為附屬品,主體的價值隱匿在這種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是否真正有效的遊戲規則之內。

流水線式作業是粉絲資料勞動的突出特徵:創造的內容質量優劣並非第一要義,能夠不斷產出帶有特定關鍵詞,從而被大資料識別、計算的有效海量資料才是關鍵。

最典型例子是控評,控評的話術統一,大家異體同心,唇槍舌戰。站在死忠粉的角度,多以“啊啊啊啊啊啊”開頭營造激動氛圍,並靈活運用如“唱跳俱佳”“極致溫柔”“霸氣不羈”等形容詞的疊加強化溢美之意。

粉絲們透過這種方式營造繁榮,打出規模化,固然是偶像正面形象的有力證明,但批量生產讚美,批次反對批評,對飯圈中觀點表達趨向兩極化的隱患也不言而喻。

另一個較為負面的影響則是對於局外人而言,例如在遊戲圈中就有網友表示,一個新出的遊戲下面都是控評,久而久之,願意有理有據地分析某款遊戲不夠好的帖子,就更少了,誰願意費這勁呢,吹爆就完事了。

過去忠實粉絲指的是將偶像的作品如數家珍、將歌詞倒背如流的人。而在如今的粉絲群體中,個體更多是靠資料和金錢貢獻度實現等級躍遷。

從打歌衝銷量、生日集資買禮物到選秀籌資送出道,飯圈中無形的氪金需求讓許多粉絲無法只用愛發電,認證同類也不僅僅靠對偶像的共同喜愛。

與其他群體相比,飯圈更加外向而積極,群體成員們不只追求興趣交流這種零散的同好關係,而是形成明確的凝結核與組織結構,不斷爭取在公共輿論中佔據更多的話語權,讓自己的偶像更出圈。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也與娛樂圈的訴求不謀而合:粉絲們頻頻將偶像推上社交媒體中心化的渠道位置,例如熱搜,就是將大眾的注意力轉化成資料流量的過程。

如果說如今打造流量明星的核心要素是獲得可變現的公共數據影響力,那麼,飯圈無疑是推動明星走上流量神壇的有力抓手。

網際網路時代,粉絲在社交媒體中無償提供文化和技術勞動,這種資料勞動式的追星是我們討論的核心,那麼當飯圈邏輯擴散到不同行業,這種新型粉絲勞動又呈現哪些新特徵?

如果愛,就請投票、打榜、控評。

這種邏輯成為大多數粉絲的必修任務。就如同資料女工這樣的自嘲一般,誰還不是個工具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雅玩居士其他書
相鄰閱讀